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忿怒
【佛学大辞典】
(名数)是五部之教令轮身也。
(名数)是五部之教令轮身也。
五部陀罗尼藏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佛部,即诸佛之咒。二金刚部,即诸金刚神之咒。三莲华部,即诸菩萨之咒。四宝部,即诸天之咒。五羯磨部,即诸鬼神之咒(辩天经疏),可以知诸尊之部属。
(名数)一佛部,即诸佛之咒。二金刚部,即诸金刚神之咒。三莲华部,即诸菩萨之咒。四宝部,即诸天之咒。五羯磨部,即诸鬼神之咒(辩天经疏),可以知诸尊之部属。
五部念珠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部为菩提子,金刚部为金刚子,宝部为宝珠,莲华部为莲子,羯磨部为杂宝。见略出经四,摄真实经下。
(名数)佛部为菩提子,金刚部为金刚子,宝部为宝珠,莲华部为莲子,羯磨部为杂宝。见略出经四,摄真实经下。
五部色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部为白,金刚部为青,宝部为黄,莲华部为赤,羯磨部为杂。见摄真实经下。
(名数)佛部为白,金刚部为青,宝部为黄,莲华部为赤,羯磨部为杂。见摄真实经下。
胎金各存五部三部
【佛学大辞典】
(杂语)密轨问辨下曰:「毗卢疏,解释五色五字,以为五部五智:金刚轨,归命普贤(佛部),金刚(金刚部),莲华手(莲华部)。此则二界各存三部五部也。」
(杂语)密轨问辨下曰:「毗卢疏,解释五色五字,以为五部五智:金刚轨,归命普贤(佛部),金刚(金刚部),莲华手(莲华部)。此则二界各存三部五部也。」
五部般若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摩诃般若,二金刚般若,三天王问般若,四光赞般若,五仁王般若。仁王经上曰:「五眼法身大觉世尊,前已为我等大众,二十九年说摩诃般若波罗蜜、金刚般若波罗蜜、天王问般若波罗蜜、光赞般若波罗蜜,今日如来放大光明,斯作何事?」天台仁王经疏上曰:「从得道后二十九年,说四般若。」嘉祥仁王经疏一曰:「五部如此经说。」此中第一摩诃般若,罗什译之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又曰大品般若),二十七卷,是大般若之第二会也。西晋无罗叉译之放光般若三十卷及西晋竺法护译之光赞般若十卷(经文未尽),与之同本。第二金刚般若,罗什译之金刚般若经一卷是也。元魏菩提留支译之金刚般若一卷,陈真谛译之金刚般若一卷,隋达磨笈多译之金刚能断般若一卷,唐玄奘译之能断金刚般若一卷(大般若之别抄)。义净之能断金刚般若一卷,皆同本也。是为大般若之第九会。第三天王问般若,月婆首那译之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是也,为大般若之第六会。第四光赞般若,梵本未渡,在今藏中之光赞经及放光般若,皆与什译之摩诃般若同本,三部共为大般若之第二会。第五仁王般若,佛最后所说之本经是也,有什译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二卷,大般若之别部也。
(名数)一摩诃般若,二金刚般若,三天王问般若,四光赞般若,五仁王般若。仁王经上曰:「五眼法身大觉世尊,前已为我等大众,二十九年说摩诃般若波罗蜜、金刚般若波罗蜜、天王问般若波罗蜜、光赞般若波罗蜜,今日如来放大光明,斯作何事?」天台仁王经疏上曰:「从得道后二十九年,说四般若。」嘉祥仁王经疏一曰:「五部如此经说。」此中第一摩诃般若,罗什译之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又曰大品般若),二十七卷,是大般若之第二会也。西晋无罗叉译之放光般若三十卷及西晋竺法护译之光赞般若十卷(经文未尽),与之同本。第二金刚般若,罗什译之金刚般若经一卷是也。元魏菩提留支译之金刚般若一卷,陈真谛译之金刚般若一卷,隋达磨笈多译之金刚能断般若一卷,唐玄奘译之能断金刚般若一卷(大般若之别抄)。义净之能断金刚般若一卷,皆同本也。是为大般若之第九会。第三天王问般若,月婆首那译之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是也,为大般若之第六会。第四光赞般若,梵本未渡,在今藏中之光赞经及放光般若,皆与什译之摩诃般若同本,三部共为大般若之第二会。第五仁王般若,佛最后所说之本经是也,有什译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二卷,大般若之别部也。
五部相应数珠
【佛学大辞典】
(杂语)摄真实经持念品谓佛部,菩提子。金刚部,金刚子。宝部,金银玻璃种种诸宝。莲华部,莲子。羯磨部,种种间错杂色。瑜伽念诵经谓如来部,菩提子。金刚部,金刚子。宝部,金,珠。莲华部,莲子。羯磨部,杂宝间错。
(杂语)摄真实经持念品谓佛部,菩提子。金刚部,金刚子。宝部,金银玻璃种种诸宝。莲华部,莲子。羯磨部,种种间错杂色。瑜伽念诵经谓如来部,菩提子。金刚部,金刚子。宝部,金,珠。莲华部,莲子。羯磨部,杂宝间错。
五部护摩
【佛学大辞典】
(修法)护摩法总有六种,其中延命之一法入于增益中而为五种以配五部。诸经轨之说不同。又内外八供,通用于一切法。此二者属于五部,是三十七尊虽各有所成之悉地,然亦通而皆成一切法,故如是通别互说也。今略解秘藏记之说,先息灾段,以佛母为本尊,佛母者佛眼尊也。两部皆以佛眼为佛部之母。佛部之尊甚多,于其中独举此尊者,佛眼有破诸宿恨之功能,一切灾难多者。系恶星所为,故归于此尊而除其灾厄也。次增益段,各随所求之事而以四菩萨为本尊。求福德者,以宝菩萨为本尊。宝菩萨者即虚空藏,以宝珠为三昧耶形,故求福者归之。求智慧者,以光菩萨为本尊。慧光照破愚闇,故其义相应。求官位者,以幢菩萨为本尊。于高幢上安宝珠,是为幢,官位者秀出,其义相应也。求爱念者,以笑菩萨为本尊。欢喜微笑,为爱念之至极,故其义相应。次降伏段,忿怒尊者,依瑜伽轨之意,降伏之法,以降三世为本尊,以四忿怒为眷属。四忿怒者萨王爱喜之四菩萨也。是即东方之五尊,各住于忿怒之三摩地,故云忿怒尊。降伏之法,以摧破他人为功能,故此教令轮之忿怒尊,独为相应。次敬爱段,观音者,西方四菩萨中之法菩萨也。敬爱之法,以莲华为标帜。阿弥陀虽为莲华部之主,而观音正手持莲华,为敬爱之表示,故独举此尊也。次钩召段以钩菩萨为本尊,此有二义:一按瑜伽轨之意,钩召之法,以阿閦为本尊,萨王爱喜为眷属。其中菩萨特与钩召相应。言其故,则王菩萨以钩为三昧耶形故,以义名钩菩萨也,一四摄中之钩菩萨也,瑜祇经云:钩索锁铃四,尽成钩召事。四摄者利他之相,北方之释迦,亦居于化他之极,仍以四摄菩萨属于北方,以其中钩菩萨为本尊也。其以北方羯磨部之钩召法,出东方金刚部之尊者,以经轨中往往东北二部有相通之义,今依通义而出之也。
(修法)护摩法总有六种,其中延命之一法入于增益中而为五种以配五部。诸经轨之说不同。又内外八供,通用于一切法。此二者属于五部,是三十七尊虽各有所成之悉地,然亦通而皆成一切法,故如是通别互说也。今略解秘藏记之说,先息灾段,以佛母为本尊,佛母者佛眼尊也。两部皆以佛眼为佛部之母。佛部之尊甚多,于其中独举此尊者,佛眼有破诸宿恨之功能,一切灾难多者。系恶星所为,故归于此尊而除其灾厄也。次增益段,各随所求之事而以四菩萨为本尊。求福德者,以宝菩萨为本尊。宝菩萨者即虚空藏,以宝珠为三昧耶形,故求福者归之。求智慧者,以光菩萨为本尊。慧光照破愚闇,故其义相应。求官位者,以幢菩萨为本尊。于高幢上安宝珠,是为幢,官位者秀出,其义相应也。求爱念者,以笑菩萨为本尊。欢喜微笑,为爱念之至极,故其义相应。次降伏段,忿怒尊者,依瑜伽轨之意,降伏之法,以降三世为本尊,以四忿怒为眷属。四忿怒者萨王爱喜之四菩萨也。是即东方之五尊,各住于忿怒之三摩地,故云忿怒尊。降伏之法,以摧破他人为功能,故此教令轮之忿怒尊,独为相应。次敬爱段,观音者,西方四菩萨中之法菩萨也。敬爱之法,以莲华为标帜。阿弥陀虽为莲华部之主,而观音正手持莲华,为敬爱之表示,故独举此尊也。次钩召段以钩菩萨为本尊,此有二义:一按瑜伽轨之意,钩召之法,以阿閦为本尊,萨王爱喜为眷属。其中菩萨特与钩召相应。言其故,则王菩萨以钩为三昧耶形故,以义名钩菩萨也,一四摄中之钩菩萨也,瑜祇经云:钩索锁铃四,尽成钩召事。四摄者利他之相,北方之释迦,亦居于化他之极,仍以四摄菩萨属于北方,以其中钩菩萨为本尊也。其以北方羯磨部之钩召法,出东方金刚部之尊者,以经轨中往往东北二部有相通之义,今依通义而出之也。
金刚五部
【佛学次第统编】
金刚界开示大日如来智德之部门也。如来内證之智德,其体坚固,有摧破一切烦恼之胜用,故譬以金刚。大日经疏曰:「金刚喻如来秘密慧也。」金刚无有法能破坏之者,而破坏万相,此智慧亦尔。此界分五部金刚界为始觉上转之法门,转在迷之九识,成五种之果智,故分类为五部。
一、莲华部 众生心中有本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在六道生死之泥中,不染不垢,犹如莲华之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故名莲华部。
二、金刚部 众生自心之理所,又有本有之智,在生死之泥中,经无数劫,不朽不坏,能破烦恼,如金刚之久埋没泥中,不朽不坏,故名金刚部。
三、佛部 此理智在凡位未显,入果位则理智显现,觉道圆满,故名佛部。
四、宝部 佛之万德圆满中,福德无边,故名宝部。
五、羯磨部 羯磨译曰作业,佛为众生而垂悲悯,成办一切之事业,名羯磨部。
此中前二者为在缠之因德,第三者为理智具足出缠之果位,是即胎藏界之三部也。后二者于佛部中别开之,佛为二利圆满之称,其自證之边云宝部,其化他之边云羯磨部。如是于佛部中开二部,原为胎藏界曼荼罗之意。胎藏界曼荼罗上中下中之通者,总曰佛部,此中下方有虚空藏院,是宝部也。上方有释迦院,是羯磨部也。由此论之,胎金之三五,仅开合之异耳,今配之五方五智五佛则如下:
中 法界体性智 大日 佛部
东 大圆镜智 阿閦 金刚部
南 平等性智 宝生 宝部
西 妙观察智 阿弥陀 莲华部
北 成所作智 不空成就(释迦) 羯磨部
「五部部主」 诸部要目,以大日如来等五佛为部主,秘藏记依之。日本安然之瑜祗经疏,名之为部王,以五方之五大明王为部主。主有二义:一因主之义,二如执权,有管领之义。诸部要目,则据初义,安然则据后义。
「五部母」 金刚界五部之部母,主各生当部功德之德之尊也,如典藏主。
一、佛部 佛眼尊也。但秘藏记谓此部之部主为大日如来,是乃究竟之本源,故更无部母。秘藏记钞八会之不依能生之义立之,由养育之义而立之。
二、金刚部 金刚波罗密菩萨也。
三、宝部 宝波罗密菩萨也。
四、莲华部 法波罗密菩萨也。
五、羯磨部 羯磨波罗密菩萨也。
是则为四波罗密,据出生四佛之义而立之。
「五部忿怒」 是五部之教令轮身也。
「五部念珠」 佛部为菩提子,金刚部为金刚子,宝部为宝珠,莲华部为莲子,羯磨部为杂宝。
「五部色」 佛部为白,金刚部为青,宝部为黄,莲华部为赤,羯磨部为杂。
「五佛座」 金刚界五佛之宝座也。一、大日师子座,师子兽王,游行无畏,毗卢遮那法王,不变无碍。二、阿閦象座,象之力用无过,金刚部之坚力无碍三、宝生马座,轮王马宝,速疾神通,南方修行,三密速疾也。四、阿弥陀孔雀座,孔雀瑞禽,明慧应时,弥陀转法轮王,幖帜相应,不空成就迦楼罗座,此鸟威力,能降诸龙,不空智用随方,摄引人天,归随无违。
胎藏界曼荼罗
东
┌──────┬─┬──────┐
│ │门│ (十二)│
│ ┌────┴─┴────┐外│
│ │ 文 殊 院(七)│金│
│ │ ┌───────┐ │刚│
│ │ │ 释迦院(六)│ │部│
│ │ │ ┌───┐ │ │院│
│ │地│观│遍知院│金│除│ │
├─┤藏│音├(二)┤刚│盖├─┤
├─┤院│院│中 台│手│障├─┤
│ │ │ │八叶院│院│院│ │
│ │九│三├───┤ │ │ │
│ │ │ │持明院│四│八│ │
│ │ │ └(五)┘ │ │ │
│ │ │虚空藏院(十)│ │ │
│ │ └───────┘ │ │
│ │ 苏悉地院(十一)│ │
│ └────┬─┬────┘ │
│ │门│ │
└──────┴─┴──────┘
西
金刚界曼荼罗
┌────────────────┐
│ 一 印 会 │
│ ┌───────────┐ │
│降│ 三 昧 耶 会 │ │
│三│ (羯 磨 会) │理︵│
│世│︵口┌─────┐︵微│ 普│
│三│五 │ 成身会 │三 │趣 │
│昧│智印│(根本会)│昧细│ 贤│
│耶│会 │(羯磨会)│耶 │会 │
│会│︶会│ │会会│ 会│
│ │ └─────┘︶ │ ︶│
│ │ 大 供 养 会 │ │
│ └───────────┘ │
│ 降 三 世 羯 磨 会 │
└────────────────┘
金刚界开示大日如来智德之部门也。如来内證之智德,其体坚固,有摧破一切烦恼之胜用,故譬以金刚。大日经疏曰:「金刚喻如来秘密慧也。」金刚无有法能破坏之者,而破坏万相,此智慧亦尔。此界分五部金刚界为始觉上转之法门,转在迷之九识,成五种之果智,故分类为五部。
一、莲华部 众生心中有本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在六道生死之泥中,不染不垢,犹如莲华之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故名莲华部。
二、金刚部 众生自心之理所,又有本有之智,在生死之泥中,经无数劫,不朽不坏,能破烦恼,如金刚之久埋没泥中,不朽不坏,故名金刚部。
三、佛部 此理智在凡位未显,入果位则理智显现,觉道圆满,故名佛部。
四、宝部 佛之万德圆满中,福德无边,故名宝部。
五、羯磨部 羯磨译曰作业,佛为众生而垂悲悯,成办一切之事业,名羯磨部。
此中前二者为在缠之因德,第三者为理智具足出缠之果位,是即胎藏界之三部也。后二者于佛部中别开之,佛为二利圆满之称,其自證之边云宝部,其化他之边云羯磨部。如是于佛部中开二部,原为胎藏界曼荼罗之意。胎藏界曼荼罗上中下中之通者,总曰佛部,此中下方有虚空藏院,是宝部也。上方有释迦院,是羯磨部也。由此论之,胎金之三五,仅开合之异耳,今配之五方五智五佛则如下:
中 法界体性智 大日 佛部
东 大圆镜智 阿閦 金刚部
南 平等性智 宝生 宝部
西 妙观察智 阿弥陀 莲华部
北 成所作智 不空成就(释迦) 羯磨部
「五部部主」 诸部要目,以大日如来等五佛为部主,秘藏记依之。日本安然之瑜祗经疏,名之为部王,以五方之五大明王为部主。主有二义:一因主之义,二如执权,有管领之义。诸部要目,则据初义,安然则据后义。
「五部母」 金刚界五部之部母,主各生当部功德之德之尊也,如典藏主。
一、佛部 佛眼尊也。但秘藏记谓此部之部主为大日如来,是乃究竟之本源,故更无部母。秘藏记钞八会之不依能生之义立之,由养育之义而立之。
二、金刚部 金刚波罗密菩萨也。
三、宝部 宝波罗密菩萨也。
四、莲华部 法波罗密菩萨也。
五、羯磨部 羯磨波罗密菩萨也。
是则为四波罗密,据出生四佛之义而立之。
「五部忿怒」 是五部之教令轮身也。
「五部念珠」 佛部为菩提子,金刚部为金刚子,宝部为宝珠,莲华部为莲子,羯磨部为杂宝。
「五部色」 佛部为白,金刚部为青,宝部为黄,莲华部为赤,羯磨部为杂。
「五佛座」 金刚界五佛之宝座也。一、大日师子座,师子兽王,游行无畏,毗卢遮那法王,不变无碍。二、阿閦象座,象之力用无过,金刚部之坚力无碍三、宝生马座,轮王马宝,速疾神通,南方修行,三密速疾也。四、阿弥陀孔雀座,孔雀瑞禽,明慧应时,弥陀转法轮王,幖帜相应,不空成就迦楼罗座,此鸟威力,能降诸龙,不空智用随方,摄引人天,归随无违。
胎藏界曼荼罗
东
┌──────┬─┬──────┐
│ │门│ (十二)│
│ ┌────┴─┴────┐外│
│ │ 文 殊 院(七)│金│
│ │ ┌───────┐ │刚│
│ │ │ 释迦院(六)│ │部│
│ │ │ ┌───┐ │ │院│
│ │地│观│遍知院│金│除│ │
├─┤藏│音├(二)┤刚│盖├─┤
├─┤院│院│中 台│手│障├─┤
│ │ │ │八叶院│院│院│ │
│ │九│三├───┤ │ │ │
│ │ │ │持明院│四│八│ │
│ │ │ └(五)┘ │ │ │
│ │ │虚空藏院(十)│ │ │
│ │ └───────┘ │ │
│ │ 苏悉地院(十一)│ │
│ └────┬─┬────┘ │
│ │门│ │
└──────┴─┴──────┘
西
金刚界曼荼罗
┌────────────────┐
│ 一 印 会 │
│ ┌───────────┐ │
│降│ 三 昧 耶 会 │ │
│三│ (羯 磨 会) │理︵│
│世│︵口┌─────┐︵微│ 普│
│三│五 │ 成身会 │三 │趣 │
│昧│智印│(根本会)│昧细│ 贤│
│耶│会 │(羯磨会)│耶 │会 │
│会│︶会│ │会会│ 会│
│ │ └─────┘︶ │ ︶│
│ │ 大 供 养 会 │ │
│ └───────────┘ │
│ 降 三 世 羯 磨 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