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35,分249页显示  上一页  215  216  217  218  219  221  222  223  224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五十二参
心所有法五十一
其它辞典
百里奚(别称 百里傒、五羖、五羖大夫 里 )
梁五
夷羊五
邵平(别称 召平、东陵故侯、种瓜侯、卖瓜侯、东陵子、东陵老 世称 种瓜人 五千户、东陵侯 )
五鹿充宗(君孟 )
第五伦(伯鱼 道士 )
第五元先
第五颉(子陵 )
第五访(仲谋 )
第五种(兴先 )
五梁( 德山 )
薛兼(令长 五俊 )
祖约(士少 五等侯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奚一作傒。春秋时人,百里氏,一说百氏,名奚,字里。或说字井伯。事虞公为大夫。晋献公灭虞,被俘入晋。晋嫁穆姬于秦(秦穆公夫人),被用为陪嫁之臣。后,走楚国宛地,为楚人所执。秦穆公用五张牡黑羊皮赎回,为大夫,世称“五羖大夫”。与蹇叔、由余等共佐穆公以建霸业。一说,以虞公不可谏而至秦。又一说,本楚之鄙人,闻秦穆公贤,乃自卖于秦,被褐饲牛,为穆公所识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晋国人。与东关嬖五俱为晋献公之宠臣。骊姬欲立其子奚齐,乃赂梁五及东关嬖五,使之言于献公,出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居于外。并谮群公子。终立奚齐。晋人斥其朋比为奸,称之谓“二五耦”。
夷羊五 朝代:春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人。晋厉公宠臣。周简王十二年,晋厉公欲剪灭其卿郤氏之族,乃以五与胥童为军帅,率八百甲士攻郤氏,杀郤至、郤犨、郁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秦人。为东陵侯。秦亡,为布衣,种瓜长安城东,瓜美,称东陵瓜。吕后诛韩信后,高祖拜萧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平说何辞让封赏,出私财佐军,以避高祖之忌。
简介
秦末汉初时人。秦朝时期被封为东陵侯,负责看护管理始皇帝生母赵姬之陵寝。秦为汉灭,沦为布衣,于长安城东南霸城门外种瓜,瓜味鲜美,皮有五色,世人称之“东陵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人,字君孟。善为《梁丘易》。元帝建昭元年,以尚书令官少府。元帝令与诸《》家论难,诸儒莫能与抗,惟朱云折之。后与宦官石显结为党友,贵幸一时。成帝初年,石显免官,充宗降为玄菟太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京兆长陵人,字伯鱼。少耿介有义行,光武建武二十九年举孝廉,后拜会稽太守。在郡查禁巫祝,禁屠耕牛,百姓以安。章帝即位,擢为司空,上疏抑制外戚擅权。奉公尽节,在任以贞白称。后老病乞归。
全后汉文·卷十九
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莽时为郡吏,又为乡啬夫。自以久宦不达,变姓名为王伯齐(袁宏《后汉纪》作「王伯春」),久客河东,号为道士。建武中,京兆尹阎兴召为主簿,署督铸钱掾,领长安市。举孝廉,补淮阳国医工长,寻除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永平中,坐法免,后为宕渠令,迁蜀郡太守。建武初,代牟融为司空。元和末致仕。后数年卒,年八十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人。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郑玄师事之。
第五颉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京兆长陵人,字子陵。第五伦子。历桂阳、卢江、南阳太守,所在见称。顺帝即位,擢为将作大匠。性狷介,乡里无田宅,不受故旧礼物。卒官。
第五访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京兆长陵人,字仲谋。初仕郡功曹,察孝廉,补新都令。顺帝时迁张掖太守。岁饥,未经奏请开仓赈济,谓当以一身救百姓。顺帝玺书嘉之。后拜护羌校尉,边境服其威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京兆长陵人,字兴先。第五伦曾孙。少为吏,有名州郡。桓帝永寿中以奉使称职,拜高密侯相,迁兖州刺史。中常侍单超兄子匡为济阴太守,负势贪肆。种奏匡,并劾超。超遂以事陷种,坐徙朔方,会赦归。
五梁 朝代:蜀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姓一作伍。三国蜀犍为南安人,字德山。以儒学节操称。刘禅建兴二年,诸葛亮领益州牧,选为功曹。累迁谏议大夫、五官中郎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22 【介绍】: 晋丹阳人,字令长。薛莹子。少与纪瞻、顾荣、闵鸿、贺循齐名,号为五俊。初入洛,察孝廉,辟公府,有能名。司马睿(元帝)为安东将军,以为军咨祭酒,迁丞相长史。元帝立,迁尚书,领太子少傅。明帝即位,加散骑常侍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30 【介绍】: 东晋范阳遒人,字士少。祖逖弟。初以孝廉为成皋令。晋怀帝永嘉末,随逖渡江。逖卒,继任平西将军、豫州刺史,领其众。王敦之乱,率众卫京都,封五等侯。自以为功高不赏而怀怨。成帝咸和二年,与苏峻以讨庾亮为名反,次年破建康。为温峤、陶侃击败,奔后赵,为石勒所杀。
五十二参
【三藏法数】
善财承教,到普门国,苏摩那城,思惟观察,希欲奉觐文殊师利。是时文殊师利遥伸右手,过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财顶,为说妙法,令得成就阿僧祇法门,具足无量大光明,乃至令入普贤行道场,及置善财自所住处。文殊师利还摄不现。于是善财渴仰欲见普贤菩萨。(梵语苏摩那,华言悦意。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梵语阿僧祇,华言无数。)
心所有法五十一
【三藏法数】
心所有法者,以对八识心王而言之也。此五十一合为六位。遍行法有五:一、作意,(能警觉者为性,心未起,能警令起;心已起,能引趣境也。)二、触,(对境也。)三、受,(领纳前境也。)四、想,(于境取像也。)五、思,(起心造诸业也。)此五种法,起则同起,故云遍行也。别境法有五:一、欲,(希望乐境也。)二、胜解,(于理明了无碍也。)三、念,(于曾习境,记忆不忘也。)四、等持,(离昏沉掉举曰等,令心专注不散曰持也。)五、慧,(拣择善恶法也。)此五种法,起时各起,故云别境也。善法有十一:一、信,(于诸善法,深乐不疑也。)二、惭,(耻己无德也。)三、愧,(羞为恶行也。)四、无贪,(于五欲境,心生厌离也。)五、无瞋,(于违情之境,不起怒心也。)六、无痴,(于事理明,解决了也。)七、精进,(于诸善法,精勤修习也。)八、轻安,(远离昏乱也。)九、不放逸,(于不善法,心不染著也。)十、舍,(远离掉举也。)十一、不害,(于有情不加损恼也。)此十一种法,皆是善法,故总云善也。烦恼法有六:一、贪,(引取无厌也。)二、瞋,(忿怒不息也。)三、慢,(自恃陵他也。)四、无明,(于事理无所明了也。)五、见,(即邪见也。)六、疑,(犹豫不决也。)此六种法,能恼乱众生,故总云烦恼也。随烦恼法有二十:一、忿,(暴怒也。)二、恨,(怨恨也。)三、覆,(不令人知己过也。)四、恼,(如境违情,不自安隐。)五、嫉,(心怀妒忌也。)六、悭,(于一切财不能惠施也。)七、诳,(诡诈不实也。)八、谄,(媚悦人意也。)九、害,(损恼有情也。)十、憍,(矜己傲人也。)十一、无惭,(不知羞耻也。)十二、无愧,(阴为不善也。)十三、掉举,(内心摇动也。)十四、昏沉,(心神迷惑也。)十五、不信,(邪见多疑也。)十六、懈怠,(身心不勤也。)十七、放逸,(纵恣欲境也。)十八、失念,(遗失正念也。)十九、散乱,(心常放逸也。)二十、不正知,(以妄为真也。)此二十法,随逐前六种烦恼而生,故云随烦恼也。不定法有四:一、恶作,(或已作恶事,因循;或不作善事,心皆追悔也。)二、睡眠,(谓人睡眠,识神昏昧,梦中见境,或善或恶,或不善不恶也。)三、寻,(寻即寻思,心中所起之念,或善或恶,或不善不恶也。)四、伺,(伺即伺察,心中所起之念也。寻思之心,粗而浮;伺察之心,沉而细。二者皆是心念,但分粗细耳。亦通善恶与不善不恶也。)此四种法,于善、恶、无记三性,不定而起,故云不定也。如是诸法,从阿赖耶藏识种子所生,依心所起,与心俱转相应,故皆名心所有法。(无记者,谓不善不恶,无所记录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