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35,分249页显示 上一页 192 193 194 195 196 198 199 200 201 下一页
犯戒五过
犯戒五衰
百法五位
五种自在
地水火风空五指
如来五种说法
五戒分满
五戒果报
五戒与五常
五戒二十五神
忍行五德
五序
佛五姓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佛类词典(续上)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犯戒五过
犯戒五衰
百法五位
五种自在
地水火风空五指
如来五种说法
五戒分满
五戒果报
五戒与五常
五戒二十五神
忍行五德
五序
佛五姓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众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我能尽知九十六种外道所趣向者,如来之法所趣向者不能分别。」智度论三曰:「云何胜一切?九十六种外道论义能破故名胜。」同三十二曰:「世间诸法实相宝山,九十六种异道皆不能得。」同三十六曰:「九十六道不说依意生识,但以依神为本。」同四十八曰:「与九十六种邪行求道相违,故名正勤。」成实论十曰:「以戒取故,九十六种有差别法。」婆沙论六十六曰:「如是正见中,九十六种外道所无。」释摩诃衍论九曰:「言外道者,九十六种诸大外道,九万三千眷属外道。」而萨婆多论五解其数曰:「六师者,一师十五种教,以授弟子。为教各异,弟子受行各成异见。如是一师出十五种异见。师则有法与弟子不同,师与弟子通为十六种。如是六师有九十六种。」九十五种者,南本涅槃经十曰:「世尊常说:一切外学九十五种皆趣恶道,声闻弟子皆向正路。」大集经五十五曰:「剃除须发,身著袈裟,名字比丘为无上宝。比馀九十五种异道最尊第一。」文殊师利般涅槃经曰:「九十五种诸论议师无能酬对。」解九十六种有二说。一依萨婆多论之释,九十六种悉为邪道。依此说,则九十六种与九十五种之相违,不可和会。但可视为异说。是南山宗之义也。资持记上一之一先举萨婆多论之说,次言「僧祇总有九十六种出家人。则佛道为一。邪道九十五。末详合数。两出不同。」(已上一说)。二依九十六道经,九十六道此为邪合说,邪道定为九十五,九十六之邪道者,加犊子部附佛法之外道,或加定性二乘而会通之也。是天台之释也。文句记五之一曰:「九十六道经云:唯有一道是正,馀者悉邪。有人引多论云:六师各有十五弟子,并本师六即九十六也。准九十六道经无此说也。彼论自是一途,岂可六师必定各只十五弟子?九十六中有邪有正。」辅行三之三曰:「九十五种者通举诸道,意且出邪。(中略)故大论二十五云:九十六道中实者是佛。」(二十五为廿三之误,实字论文作宝)。然九十六道经真伪未决,今不传。又见智度论二十三(辅行曰大论二十五)之文曰:「人中宝者是佛,九十六种道法中宝者是佛法,一切众中宝是僧。」是佛如为人中之外,佛法亦视为九十六种之外,乃为稳当(智度论前后之文有九十六种外道。既于前举之)。
(名数)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众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我能尽知九十六种外道所趣向者,如来之法所趣向者不能分别。」智度论三曰:「云何胜一切?九十六种外道论义能破故名胜。」同三十二曰:「世间诸法实相宝山,九十六种异道皆不能得。」同三十六曰:「九十六道不说依意生识,但以依神为本。」同四十八曰:「与九十六种邪行求道相违,故名正勤。」成实论十曰:「以戒取故,九十六种有差别法。」婆沙论六十六曰:「如是正见中,九十六种外道所无。」释摩诃衍论九曰:「言外道者,九十六种诸大外道,九万三千眷属外道。」而萨婆多论五解其数曰:「六师者,一师十五种教,以授弟子。为教各异,弟子受行各成异见。如是一师出十五种异见。师则有法与弟子不同,师与弟子通为十六种。如是六师有九十六种。」九十五种者,南本涅槃经十曰:「世尊常说:一切外学九十五种皆趣恶道,声闻弟子皆向正路。」大集经五十五曰:「剃除须发,身著袈裟,名字比丘为无上宝。比馀九十五种异道最尊第一。」文殊师利般涅槃经曰:「九十五种诸论议师无能酬对。」解九十六种有二说。一依萨婆多论之释,九十六种悉为邪道。依此说,则九十六种与九十五种之相违,不可和会。但可视为异说。是南山宗之义也。资持记上一之一先举萨婆多论之说,次言「僧祇总有九十六种出家人。则佛道为一。邪道九十五。末详合数。两出不同。」(已上一说)。二依九十六道经,九十六道此为邪合说,邪道定为九十五,九十六之邪道者,加犊子部附佛法之外道,或加定性二乘而会通之也。是天台之释也。文句记五之一曰:「九十六道经云:唯有一道是正,馀者悉邪。有人引多论云:六师各有十五弟子,并本师六即九十六也。准九十六道经无此说也。彼论自是一途,岂可六师必定各只十五弟子?九十六中有邪有正。」辅行三之三曰:「九十五种者通举诸道,意且出邪。(中略)故大论二十五云:九十六道中实者是佛。」(二十五为廿三之误,实字论文作宝)。然九十六道经真伪未决,今不传。又见智度论二十三(辅行曰大论二十五)之文曰:「人中宝者是佛,九十六种道法中宝者是佛法,一切众中宝是僧。」是佛如为人中之外,佛法亦视为九十六种之外,乃为稳当(智度论前后之文有九十六种外道。既于前举之)。
犯戒五过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害自身。二为智者所呵。三恶名流布。四临终生悔。五死堕恶道。见四分律五十九。
【佛学常见辞汇】
触犯佛所制的戒律者有五种的罪过,即害自身、为智者所呵、恶名流布、临终生悔、死堕恶道。
(名数)一害自身。二为智者所呵。三恶名流布。四临终生悔。五死堕恶道。见四分律五十九。
【佛学常见辞汇】
触犯佛所制的戒律者有五种的罪过,即害自身、为智者所呵、恶名流布、临终生悔、死堕恶道。
犯戒五衰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求财不遂。二设得即耗。三众不爱敬。四恶名流布。五死入地狱。见中阿含经。
【佛学常见辞汇】
触犯佛所制戒的人会有五种的衰耗,即求财不遂、设得即耗、众不爱敬、恶名流布、死入地狱。
(名数)一求财不遂。二设得即耗。三众不爱敬。四恶名流布。五死入地狱。见中阿含经。
【佛学常见辞汇】
触犯佛所制戒的人会有五种的衰耗,即求财不遂、设得即耗、众不爱敬、恶名流布、死入地狱。
百法五位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乘唯识宗立一切法为百法,分别之为五位。
(名数)大乘唯识宗立一切法为百法,分别之为五位。
五种自在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寿命自在,菩萨成就法身之慧命,了无生死寿夭,延万劫而不长,促一念而不短,但为度脱有情,以诸方便随机示现长短寿命之相,其心无所挂碍也。二生自在,菩萨为度脱有情,以大悲心随类受生,饶益一切处,天宫非乐,地狱非苦,去住无碍也。三业自在,菩萨万行具足,悲智双运,或现神能,或说妙法,或入禅定,或修苦行,所作之行业,但为利他而纵任无碍也。四觉观自在,粗心曰觉,细心曰观。菩萨或修禅观之行,或起利生之行,虽有思惟,然离诸散乱,随愿度生,平等无碍也。五众具果报自在,菩萨因行深广,果报殊胜,于一切所须之具,不假经营,自然周具,心无染碍也。见大宝积经六十八。
(名数)一寿命自在,菩萨成就法身之慧命,了无生死寿夭,延万劫而不长,促一念而不短,但为度脱有情,以诸方便随机示现长短寿命之相,其心无所挂碍也。二生自在,菩萨为度脱有情,以大悲心随类受生,饶益一切处,天宫非乐,地狱非苦,去住无碍也。三业自在,菩萨万行具足,悲智双运,或现神能,或说妙法,或入禅定,或修苦行,所作之行业,但为利他而纵任无碍也。四觉观自在,粗心曰觉,细心曰观。菩萨或修禅观之行,或起利生之行,虽有思惟,然离诸散乱,随愿度生,平等无碍也。五众具果报自在,菩萨因行深广,果报殊胜,于一切所须之具,不假经营,自然周具,心无染碍也。见大宝积经六十八。
地水火风空五指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教之说从小指至拇指如其次第,以配于地水火风空之五大。
(术语)密教之说从小指至拇指如其次第,以配于地水火风空之五大。
如来五种说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如来说法之五种方法:一言说,以言音而说法。二随宜,随顺众生之机根而说法。三方便,以善巧方便而导之。四法门,说妙法,开解脱之门,而使入于清净之地。五大悲,起大悲心一念一刹那不舍众生而说法。
(名数)如来说法之五种方法:一言说,以言音而说法。二随宜,随顺众生之机根而说法。三方便,以善巧方便而导之。四法门,说妙法,开解脱之门,而使入于清净之地。五大悲,起大悲心一念一刹那不舍众生而说法。
五戒分满
【佛学大辞典】
(术语)萨婆多部宗之义,不许五戒之分受,成实宗之义,则许随意分受。俱舍论十四曰:「近事必具律义。」成实论五戒品曰:「问曰:有人言:具受则得戒律仪,是事云何?答曰:随受多少皆得,但取要有五。」智度论十三曰:「五戒有五种优婆塞:一者一分行优婆塞,二者少分行优婆塞,三者多分行优婆塞,四者满行优婆塞,五者断淫优婆塞。」
(术语)萨婆多部宗之义,不许五戒之分受,成实宗之义,则许随意分受。俱舍论十四曰:「近事必具律义。」成实论五戒品曰:「问曰:有人言:具受则得戒律仪,是事云何?答曰:随受多少皆得,但取要有五。」智度论十三曰:「五戒有五种优婆塞:一者一分行优婆塞,二者少分行优婆塞,三者多分行优婆塞,四者满行优婆塞,五者断淫优婆塞。」
五戒果报
【佛学大辞典】
(杂语)持五戒则得人趣之果报。文句四下曰:「普曜曰:五道源来,五戒为人,十善生天。」
(杂语)持五戒则得人趣之果报。文句四下曰:「普曜曰:五道源来,五戒为人,十善生天。」
五戒与五常
【佛学大辞典】
(杂语)天台仁王经疏上引提谓经以五戒配于五常,谓不杀,仁也。不偷盗,智也。不邪淫,义也。不饮酒,礼也。不妄语,信也。止观六上所配不同:谓仁者不杀戒也,义者不盗戒也,礼者不饮酒戒也,智者不妄语戒也,信者不邪淫戒也。
(杂语)天台仁王经疏上引提谓经以五戒配于五常,谓不杀,仁也。不偷盗,智也。不邪淫,义也。不饮酒,礼也。不妄语,信也。止观六上所配不同:谓仁者不杀戒也,义者不盗戒也,礼者不饮酒戒也,智者不妄语戒也,信者不邪淫戒也。
五戒二十五神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五戒一一各有五神。护持五戒者。见灌顶经一。
【佛学常见辞汇】
五戒——各有五神,保护受持五戒的人。
(名数)五戒一一各有五神。护持五戒者。见灌顶经一。
【佛学常见辞汇】
五戒——各有五神,保护受持五戒的人。
忍行五德
【佛学大辞典】
(名数)行堪忍,则有无根,无呵,众人爱,有好名,生善道之五德也。
(名数)行堪忍,则有无根,无呵,众人爱,有好名,生善道之五德也。
五序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天台分科法华经之别序而为五序:一众准序,尔时世尊四众围绕等是也。二现瑞序,六瑞是也。三疑念序,尔时弥勒菩萨作是念等是也。四发问序,尔时弥勒菩萨欲自决疑等是也。五答问序,尔时文殊师利是也。
(名数)天台分科法华经之别序而为五序:一众准序,尔时世尊四众围绕等是也。二现瑞序,六瑞是也。三疑念序,尔时弥勒菩萨作是念等是也。四发问序,尔时弥勒菩萨欲自决疑等是也。五答问序,尔时文殊师利是也。
佛五姓
【佛学大辞典】
(名数)出家前释尊之俗姓有五种:瞿昙、甘蔗、日种、舍夷、释迦是也。(参见:瞿昙)
(名数)出家前释尊之俗姓有五种:瞿昙、甘蔗、日种、舍夷、释迦是也。(参见:瞿昙)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前二十九品诸弟子各说本因,第三十品佛说九恼之本因。经文未完。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前二十九品诸弟子各说本因,第三十品佛说九恼之本因。经文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