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五花 拼音:wǔ huā
1.青白杂色的马。唐。岑参 〈走马川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也称为「五花马」。
2.五加的别名。参见「五加」条。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六。木部。五加》:「此药五叶交加者良,故名五加,又名五花。」
2.五加的别名。参见「五加」条。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六。木部。五加》:「此药五叶交加者良,故名五加,又名五花。」
分類:五加皮
《漢語大詞典》:五羊
见“ 五羊城 ”。
《漢語大詞典》:五羊城
广州 的别名。相传古代有五仙人乘五色羊执六穗秬而至此,故称。见《太平寰宇记·岭南道一·广州》引《续南越志》。 唐 黄滔 《寄南海黄尚书》诗:“ 五羊城 下驻行车,此事如今八载餘。”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庚“ 吴脩 为 广州 刺史,未至州,有五仙人骑五色羊,负五穀而来。今州厅梁上,画五仙人骑五色羊为瑞,故 广 南谓之 五羊城 。” 清 赵天锡 《三元里》诗:“ 五羊城 北 三元里 ,杀贼更番胆愈豪。”亦省作“ 五羊 ”。 唐 郑熊 《番禺杂记》:“ 广州 昔有五仙骑羊而至,遂名 五羊 。” 白炎 《游仙》诗之四:“猎猎天风下 五羊 , 罗浮 归路月昏黄。”一说 战国 时此地属 楚 , 南海 人 高固 任 楚 相,有五羊衔穀穗聚其庭,以为祥瑞,因以为地名。参阅 晋 顾微 《广州记》。
《漢語大詞典》:五溪
地名。指 雄溪 、 樠溪 、 无溪 、 酉溪 、 辰溪 。一说指 雄溪 、 蒲溪 、 酉溪 、 沅溪 、 辰溪 。 汉 属 武陵郡 ,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在今 湖南 西部和 贵州 东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沅水》:“ 武陵 有五溪,谓 雄溪 、 樠溪 、 无溪 、 酉溪 、 辰溪 其一焉。” 唐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闻道龙标过 五溪 ” 杨齐贤 注:“ 武陵 有五溪,曰 雄溪 、 蒲溪 、 酉溪 、 沅溪 、 辰溪 。”
分類:地名
《國語辭典》:五丁 拼音:wǔ dīng
传说中的五位力士。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注》:「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负力,令五丁引之成道。」唐。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诗:「即事壮重险,论功超五丁。」
《國語辭典》:五兵 拼音:wǔ bīng
1.五种兵器。指戈、殳、戟、酋矛、夷矛。《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句下汉。郑玄。注:「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2.三国时代,魏置五兵尚书之官。五兵指中兵、步兵、骑兵、别兵、都兵。
3.泛指军队。《战国策。齐策五》:「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上》:「若轩辕善用五兵,即能北逐獯鬻。」
2.三国时代,魏置五兵尚书之官。五兵指中兵、步兵、骑兵、别兵、都兵。
3.泛指军队。《战国策。齐策五》:「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上》:「若轩辕善用五兵,即能北逐獯鬻。」
《國語辭典》:五常 拼音:wǔ cháng
1.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种伦常道德。《书经。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唐。孔颖达。正义:「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
2.金、木、水、火、土五行。《礼记。乐记》:「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汉。郑玄。注:「五常,五行也。」《周书。卷四。明帝纪》:「天地有穷已,五常有推移,人安得长在,是以生而有死者,物理之必然。」
3.仁、义、礼、智、信。《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4.古代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五种伦理体系关系。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读书为士君子者,正欲为五常之主张也。使我今日谢绝故旧,是为御史而无一常。」也作「五伦」。
5.三国蜀马良兄弟五人。他们的字中都有「常」字,时称为「五常」。《三国志。卷三九。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马良》:「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2.金、木、水、火、土五行。《礼记。乐记》:「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汉。郑玄。注:「五常,五行也。」《周书。卷四。明帝纪》:「天地有穷已,五常有推移,人安得长在,是以生而有死者,物理之必然。」
3.仁、义、礼、智、信。《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4.古代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五种伦理体系关系。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读书为士君子者,正欲为五常之主张也。使我今日谢绝故旧,是为御史而无一常。」也作「五伦」。
5.三国蜀马良兄弟五人。他们的字中都有「常」字,时称为「五常」。《三国志。卷三九。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马良》:「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