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五经算术(五经算术)
隋书经籍志:五经算术录遗一卷。
分类:数学
《分类字锦》:五经通论(五经通论)
后汉书沛献王辅传:辅矜严有法度,好经书,善说京氏易、孝经、论语传及图谶,作五经论,时号之曰沛王通论。在国谨节,终始如一,称为贤王。
分类:诸王
《分类字锦》:五经无对(五经无对)
北史陆卬传:子乂聪敏博学,有文才,于五经最精熟,馆中谓之石经。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对有陆乂。
分类:博学
《漢語大詞典》:五经解元(五經解元)
称科举乡试中以五经中式的特优者。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元》:“ 康熙 乙酉科, 长洲 蒋学海 以五经中式。是科进呈题名録, 蒋 列於解元之前,称五经解元。前此无有也。”
《分类字锦》:旁贯五经(旁贯五经)
汉书·叙传》:探纂前记,缀辑所闻,以述汉书,起元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综其行事,旁贯五经,上下洽通,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篇。
分类:
《分类字锦》:手写五经(手写五经)
南史·齐衡阳王钧传》:钧常手自细书写五经,部分为一卷,置于巾箱中,以备遗忘。侍读贺玠问曰:“殿下家自有坟素,复何须蝇头细书,别藏巾箱中?”答曰:“巾箱中有五经,于检阅既易,且一更手写,则永不忘。”诸王闻而争效为巾箱五经。巾箱五经,自此始也。
分类:诸王
《分类字锦》:课读五经(课读五经)
晋书·范宁传》:求补豫章太守。宁在郡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录。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
分类:教化
《分类字锦》:讲授五经(讲授五经)
南史·沈峻传》:峻好学,博通五经。尤长三礼。为兼国子助教。时吏部郎陆倕与仆射徐勉书,荐峻曰:凡圣贤所讲之书,必以周官立义。则周官一书,实为群经源本。此学不传,多历年世。惟助教沈峻特精此书。比日时开讲肆,群儒刘岩沈宏沈熊之徒,并执经下坐。北面受业。莫不叹服。人无间言。弟谓宜即用此人,令其专此一学,周而复始,使圣人正典,废而更兴。勉从之。奏峻兼五经博士,于馆讲授,听者常数百人。
分类:师儒
《分类字锦》:巾箱五经(巾箱五经)
南史·齐衡阳王道度传》:子昙性好学。善属文。尝手自细书写五经部为一卷。置于巾箱中。以备遗忘。侍读贺玠问曰:“殿下家自有坟素,复何须蝇头细书别藏巾箱中?”答曰:“巾箱中有五经,于检阅既易,且一更手写,则永不忘。”诸王闻而争相效仿为巾箱五经。巾箱五经自此始也。
分类:书籍
《漢語大詞典》:蛮攀五经(蠻攀五經)
方言。谓蛮横不讲理,却硬拉一些大道理来掩护自己。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你又来了,这也是封建,那也是封建,有朝一日,你怀了毛毛,也会蛮攀五经地跟 余家杰 说:‘你为什么要我怀孩子,自己不怀?你太不讲理,一脑壳封建。’”
《國語辭典》:五典  拼音:wǔ diǎn
少昊、颛顼、高辛、唐、虞所著的典籍。汉。孔安国〈书经序〉:「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昔常恨三坟五典既泯,仰不睹炎帝帝魁之美。」
《漢語大詞典》:五籍
指五经。《魏书·郑道昭传》:“及至 战国 纷紜,干戈递用,五籍灰焚,群儒坑殄。”
分類:五经
《國語辭典》:五经(五經)  拼音:wǔ jīng
《易》、《书》、《诗》、《礼》、《春秋》五部经典,汉时订为五经。为儒家讲学的重要典籍。
《漢語大詞典》:学博(學博)
唐 制,府郡置经学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经教授学生。后泛称学官为学博。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这人大是不同。不但无学博气,尤其无进士气。”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梦》:“ 苏州 蒋古愚 学博,秉鐸 潁 上,督课诸子甚严。”
《漢語大詞典》:诸科(諸科)
(1). 唐 代对科举考试常科中所有科目的总称。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近代以诸科取士者甚多。”
(2). 北宋 时对科举考试常科中除进士科以外的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其他科目的总称。 南宋 尽废诸科,科举常选仅进士一科。宋史·选举志一:“ 宋 之科目,有进士,有诸科,有武举。”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四年:“癸巳,御 崇政殿 ,试礼部奏名进士及明经、诸科及特奏名进士、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