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7,分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下一页
五百大愿
五百之尘
五百仙人
五百身因
五百由旬
五百估客
五百问事
五百异部
五百毳徒
五百蝙蝠
五百猕猴
五百罗汉
五百弟子品
五百人授记
佛类词典(续上)
五百小乘五百大愿
五百之尘
五百仙人
五百身因
五百由旬
五百估客
五百问事
五百异部
五百毳徒
五百蝙蝠
五百猕猴
五百罗汉
五百弟子品
五百人授记
五百小乘
【佛学大辞典】
(流派)小乘分五百部。(参见:五百部)
(流派)小乘分五百部。(参见:五百部)
五百部
【佛学大辞典】
(杂名)佛灭后五百年小乘之异部杂出而为五百部。智度论六十三曰:「是声闻人著声闻法佛法,过五百岁后,各各分别有五百部。从是以来,以求诸法决定相故。自执其法,不知佛为解脱故说法,而坚著语言。故闻说般若诸法毕竟空,如刀伤心。」行宗记一上之曰:「五百部者,有言无相,教虽不叙,起必从缘。」又曰「五百部,智论但有通数,不出人法名义。」
(杂名)佛灭后五百年小乘之异部杂出而为五百部。智度论六十三曰:「是声闻人著声闻法佛法,过五百岁后,各各分别有五百部。从是以来,以求诸法决定相故。自执其法,不知佛为解脱故说法,而坚著语言。故闻说般若诸法毕竟空,如刀伤心。」行宗记一上之曰:「五百部者,有言无相,教虽不叙,起必从缘。」又曰「五百部,智论但有通数,不出人法名义。」
五百大愿
【佛学大辞典】
(本生)释迦如来往昔为宝海梵志时,于宝藏佛所起五百誓愿。悲华经七曰:「尔时宝海梵志,在宝藏佛所诸天大众人非人前,寻得成就大悲之心广大无量,作五百誓愿已。」经文漫说五百分别为难。
(本生)释迦如来往昔为宝海梵志时,于宝藏佛所起五百誓愿。悲华经七曰:「尔时宝海梵志,在宝藏佛所诸天大众人非人前,寻得成就大悲之心广大无量,作五百誓愿已。」经文漫说五百分别为难。
五百之尘
【佛学大辞典】
(杂语)五百尘点劫也。
(杂语)五百尘点劫也。
五百仙人
【佛学大辞典】
(传说)优填王以色染故,截五百仙人之手足。见智度论十七,辅行四之三。五百仙人在山中。甄陀罗女浴于雪山池中。仙闻女歌声,而失禅定。见智度论十七,辅行四之三。五百仙人,飞行空中时,闻紧陀罗女歌声,心狂醉,失神足,一时堕于地。见智度论十七。
(传说)优填王以色染故,截五百仙人之手足。见智度论十七,辅行四之三。五百仙人在山中。甄陀罗女浴于雪山池中。仙闻女歌声,而失禅定。见智度论十七,辅行四之三。五百仙人,飞行空中时,闻紧陀罗女歌声,心狂醉,失神足,一时堕于地。见智度论十七。
五百身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五百比丘各说自身所由生之原因也。依涅槃经三十五,五百比丘,对舍利弗各说身因,有比丘言我未获得正解脱时,思惟无明即是身因,作是观时,得阿罗汉果。某比丘言爱与无明为身因,得阿罗汉果。有比丘言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等为身因。次诣佛前,问其说正不正。佛答一一无非正说,且言欲界众生,以父母为身因。又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西晋竺法护译),前二十九品诸弟子各明其本尔之因缘,第三十品佛自说示过去之本因。
(术语)谓五百比丘各说自身所由生之原因也。依涅槃经三十五,五百比丘,对舍利弗各说身因,有比丘言我未获得正解脱时,思惟无明即是身因,作是观时,得阿罗汉果。某比丘言爱与无明为身因,得阿罗汉果。有比丘言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等为身因。次诣佛前,问其说正不正。佛答一一无非正说,且言欲界众生,以父母为身因。又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西晋竺法护译),前二十九品诸弟子各明其本尔之因缘,第三十品佛自说示过去之本因。
五百由旬
【佛学大辞典】
(杂语)法华经说越五百由旬之险难而有宝所。化城喻品曰:「譬如五百由旬险难恶道,旷绝无人怖畏之处,若有多众欲过此道至珍宝处。」天台谓凡圣同居土为三界之果报,故以之为三百由旬,方便有馀土为四百由旬,实报无障碍土为五百由旬,超之即有宝所,即究竟之常寂光土也。嘉祥以三界为三百,以二乘为二百,超三界与二乘之处,即大乘之宝所真涅槃也。慈恩以分段生死有惑业苦之三,为三百,以变易生死有惑苦之二,为二百,超此二生死,则至涅槃云。
(杂语)法华经说越五百由旬之险难而有宝所。化城喻品曰:「譬如五百由旬险难恶道,旷绝无人怖畏之处,若有多众欲过此道至珍宝处。」天台谓凡圣同居土为三界之果报,故以之为三百由旬,方便有馀土为四百由旬,实报无障碍土为五百由旬,超之即有宝所,即究竟之常寂光土也。嘉祥以三界为三百,以二乘为二百,超三界与二乘之处,即大乘之宝所真涅槃也。慈恩以分段生死有惑业苦之三,为三百,以变易生死有惑苦之二,为二百,超此二生死,则至涅槃云。
五百估客
【佛学大辞典】
(故事)有五百估客,入海求宝,逢摩竭鱼,中有一优婆塞,念佛而免危难。见智度论七,经律异相四十三。
(故事)有五百估客,入海求宝,逢摩竭鱼,中有一优婆塞,念佛而免危难。见智度论七,经律异相四十三。
五百问事
【佛学大辞典】
(经名)(参见:五百问)
(经名)(参见:五百问)
五百异部
【佛学大辞典】
(流派)小乘之异计有五百部。(参见:五百部)
(流派)小乘之异计有五百部。(参见:五百部)
五百部
【佛学大辞典】
(杂名)佛灭后五百年小乘之异部杂出而为五百部。智度论六十三曰:「是声闻人著声闻法佛法,过五百岁后,各各分别有五百部。从是以来,以求诸法决定相故。自执其法,不知佛为解脱故说法,而坚著语言。故闻说般若诸法毕竟空,如刀伤心。」行宗记一上之曰:「五百部者,有言无相,教虽不叙,起必从缘。」又曰「五百部,智论但有通数,不出人法名义。」
(杂名)佛灭后五百年小乘之异部杂出而为五百部。智度论六十三曰:「是声闻人著声闻法佛法,过五百岁后,各各分别有五百部。从是以来,以求诸法决定相故。自执其法,不知佛为解脱故说法,而坚著语言。故闻说般若诸法毕竟空,如刀伤心。」行宗记一上之曰:「五百部者,有言无相,教虽不叙,起必从缘。」又曰「五百部,智论但有通数,不出人法名义。」
五百毳徒
【佛学大辞典】
(杂语)毳徒,著毳衣之徒众。毳衣,以鸟毛织成之衣也。五百,五百人也。传灯录曰:「道潜禅师,河中府人,姓武氏。初诣临川谒净慧,慧曰:子向后有五百毳徒,而为王侯所重。后忠懿王命入府受菩萨戒,署慈化定慧禅师,建大伽蓝,号曰永明。请居之,师坐永明大道场,常五百众。」
(杂语)毳徒,著毳衣之徒众。毳衣,以鸟毛织成之衣也。五百,五百人也。传灯录曰:「道潜禅师,河中府人,姓武氏。初诣临川谒净慧,慧曰:子向后有五百毳徒,而为王侯所重。后忠懿王命入府受菩萨戒,署慈化定慧禅师,建大伽蓝,号曰永明。请居之,师坐永明大道场,常五百众。」
五百蝙蝠
【佛学大辞典】
(本生)结集大毗婆娑论之五百罗汉,前身为五百之蝙蝠。西域记三曰:「南海之滨有一枯树,五百蝙蝠于中穴居。有诸商侣止此树下,时属风寒,人皆饥冻。聚积樵苏,蕴火其下,烟焰渐盛枯树遂燃。时商侣中有一贾客,夜分已后诵阿毗达磨藏,彼诸蝙蝠,虽为火困,爱乐法音,忍而不去,于此命终。随业受生,俱得人身。舍家修学,乘闻法声,聪明利智,普證圣果,为世福田。近迦腻色迦王与胁尊者招集五百贤圣,于迦涅弥罗国作毗婆沙论,斯并枯树之中五百蝙蝠也。」
(本生)结集大毗婆娑论之五百罗汉,前身为五百之蝙蝠。西域记三曰:「南海之滨有一枯树,五百蝙蝠于中穴居。有诸商侣止此树下,时属风寒,人皆饥冻。聚积樵苏,蕴火其下,烟焰渐盛枯树遂燃。时商侣中有一贾客,夜分已后诵阿毗达磨藏,彼诸蝙蝠,虽为火困,爱乐法音,忍而不去,于此命终。随业受生,俱得人身。舍家修学,乘闻法声,聪明利智,普證圣果,为世福田。近迦腻色迦王与胁尊者招集五百贤圣,于迦涅弥罗国作毗婆沙论,斯并枯树之中五百蝙蝠也。」
五百猕猴
【佛学大辞典】
(传说)五百猕猴,欲捉水中之月,尽没死。(参见:猕猴)
(传说)五百猕猴,欲捉水中之月,尽没死。(参见:猕猴)
五百罗汉
【佛学大辞典】
(杂语)法苑珠林,记过去九十一劫有一婆罗门,好学广博。常教五百豪族童子,今五百罗汉是。又,尔时贾客五百众者,则五百罗汉是。今佛寺中每有五百罗汉。考之佛经,其说不一。盖佛既累次转生,此五百人者。亦累次转生,故所(参见:非一也。馀见罗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像器笺十四曰:「五百罗汉名,莫闻藏乘说。近有南宗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碑一卷刊布,亦不载本据矣。」案殆因佛灭后第一结集之五百罗汉或毗婆沙论结集之五百罗汉等数目而私举其名号耳。
【俗语佛源】
我们常常可以在许多名山大寺是见到五百罗汉的形象,或雕塑、或绘画,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充满佛教特色和异邦风貌。罗汉是梵语「阿罗汉」的略称,是小乘圣者的果位。关于五百罗汉,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参加第一次结集或第四次结集的五百比丘。二是常随释迦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十诵律》卷四:「今日世尊与五百罗汉入首波城。」《法苑珠林·奢弥跋谚佛缘》:「过去久远九十一劫,有婆罗门名延如达,好学广博,常教五百豪族童子,今五百罗汉是。」不过诸经典均未说明具体的名字事迹。在佛经中,「五百」往往作为众多的约数,未必有具体的指称。《大明续藏经》收有南宋高道素所录《江阴军乾明院五百罗汉名号碑》一卷,列举第一罗汉阿若憍陈如到第五百罗汉愿事众。今佛寺中所塑五百罗汉像,多依之列名。关于五百罗汉的民间传说不少,亦常见之于文艺作品中。如《西游记》第五八回:「如来见他走时,即下令大众动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汉)、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观音、木叉一齐围绕。」(常正)
(杂语)法苑珠林,记过去九十一劫有一婆罗门,好学广博。常教五百豪族童子,今五百罗汉是。又,尔时贾客五百众者,则五百罗汉是。今佛寺中每有五百罗汉。考之佛经,其说不一。盖佛既累次转生,此五百人者。亦累次转生,故所(参见:非一也。馀见罗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像器笺十四曰:「五百罗汉名,莫闻藏乘说。近有南宗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碑一卷刊布,亦不载本据矣。」案殆因佛灭后第一结集之五百罗汉或毗婆沙论结集之五百罗汉等数目而私举其名号耳。
【俗语佛源】
我们常常可以在许多名山大寺是见到五百罗汉的形象,或雕塑、或绘画,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充满佛教特色和异邦风貌。罗汉是梵语「阿罗汉」的略称,是小乘圣者的果位。关于五百罗汉,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参加第一次结集或第四次结集的五百比丘。二是常随释迦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十诵律》卷四:「今日世尊与五百罗汉入首波城。」《法苑珠林·奢弥跋谚佛缘》:「过去久远九十一劫,有婆罗门名延如达,好学广博,常教五百豪族童子,今五百罗汉是。」不过诸经典均未说明具体的名字事迹。在佛经中,「五百」往往作为众多的约数,未必有具体的指称。《大明续藏经》收有南宋高道素所录《江阴军乾明院五百罗汉名号碑》一卷,列举第一罗汉阿若憍陈如到第五百罗汉愿事众。今佛寺中所塑五百罗汉像,多依之列名。关于五百罗汉的民间传说不少,亦常见之于文艺作品中。如《西游记》第五八回:「如来见他走时,即下令大众动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汉)、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观音、木叉一齐围绕。」(常正)
五百弟子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参见:五百弟子授记品)
(经名)(参见:五百弟子授记品)
五百人授记
【佛学大辞典】
(故事)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陈如等五百人,授成佛之记。
(故事)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陈如等五百人,授成佛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