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五运(五運)
(1).古代据五行生克说推算出的王朝兴替的气运。《东观汉记·光武纪》:“自帝即位,按图讖,推五运, 汉 为火德, 周 苍 汉 赤,木生火,赤代 苍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是以三正互用,五运相生,前朝道消,中原政散,瞻乌莫定,失鹿难追。” 宋 欧阳修 《正统论上》:“帝王之兴必乘五运者,繆妄之説也。”
(2).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运行。《素问·天元纪大论》:“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朞之日,周而復始。” 张隐庵 集注:“言五运之气,递相沿袭,而一岁皆为之主治。”参见“ 五运六气 ”。
(2).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运行。《素问·天元纪大论》:“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朞之日,周而復始。” 张隐庵 集注:“言五运之气,递相沿袭,而一岁皆为之主治。”参见“ 五运六气 ”。
《漢語大詞典》:五室
古人明堂内设置的木室、火室、金室、水室、土室。《周礼·考工记·匠人》:“五室三四步,四三尺。” 郑玄 注:“堂上为五室,象五行也。三四步,室方也;四三尺,以益广也。木室於东北,火室於东南,金室於西南,水室於西北,其方皆三步,其广益之以三尺。土室於中央,方四步,其广益之以四尺。此五室居堂,南北六丈,东西七丈。”《旧唐书·礼仪志二》:“太常博士 柳宣 依 郑玄 义,以为明堂之制,当为五室。”《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元年》:“﹝八月﹞庚午,皇太子具卤簿謁太庙五室。”参见“ 明堂 ”。
《漢語大詞典》:五羊城
广州 的别名。相传古代有五仙人乘五色羊执六穗秬而至此,故称。见《太平寰宇记·岭南道一·广州》引《续南越志》。 唐 黄滔 《寄南海黄尚书》诗:“ 五羊城 下驻行车,此事如今八载餘。”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庚“ 吴脩 为 广州 刺史,未至州,有五仙人骑五色羊,负五穀而来。今州厅梁上,画五仙人骑五色羊为瑞,故 广 南谓之 五羊城 。” 清 赵天锡 《三元里》诗:“ 五羊城 北 三元里 ,杀贼更番胆愈豪。”亦省作“ 五羊 ”。 唐 郑熊 《番禺杂记》:“ 广州 昔有五仙骑羊而至,遂名 五羊 。” 白炎 《游仙》诗之四:“猎猎天风下 五羊 , 罗浮 归路月昏黄。”一说 战国 时此地属 楚 , 南海 人 高固 任 楚 相,有五羊衔穀穗聚其庭,以为祥瑞,因以为地名。参阅 晋 顾微 《广州记》。
《漢語大詞典》:五府
(1).指 周 代的太府、玉府、内府、外府、膳府。《列子·周穆王》:“五府为虚,而臺始成。” 张湛 注:“《周礼》:太府掌九贡九职之货贿,玉府掌金玉玩好,内府主良货贿,外府主泉藏,膳府主四时食物者也。”
(2).即明堂。《北史·牛弘传》:“窃谓明堂者…… 黄帝 曰合宫, 尧 曰五府, 舜 曰总章,布政兴教,由来尚矣。”《太平御览》卷五三三引 唐 成伯玙 《礼记外传》:“ 唐 虞 为五府, 夏 谓太庙为世室, 殷 人谓路寝为重屋, 周 人谓五府为明堂。” 宋 范仲淹 《明堂赋》:“暨二帝之述焉,合五府而祭矣。”
(3).古代五官署的合称。所指不一。《汉书·赵充国传》:“后 临众 病免,五府復举 汤 。”《资治通鉴·汉宣帝神爵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丞相、御史、车骑将军、前将军,併后将军府为五府。”《后汉书·张楷传》:“﹝ 楷 ﹞五府连辟,举贤良方正,不就。” 李贤 注:“五府,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大将车也。”《周书·晋荡公护传》:“ 保定 元年,以 护 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令五府总於天官。”《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嘉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五府,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也。”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称谓》:“五府:两参政,三枢密。”
(4).传说中的仙人居所。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2).即明堂。《北史·牛弘传》:“窃谓明堂者…… 黄帝 曰合宫, 尧 曰五府, 舜 曰总章,布政兴教,由来尚矣。”《太平御览》卷五三三引 唐 成伯玙 《礼记外传》:“ 唐 虞 为五府, 夏 谓太庙为世室, 殷 人谓路寝为重屋, 周 人谓五府为明堂。” 宋 范仲淹 《明堂赋》:“暨二帝之述焉,合五府而祭矣。”
(3).古代五官署的合称。所指不一。《汉书·赵充国传》:“后 临众 病免,五府復举 汤 。”《资治通鉴·汉宣帝神爵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丞相、御史、车骑将军、前将军,併后将军府为五府。”《后汉书·张楷传》:“﹝ 楷 ﹞五府连辟,举贤良方正,不就。” 李贤 注:“五府,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大将车也。”《周书·晋荡公护传》:“ 保定 元年,以 护 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令五府总於天官。”《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嘉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五府,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也。”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称谓》:“五府:两参政,三枢密。”
(4).传说中的仙人居所。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漢語大詞典》:五华(五華)
《漢語大詞典》:五气(五氣)
(1).指五脏之气。气,指脏腑的功能活动。《周礼·天官·疾医》:“以五气、五声、五色眡其死生。” 郑玄 注:“五气,五藏所出气也。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
(2).五行之气,五方之气。《鹖冠子·度万》:“五气失端,四时不成。”《史记·五帝本纪》:“ 轩辕 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 裴骃 集解引 王肃 曰:“五行之气。” 北周 庾信 《配帝舞》:“四时咸一德,五气或同论。”
(3).中医谓寒、暑、燥、湿、风五气。《素问·六节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於心肺。”《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上》:“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藏。”注:“天以风、暑、湿、燥、寒之五气食人,从鼻而入。”
(4).五种情感。《逸周书·官人》:“民有五气:喜、怒、欲、惧、忧……五气诚於中,发形於外,民情不可隐也。”
(2).五行之气,五方之气。《鹖冠子·度万》:“五气失端,四时不成。”《史记·五帝本纪》:“ 轩辕 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 裴骃 集解引 王肃 曰:“五行之气。” 北周 庾信 《配帝舞》:“四时咸一德,五气或同论。”
(3).中医谓寒、暑、燥、湿、风五气。《素问·六节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於心肺。”《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上》:“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藏。”注:“天以风、暑、湿、燥、寒之五气食人,从鼻而入。”
(4).五种情感。《逸周书·官人》:“民有五气:喜、怒、欲、惧、忧……五气诚於中,发形於外,民情不可隐也。”
《漢語大詞典》:五气(五氣)
(1).指五脏之气。气,指脏腑的功能活动。《周礼·天官·疾医》:“以五气、五声、五色眡其死生。” 郑玄 注:“五气,五藏所出气也。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
(2).五行之气,五方之气。《鹖冠子·度万》:“五气失端,四时不成。”《史记·五帝本纪》:“ 轩辕 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 裴骃 集解引 王肃 曰:“五行之气。” 北周 庾信 《配帝舞》:“四时咸一德,五气或同论。”
(3).中医谓寒、暑、燥、湿、风五气。《素问·六节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於心肺。”《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上》:“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藏。”注:“天以风、暑、湿、燥、寒之五气食人,从鼻而入。”
(4).五种情感。《逸周书·官人》:“民有五气:喜、怒、欲、惧、忧……五气诚於中,发形於外,民情不可隐也。”
(2).五行之气,五方之气。《鹖冠子·度万》:“五气失端,四时不成。”《史记·五帝本纪》:“ 轩辕 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 裴骃 集解引 王肃 曰:“五行之气。” 北周 庾信 《配帝舞》:“四时咸一德,五气或同论。”
(3).中医谓寒、暑、燥、湿、风五气。《素问·六节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於心肺。”《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上》:“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藏。”注:“天以风、暑、湿、燥、寒之五气食人,从鼻而入。”
(4).五种情感。《逸周书·官人》:“民有五气:喜、怒、欲、惧、忧……五气诚於中,发形於外,民情不可隐也。”
《骈字类编》:五朵(五朵)
宋 葛胜仲 临江仙 尉姜补之托疾卧家作 试评书五朵,何似画双眉。
《骈字类编》:五合
宋 苏轼 赠月长老 子有折足铛,中容五合陈。
《國語辭典》:五种(五種) 拼音:wǔ zhǒng
1.五谷。《周礼。夏官。职方氏》:「河南曰豫州,……其畜宜六扰,其谷宜五种。」《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
2.人类以肤色来区分,可以分成黄、白、棕、红、黑五种。
2.人类以肤色来区分,可以分成黄、白、棕、红、黑五种。
分類:谷物
《漢語大詞典》: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