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35,分249页显示 上一页 197 198 199 200 201 203 204 205 206 下一页
五百雁为五百罗汉
五十三善知识
五善五恶
华严五教
华严五为
华严经五周因果
华严五教止观
华严五十要问答
萍沙王五愿经
菩萨五法忏悔文
菩萨五法忏悔经
菩萨五戒威仪经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菩萨缘身五十事经
佛类词典(续上)
五百雁闻佛法生天五百雁为五百罗汉
五十三善知识
五善五恶
华严五教
华严五为
华严经五周因果
华严五教止观
华严五十要问答
萍沙王五愿经
菩萨五法忏悔文
菩萨五法忏悔经
菩萨五戒威仪经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菩萨缘身五十事经
五百雁闻佛法生天
【佛学大辞典】
(传说)佛在波罗捺国为四众说法,时空中有五百雁闻佛音声爱乐之,来下世尊所,时有猎师设罗,五百雁罹于罗,为猎师所杀,以闻法功德生于忉利天。见贤愚经十三五百雁群闻佛法生天品,经律异相四十八。
(传说)佛在波罗捺国为四众说法,时空中有五百雁闻佛音声爱乐之,来下世尊所,时有猎师设罗,五百雁罹于罗,为猎师所杀,以闻法功德生于忉利天。见贤愚经十三五百雁群闻佛法生天品,经律异相四十八。
五百雁为五百罗汉
【佛学大辞典】
(本生)报恩经四谓「昔有国王,欲得雁肉,使猎师捕雁。时有五百雁过虚空,雁王误落网中。猎师大喜,将取杀之,有一雁来悲鸣投于雁王。五百雁亦徘徊虚空不去。猎师见之,不忍杀雁王,放之使去,国王闻之断雁肉。尔时之王即今阿阇世王,雁王为佛,一雁为阿难,五百雁为五百罗汉也。
(本生)报恩经四谓「昔有国王,欲得雁肉,使猎师捕雁。时有五百雁过虚空,雁王误落网中。猎师大喜,将取杀之,有一雁来悲鸣投于雁王。五百雁亦徘徊虚空不去。猎师见之,不忍杀雁王,放之使去,国王闻之断雁肉。尔时之王即今阿阇世王,雁王为佛,一雁为阿难,五百雁为五百罗汉也。
五十三善知识
【佛学大辞典】
(名数)善财童子历访之善知识数也。(参见:五十三参)
(名数)善财童子历访之善知识数也。(参见:五十三参)
五善五恶
【佛学大辞典】
(名数)无量寿经谓不杀等五戒曰五善,反此五戒曰五恶。经下曰:「教化群生令舍五恶,令去五痛,令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福德度世寿泥洹之道。」同净影疏曰:「五恶,所谓杀,盗,邪淫,妄语,饮酒。令持五善,所谓五戒,翻前五恶。」已下经下详说五恶,称曰五恶段。
(名数)无量寿经谓不杀等五戒曰五善,反此五戒曰五恶。经下曰:「教化群生令舍五恶,令去五痛,令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福德度世寿泥洹之道。」同净影疏曰:「五恶,所谓杀,盗,邪淫,妄语,饮酒。令持五善,所谓五戒,翻前五恶。」已下经下详说五恶,称曰五恶段。
华严五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立小、始、终、顿、圆之五教而判释一代教。(参见:五教)
(术语)华严宗立小、始、终、顿、圆之五教而判释一代教。(参见:五教)
五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之教判也。有二种:(一)始于杜顺,成于贤首,是唯就出世间之一教判定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也。五教章冠注上一曰:「至相智俨大师,亲承于杜顺和尚,显扬宗旨,弘传一乘。搜玄、十玄、孔目、问答、章疏非一,约就五教广立清范。(中略)贤首亲于智俨造此五教。」同上三曰:「圣教万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小乘教于四部之阿含经、发智、婆娑论等,说灰身灭智之涅槃法者。大乘始教为大乘之初门,有相始教空始教二种。深密经、唯识论等,分别五性,建立依他之万法者为相始教。般若经、三论等,说诸法皆空,显无所得平等者,为空始教。此二教皆不开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义,故贬为始教。大乘终教于楞伽经起信论等说真如缘起之理,唱一切皆成佛者。顿教对于一类之顿机,不依言句,不设位次,以顿彻理性为教者。是既绝言句,故为别部之经。以楞伽经四,有镜像顿现之譬;宝积经论一,有顿教修多罗之名而立之。如以维摩之默而显不二,以达磨之心而印于心,为得此旨者。圆教于华严经法华经等,明圆融具德之一乘者。此分别教一乘同教一乘二种。华严经直开示圆融不思议之法门,远异于彼之三乘教,故名别教一乘;法华经为开会二乘,其说相同于三乘教,故名同教一乘。圆教之名,八十华严经谓为圆满修多罗。华严玄谈五曰:「教类有五,即贤首所立,广有别章,大同天台,但加顿教。」又曰:「不同前渐次位修行,不同于彼圆融具德,故立名顿,顿诠此理,故名顿教。天台所以不立者以四教中皆有一绝言故。今乃开者顿显绝言为一类,离念机故,即顺禅宗。」开此五教而为十宗。(参见:宗)。(二)为同宗圭峰所立,此统收世间出世间之二教:一、人天教,以持提谓经等五戒而生于人间,行十善而生于天上为教者。二、小乘教,如前。三、大乘法相教,前始教中之相始教也。四、大乘破相教,前始教中之空始教也。五、一乘显性教,前终顿圆之三教也。见原人论。前法相破相之二教,别立声缘菩之三乘,故为大乘,今为一佛乘,故曰一乘。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教十宗)
(术语)华严宗之教判也。有二种:(一)始于杜顺,成于贤首,是唯就出世间之一教判定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也。五教章冠注上一曰:「至相智俨大师,亲承于杜顺和尚,显扬宗旨,弘传一乘。搜玄、十玄、孔目、问答、章疏非一,约就五教广立清范。(中略)贤首亲于智俨造此五教。」同上三曰:「圣教万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小乘教于四部之阿含经、发智、婆娑论等,说灰身灭智之涅槃法者。大乘始教为大乘之初门,有相始教空始教二种。深密经、唯识论等,分别五性,建立依他之万法者为相始教。般若经、三论等,说诸法皆空,显无所得平等者,为空始教。此二教皆不开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义,故贬为始教。大乘终教于楞伽经起信论等说真如缘起之理,唱一切皆成佛者。顿教对于一类之顿机,不依言句,不设位次,以顿彻理性为教者。是既绝言句,故为别部之经。以楞伽经四,有镜像顿现之譬;宝积经论一,有顿教修多罗之名而立之。如以维摩之默而显不二,以达磨之心而印于心,为得此旨者。圆教于华严经法华经等,明圆融具德之一乘者。此分别教一乘同教一乘二种。华严经直开示圆融不思议之法门,远异于彼之三乘教,故名别教一乘;法华经为开会二乘,其说相同于三乘教,故名同教一乘。圆教之名,八十华严经谓为圆满修多罗。华严玄谈五曰:「教类有五,即贤首所立,广有别章,大同天台,但加顿教。」又曰:「不同前渐次位修行,不同于彼圆融具德,故立名顿,顿诠此理,故名顿教。天台所以不立者以四教中皆有一绝言故。今乃开者顿显绝言为一类,离念机故,即顺禅宗。」开此五教而为十宗。(参见:宗)。(二)为同宗圭峰所立,此统收世间出世间之二教:一、人天教,以持提谓经等五戒而生于人间,行十善而生于天上为教者。二、小乘教,如前。三、大乘法相教,前始教中之相始教也。四、大乘破相教,前始教中之空始教也。五、一乘显性教,前终顿圆之三教也。见原人论。前法相破相之二教,别立声缘菩之三乘,故为大乘,今为一佛乘,故曰一乘。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教十宗)
华严五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经说法之五种目的也。一正为,为不思议乘之菩萨。二兼为,为一切众生结缘。三引为,为诱引权教之菩萨。四权为,为诸菩萨权现二乘之身,列于法筵使实之二乘知回心。五远为,为外道凡夫闻是教而有谤,后遂使彼等信受。
(术语)华严经说法之五种目的也。一正为,为不思议乘之菩萨。二兼为,为一切众生结缘。三引为,为诱引权教之菩萨。四权为,为诸菩萨权现二乘之身,列于法筵使实之二乘知回心。五远为,为外道凡夫闻是教而有谤,后遂使彼等信受。
华严经五周因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有三周说法,而华严经有五周因果:一所信因果,于第一会之二品(就六十经而云),明舍那之果德及其佛过去因人普庄严童子之因行。是明舍那佛之因果者,故谓之所信因果。以佛之因果为行者所信也。二差别因果,由第二会名号品至第六会小相光明品间有二十八品,此中前二十五品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差别之因,次三品明三德差别之果。因之云差别因果。三平等因果,第六会之馀普贤行品性起品之二品也。普贤行品圆融以上十信等之五十位说平等之因,性起品会以上三品,差别之果令归于一法界之性起。因之因与果皆平等,故云平等因果。四成行因果,第七会离世间品之说也。此一品初明信住行向地之五行,后说八相成道。以此因行成此果行,故云成行因果。五證入因果,第八会之入法界品也。此一品有本末二会,于本会明佛自在现證入之果,于末会明善财童子證入法界之因。因之而曰證入因果。华严一经,仅五周因果之说而已。见探玄记一。
(术语)法华经有三周说法,而华严经有五周因果:一所信因果,于第一会之二品(就六十经而云),明舍那之果德及其佛过去因人普庄严童子之因行。是明舍那佛之因果者,故谓之所信因果。以佛之因果为行者所信也。二差别因果,由第二会名号品至第六会小相光明品间有二十八品,此中前二十五品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差别之因,次三品明三德差别之果。因之云差别因果。三平等因果,第六会之馀普贤行品性起品之二品也。普贤行品圆融以上十信等之五十位说平等之因,性起品会以上三品,差别之果令归于一法界之性起。因之因与果皆平等,故云平等因果。四成行因果,第七会离世间品之说也。此一品初明信住行向地之五行,后说八相成道。以此因行成此果行,故云成行因果。五證入因果,第八会之入法界品也。此一品有本末二会,于本会明佛自在现證入之果,于末会明善财童子證入法界之因。因之而曰證入因果。华严一经,仅五周因果之说而已。见探玄记一。
华严五教止观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杜顺说。又名华严教分记,五教分记。说华严五教之止观法门者。
(书名)一卷,唐杜顺说。又名华严教分记,五教分记。说华严五教之止观法门者。
华严五十要问答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唐智俨集。或作要义问答:以问答体说述华严经中五十三种之要义者。
(书名)二卷,唐智俨集。或作要义问答:以问答体说述华严经中五十三种之要义者。
萍沙王五愿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吴支谦译。先叙萍沙王之五愿,后叙弗迦沙王之出家,佛为说法。
(经名)一卷,吴支谦译。先叙萍沙王之五愿,后叙弗迦沙王之出家,佛为说法。
菩萨五法忏悔文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失译。于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之五悔各作偈语,盖西土贤圣之撰述也。
(书名)一卷,失译。于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之五悔各作偈语,盖西土贤圣之撰述也。
菩萨五法忏悔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菩萨五法忏悔文之异名。
(经名)菩萨五法忏悔文之异名。
菩萨五戒威仪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菩萨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之略名。
(经名)菩萨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之略名。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佛为文殊师利说前世之功德以致今之相好。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佛为文殊师利说前世之功德以致今之相好。
菩萨缘身五十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菩萨行五十缘身经之异名。
(经名)菩萨行五十缘身经之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