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77,分139页显示  上一页  129  130  131  132  133  135  136  137  13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手写五经
手重五斤
事勤三五
如堕五里雾中
入币五两
如五方色
日晕五重
三百五篇
日诵五车
日给五斤
人五人六儿
上咸五,下登三
三十五穗
三十五弦
三十五姓
《分类字锦》:手写五经(手写五经)
南史·齐衡阳王钧传》:钧常手自细书写五经,部分为一卷,置于巾箱中,以备遗忘。侍读贺玠问曰:“殿下家自有坟素,复何须蝇头细书,别藏巾箱中?”答曰:“巾箱中有五经,于检阅既易,且一更手写,则永不忘。”诸王闻而争效为巾箱五经。巾箱五经,自此始也。
分类:诸王
《分类字锦》:手重五斤
《事文类聚》:陆余庆善论事而谬于判,时人嘲之曰:“说事喙长三尺,判事手重五斤。”
分类:
《分类字锦》:事勤三五
班固《东都赋》:勋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
分类:
《國語辭典》:如堕五里雾中(如墮五里霧中)  拼音:rú duò wǔ lǐ wù zhōng
好像坠入极大的云雾中。语本《后汉书。卷三六。张霸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后比喻模模糊糊或看不清事情的真相。如:「你们俩这样一吵,把我搞得如堕五里雾中,摸不著头绪。」
《分类字锦》:入币五两(入币五两)
周礼·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郑注:纯,实缁字也。纳币用缁,妇人阴也。凡于娶礼,必用其类。五两,十端也。必言两者,欲得其配合之名。十者,象五行十日相成也。
分类:
《分类字锦》:如五方色
魏书·礼志》:太学博士崔瓒议云:案司马彪续汉书舆服及祭祀志云:迎气五郊。自永平中,以礼谶并月令迎气服色,因采元始故事,兆五郊于洛阳。又云:五郊衣帻,各如方色。
分类:
《分类字锦》:日晕五重(日晕五重)
魏书·天象志》:高祖承明元年三月辛卯,日晕五重,有二珥。
分类:天瑞
《漢語大詞典》:三百五篇
诗经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餘篇,及至 孔子 ,去其重,取可施於礼义……三百五篇, 孔子 皆弦歌之。”汉书·儒林传·王式:“臣以三百五篇諫,是以无諫书。”参见“ 三百篇 ”。
《國語辭典》:三百篇  拼音:sān bǎi piān
《诗经》经孔子删定后存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称为「三百篇」,后即为《诗经》的代称。《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分類:三千孔子
《國語辭典》:日诵五车(日誦五車)  拼音:rì sòng wǔ jū
古时书籍以竹木编成,搬动时须用车载运。五车,形容书很多。比喻一天读许多书籍。宋。朱熹 答陈师德:「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
《漢語大詞典》:五车书(五車書)
庄子·天下:“ 惠施 多方,其书五车。”后用以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呈茂中》词:“算胸中,除却五车书,都无物。” 明沈鲸《双珠记·假恩图色》:“人读五车书,偏我无一句。” 清 高昌寒食生 《乘龙佳话·下第》:“问世休矜三尺剑,骄人还是五车书。”亦省作“ 五车 ”。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之二:“两説穷舌端,五车摧笔锋。” 唐 知玄 《答僧澈》诗:“五车外典知谁敌,九趣多才恐不如。” 清 孙枝蔚 《溽暑过汪舟次园中留饮分得鸦字萝字》诗:“有客寻三径,因君破五车。”
《分类字锦》:日给五斤(日给五斤)
汉书·淮南王长传》:制曰:食长给肉日五斤,酒二斗。
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人五人六儿  拼音:rén wǔ rén liù ér
装模作样,假正经
《漢語大詞典》:上咸五,下登三
意谓 汉 德浩荡,等同 五帝 ,而居 三王 之上。或谓 汉 德不及 五帝 而胜于 三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 泰山 之封,加 梁父 之事,鸣和鸞,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咸同於 五帝 ,登 三王 之上。” 司马贞 索隐引 李奇 曰:“ 五帝 之德, 汉 比为减; 三王 之德, 汉 出其上。故云‘减五登三’也。”后引作“上咸五,下尊三”,用以形容自命不凡,目空一切。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他( 曾琦 )的年纪其实和我不相上下,然而先生之气之横秋也,实足以上咸五而下尊三,自比 克来曼梭 ,自比吾家 国藩 ,或许还是他的客气罢?”
《分类字锦》:三十五穗(三十五穗)
《春秋说题辞》:天文以七,列精以五,故嘉禾之滋,茎长五尺,五七三十五,神盛,故连茎三十五穗,以成盛德,禾之极也。
分类:禾稼
《分类字锦》:三十五弦(三十五弦)
史记·三皇纪》:大皞庖牺氏作三十五弦之瑟。
分类:
《分类字锦》:三十五姓
后汉书·苏竟传》:五七之家三十五姓,彭、秦、延氏,不得豫、马。
分类: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