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黄梅时候(黄梅时候)  拼音:huáng méi shí hòu
农历四、五月间,梅子正当成熟的时候。此时正值春末夏初,江南雨水最多,常阴雨连绵多日不晴。《儒林外史》第一回:「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躁。」
《国语辞典》:叶门共和国(叶门共和国)  拼音:yè mén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Yemen
国名。位于阿拉伯半岛上。西元一九九○年五月二十三日由南叶门与北叶门合并而成,面积五十四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一千一百六十万。首都为沙那(Sanaa)。人民多信仰回教,主要语言为阿拉伯语。叶门主控红海与印度洋之间的巴曼德海峡,战略地位重要。盛产石油。简称为「叶门」。
《国语辞典》:五卅惨案(五卅惨案)  拼音:wǔ sà cǎn àn
民国十四年五月三十日,上海公共租界由于纱厂工人不满厂方长期压榨虐待,发动罢工抗议,引起租界业主射杀支援罢工的学生、群众,导致上海全埠罢工、罢市、罢课,全国各地亦响应,成为五四运动以后最有声势的运动。
《国语辞典》:浴兰时节(浴兰时节)  拼音:yù lán shí jié
端午节。宋。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词:「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国语辞典》:划龙舟(划龙舟)  拼音:huá lóng zhōu
端午节的庆祝活动。按照习俗,农历五月五日这天,众人组成船队,划动雕刻成龙形的木舟,彼此竞赛,以纪念投江自杀的爱国诗人屈原。
《国语辞典》:保路风潮(保路风潮)  拼音:bǎo lù fēng cháo
西元一九一一年五月,清廷采用盛宣怀建议,将各省民办铁路收归国有,并把筑路权卖给美、英、德、法四国银行团,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各省人民的强烈不满,而纷纷掀起保路运动。此一反对运动后虽遭清廷的镇压,但已陆续扩展至四川各地,而成为武昌起义的前奏。
《国语辞典》:麦信风(麦信风)  拼音:mài xìn fēng
江淮一带的船户称阴历五月的东北风为「麦信风」。见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
《国语辞典》:金属氢(金属氢)  拼音:jīn shǔ qīng
西元一九八九年五月于Baltimore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年会中,华裔科学家毛河光与R。J。Hemley 发表利用两个金刚石砧,中间加入普通氢材料,然后施以两百五十万倍的大气压力,此时氢分子分离成个别的原子,并形成可导电的金属氢。金属氢可能是高温超导体,也可能作为核融合的燃料,更可能有助于科学家对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等行星的了解,因为这些行星的核心都具有金属氢的成分。
《国语辞典》:文艺节(文艺节)  拼音:wén yì jié
民国八年五月四日,北平各大学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巴黎和会擅将德国在华权利转让予日本。此一爱国运动,后演变为新文化运动。二十八年,国民政府采纳中国青年联合会建议,将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三十三年又改依中国文艺协会建议,将五月四日定为文艺节,另订青年节为三月二十九日。三十九年五月四日中国文艺协会成立时,正式呈请政府核定是日为「文艺节」。
《漢語大詞典》:皋阴(皋陰)
五月的寒气。 明 夏完淳 《端午赋》:“度九夏之逝光,忽五日之令序。晞光拂其蕙畹,皋阴沐於蒲塘。”
分類:五月寒气
《漢語大詞典》:观音菊(觀音菊)
植物名。即天竺花。自五月开至九月,花头细小,其色纯紫,枝叶如嫩柳,其干之长与人等。 宋 史铸 百菊集谱《观音菊诗》
《漢語大詞典》:彩丝系虎(綵絲繫虎)
旧俗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妇女用绫绸制成小虎或粽子、葫芦、樱桃等形状,以五彩丝线穿之,悬于钗头,或使小儿带之,以辟邪,称“綵丝繫虎”。参阅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綵丝系虎》
《漢語大詞典》:百岁索(百歲索)
儿童颈臂上系的彩绳。 浙江 风俗,农历五月五日,儿童颈臂缚以彩丝,云可以避邪延寿,名“百岁索”。
《漢語大詞典》:达努节
也称“祝著节”、“瑶年”。瑶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五月廿九日。这一天,家家杀鸡宰羊,以四两麻祭祀祖先。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到预定地点聚餐,并举行跳铜鼓舞、兴郎铁玖舞,放冲天炮,打陀螺,以及对歌、饮笑酒等活动。
《漢語大詞典》:取夏衣
指古代已嫁女子于五月间回娘家看望父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五月归寧,谓之取夏衣。按 周 礼,后妃归寧亦用絺綌,则夏之归寧,其来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