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35,分249页显示  上一页  179  180  181  182  183  185  186  187  188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五道将军
五道受生经
五道转轮王
五道转轮经
五叶
五意
五过
破戒五过
依语五过
五禁
五滓
五葬
五荤
五业
五钴铃
五道将军
【佛学大辞典】
(杂名)十王之眷属也。焰魔供次第曰:「可别供焰罗王五道将军,即得削死籍付生籍。」
五道受生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法苑珠林八十六所引,今藏经中无之。
五道转轮王
【佛学大辞典】
(鬼类)十王之一。冥途亡人第三年厅府之官王也。其本地为阿弥陀如来,即领二官众狱司,治众生愚痴烦恼之冥官。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所谓「五道转轮王厅。阿弥陀佛。尔时天尊说是偈言:后三所历是关津,好恶唯凭福业因。不善尚忧千日内,胎生产死夭亡身。邪见放逸过,愚痴无智罪。犹如车轮回,常在三途狱。」是也。
五道转轮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罪福报应经之异名。
五叶
【佛学大辞典】
(名数)传灯录达磨章举达磨传法之偈。曰:「吾本来玆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是禅家分五家之谶语也。
五意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业识,二转识,三现识,四智识,五相续识。此五识自细至粗,依止次第而生,故称为意。意有能生与依止之义。见起信论。
五过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五种之过失有种种。
【佛学常见辞汇】
1。指破戒五过,即害自身、为智者所呵、恶名流布、临终后悔、死堕恶道。2。指依语五过,即不正信、退勇猛、诳人、谤法、轻圣法。
破戒五过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害自身。二为智者所呵。三恶名流布。四临终后悔。五死而堕于恶道。见四分律五十九,三藏法数二十三。
【佛学大辞典】
(名数)破戒律者之过也。四分律所说。五过者自害,为智所诃,恶名流布,临终生悔,死堕恶趣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破坏佛所制的戒律的人有五种的罪过,即自害、为智所呵、恶名流布、临终生悔、死堕恶趣。
依语五过
【佛学大辞典】
(名数)对于正教不得正解,则生五过:一不正信,二退勇猛,三诳人,四谤法,五轻圣法。见成实论,归敬仪通真记中。
五禁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五戒也。寄归传一曰:「若泛为俗侣,但略言其五禁。局提法众,遂广彰于七篇。」
五滓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与五浊同。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三曰:「滓,沮史反,浊也。」
五葬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土葬、火葬、水葬、野葬、林葬也。(参见:葬法)
【佛学常见辞汇】
土葬、火葬、水葬、野葬、林葬。
葬法
【佛学大辞典】
(仪式)印度之葬法有三种,四种。三种者:一火葬,二水葬,三野葬也。四种者:一火葬,二水葬,三土葬,四林葬也。西域记二曰:「送终殡葬,其仪有三:一曰火葬,积薪焚燎。二曰水葬,沈流漂散。三曰野葬,弃林饲兽。」毗奈耶杂事十八曰:「佛言:苾刍身死,应为供养。苾刍不知云何供养?佛言:应可焚烧。(中略)欲烧殡时无柴可得。佛言:可弃河中。若无河者穿地埋之。夏中地湿多有虫蚁。佛言:于丛薄深处令其北首右胁而卧,以草稕支头,若草若叶覆其身上。」行事钞瞻病送终篇曰:「中国有四葬:水葬投之江流,火葬焚之以火,土葬埋之岸傍,林葬弃之中野,为雕虎所食。律中多明火林二葬。亦有薶者。五分云:尸薶之,若火烧在石上,不得草上安。」汉地亦有四薶之说。列子曰:「晏平仲曰:既死岂在我哉?焚之亦可,沈之亦可,瘗之亦可,露之亦可。」
五荤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五辛。名义集三曰:「苍颉篇,荤辛菜也,凡物辛臭者皆曰荤。」(参见:五辛)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五辛。(参见:五辛)
五辛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又曰五荤。五种有辛味之蔬菜也。梵网经下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慈、兰、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楞严经八曰:「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此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天台戒疏下曰:「旧云:五辛谓蒜、葱、兴渠、[韭]、薤,此文止兰足以为五,兼名苑分别五辛。大蒜,是葫菱;茖是薤;慈;兰是小蒜;兴渠是葱蒺也。」兴渠为梵语辛胶之名。唐高僧传,谓僧徒多迷兴渠,或云芸台胡荽,或云阿魏,唯净土集中别行书出云五辛,此土唯有四,阙于兴渠。兴渠生于阗,根粗如细蔓菁而白,其臭如蒜。台荽非五辛,所食无罪。今他书犹多以芸台胡荽为荤,不知其误。
【佛学常见辞汇】
五种带有辛味的蔬菜、即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学佛人要戒食五辛,因五辛中含有极充份的刺激性,熟吃能使人淫火焚身,生啖又易使人增高瞋恚,学佛人一有了欲念和瞋恚,便会蒙蔽智慧,增长愚痴,妄动无明,造诸恶业。
【三藏法数】
(出梵网经)
首楞严经云:是五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大力魔王,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为魔眷属,永堕无间地狱。是故求菩提者,当断世间五种辛菜也。(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大蒜〕,大蒜者,至荤至辛之物也。
〔二、茖葱〕,茖葱者,薤也。其形似韭类,山葱也。
〔三、慈葱〕,慈葱者,乃葱之正名也。
〔四、兰葱〕,兰葱者,即小蒜也。杂阿含经云:非小蒜,木葱。是也。木葱即韭也。
〔五、兴渠〕,兴渠者,叶如蔓菁,根如萝卜,生熟皆臭如蒜。出于阗国,华夏不产,故不翻也。
五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五种之业也。有四种:(一)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时分不定异熟定业,时分不定异熟不定业也。大毗婆沙论第一百十四曰:「复有馀师,说五种业。谓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各唯一种。顺不定受业中复有二种:一异熟决定,二异熟不决定。」即是。又出俱舍论第十五顺正理论第四十等。(二)取受业,作用业,加行业,转变业,證得业也。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第七曰:「取受业者,谓眼等能见色等。作用业者,谓地等能任持等。或复诸法自相所作。谓所有色,质碍变坏。如是等。加行业者,谓意解为先,起身业等。转变业者,谓金师等,造庄严具等。證得业者,谓證得圣道等涅槃等。」即是。又出大乘阿毗达磨集论第四等。(三)救济灾横之业,救济恶道之业,救济行非方便之业,救济行身见之业,救济乘之业也。梁译释大乘论卷十曰:「复次,诸佛法界恒时应见有五业:一、救济灾横为业,由唯现盲聋狂等疾恼灾横能灭除故。二、救济恶道为业,从恶处引拔安立于善处故。三、救济行非方便为业,诸外道等加行非方便,降伏安立于佛正教故。四、救济行身见为业,为过度三界,能显导圣道方便故。五、救济乘为业,诸菩萨欲偏行别乘,未定根性声闻,能安立彼为修行大乘故。」即是。是与往生论三种随便菩提门之法,似开合不同。又出梁译摄大乘论释第十五等。(四)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也。天亲之往生论曰:「如向所说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随顺之法门故。」往生论注卷下释之,谓身业为礼拜,口业为赞叹,意业为作愿,智业为观察,方便智业为回向。此五种之业和合。则是随顺往生净土之法门,自在之业成就。又出往生论注记第五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四业与前同,第五一字业。是日本智證更置尊修一字顶轮王经之学生也。
【佛学常见辞汇】
1。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时分不定异熟定业、时分不定异熟不定业。2。取受业、作用业、加行业、转变业、證得业。3。救济灾横之业、救济恶道之业、救济行非方便之业、救济行身见之业、救济乘之业。4。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
五钴铃
【佛学大辞典】
(物名)铃之把柄。为五钴之形者。密教之修法,为惊觉诸尊而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