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五方  拼音:wǔ fāng
1.东、西、南、北及中央。
2.中国与四夷。《礼记。王制》:「五方之民,皆有性也。」
《漢語大詞典》:五方旗
古代用青、赤、白、黑、黄五色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的旗帜。常用于军中,相传为 黄帝 所设。宋史·礼志二十四:“殿前都指挥使 王超 执五方旗以节进退,又於两阵中起候臺相望,使人执旗如臺上之数以相应。”《水浒传》第一○九回:“敲金边,出五方旗,放大炮,掌号儹行营,各各摆阵出战。”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戎容兵械部·五方旗
《漢語大詞典》:五方幢
五方旗。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五方幢,招颭如风,四下里兵戈摆的没些儿缝。”
《国语辞典》:五方佛  拼音:wǔ fāng fó
佛教寺院供奉的五尊佛。中央是毗卢遮那佛,象徵理智不二;左边第一位为南方宝生佛,象徵福德;第二位是东方阿閦佛,象徵觉性;右边第一位是西方阿弥陀佛,象徵智慧;第二位是北方不空成就如来,象徵事业。也称为「五智如来」。
《分类字锦》:五方纯色(五方纯色)
余靖五色雀诗五方纯色俨衣冠应是山灵寄羽翰自注尤可爱者朱蓝正色若朝服焉
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五方旗帜
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插上青、黄、赤、白、黑五色旗
《漢語大詞典》:五方色
古代以青、赤、黄、白、黑五色分别代表东、南、中、西、北五方。《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 南朝 梁 皇侃 疏:“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不正谓五方间色,緑、红、碧、紫、駵黄色是也。”通典·兵二:“旗身旗脚,但取五方色,迴互为之。”
《漢語大詞典》:五方狮子舞(五方獅子舞)
唐 代的一种舞乐。通典·乐六:“太平乐,亦谓之五方狮子舞。狮子挚兽,出於西南夷、 天竺 师子 等国,缀毛为衣,象其俛仰驯狎之容,二人持绳拂为习弄之状,五师子各依其方色,百四十人,歌太平乐,舞抃以从之,服饰皆作崑崙象。”参阅新唐书·礼乐志十一
分類:舞乐
《分类字锦》:五方香床(五方香床)
南部烟花记隋炀帝观文殿前两厢为堂各十二间堂中每间十二宝厨前设五方香床缀贴金玉珠翠每驾至则宫人擎香炉在辇前行
《國語辭典》:五方杂处(五方雜處)  拼音:wǔ fāng zá chǔ
各地的人聚居一起。形容居民复杂。《镜花缘》第二七回:「此国人为何生一张猪嘴?而且语音不同,倒像五方杂处一般,是何缘故?」也作「五方杂厝」。
《國語辭典》:五方杂厝(五方雜厝)  拼音:wǔ fāng zá cuò
各地的人聚居一起。形容居民复杂。《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是故五方杂厝,风俗不纯。」也作「五方杂处」。
《國語辭典》:五方杂厝(五方雜厝)  拼音:wǔ fāng zá cuò
各地的人聚居一起。形容居民复杂。《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是故五方杂厝,风俗不纯。」也作「五方杂处」。
《漢語大詞典》:四斗五方
形容旗帜大,有四五斗方。斗方,一尺见方。《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山背后一彪军到,门旗开处,只见一队军马,打龙凤日月旗旛,四斗五方旌帜,金瓜银斧,黄鉞白旄。”
《國語辭典》:跑五方  拼音:pǎo wǔ fāng
一种民间风俗。在人脸上涂油彩,扮成鬼卒,手拿著钢叉,往各处奔跑,算是驱除野鬼的意思。《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和尚吃完了斋,洗了脸和手,吹打拜忏,行香放灯,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闹了三昼夜,方才散了。」
《分类字锦》:如五方色
魏书礼志太学博士崔瓒议云案司马彪续汉书舆服及祭祀志云迎气五郊自永平中以礼谶并月令迎气服色因采元始故事兆五郊于洛阳又云五郊衣帻各如方色
分类:
《漢語大詞典》:五位
(1).谓天数五和地数五。前者为奇数,一、三、五、七、九;后者为偶数,二、四、六、八、十。《易·繫辞上》:“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韩康伯 注:“天地之数各五,五数相配,以合成金、木、水、火、土。” 高亨 注:“天数一、三、五、七、九,五位奇数相加,其和数为二十五。地数二、四、六、八、十,五位偶数相加,其和数为三十。”
(2).指岁、月、日、星、辰。国语·周语下:“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 韦昭 注:“五位,岁、月、日、星、辰也。”
(3).谓五行。尚书大传卷二:“维五位復建,辟厥沴。” 郑玄 注:“君失五事,则五行相沴,违其位。復立之者,当明其吉凶变异。”汉书·五行志上:“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位皆以五而合。”云笈七籤卷七:“三元既立,五行咸具,以五行为五位,三五和合,谓之八会。”参见“ 五行 ”。
(4).犹言五方。《素问·天元纪大论》:“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主运歌》:“五运五行御五位,五气相生顺令行。”注:“五位者,东、南、中、西、北也。”
(5).指五方之神。汉书·扬雄传上:“灵祇既乡,五位时叙。”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五位,五方之神。”《文选·班固〈东都赋〉》:“上帝宴饗,五位时序。” 李善 注:“汉书曰:‘天神之贵者 太一 ,其佐曰五帝。’河图曰:‘ 苍帝 神名 灵威仰 , 赤帝 神名 赤熛怒 , 黄帝 神名 含枢纽 , 白帝 神名 白招拒 , 黑帝 神名 汁光纪 。’”
(6).九五之位,指帝位。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陛下乘五位而出震,迎五帝以郊天。”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一》:“立天地人之极,而垂衣五位。”参见“ 九五 ”。
(7).土层较深的优质土壤。
(8).指侯、大夫、卿、公、辟五种等级。《后汉书·朱穆传》:“天气鬱冒,五位四候连失正气,此互相明也。”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五位,谓侯、大夫、卿、公、辟。”
(9).指 宋 时 童贯 等五人为皇帝分工修建的宫室。《宣和遗事》前集:“ 蔡京 欲以宫室媚上,一日,召内侍 童贯 、 杨戬 、 曹详 、 何訢 、 蓝从熙 ,讽以禁中逼窄之状。五人听命……既有分地,因各出新意,故号‘五位’。五位既成,楼阁相望。”
(10).算术上的第五个数位。即个十百千万之万位。
《國語辭典》:五行  拼音:wǔ xíng
1.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中国古代视为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五者相生相剋,使宇宙万物运行变化,形成各种现象。《礼记。礼运》:「播五行于四时。」唐。孔颖达。正义:「播谓播散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气于春夏秋冬之时也。」《孔子家语。卷六。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
2.旧时以人的八字配合五行生剋推算命运。后借指命运。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也是我五行注定,八字安排。」《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谁不愿黄金屋?谁不愿千钟粟?算五行不是这般题目。」
3.仁、义、礼、智、信。《荀子。非十二子》:「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唐。杨倞。注:「五行,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
《國語辭典》:九五  拼音:jiǔ wǔ
九,阳数,《易经》中以⚊表示。五为卦中自下而上的第五个爻位。《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句下唐。孔颖达。正义:「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后因以比喻君位。《旧唐书。卷一九四。突厥传上》:「应是闻我国家初有内难,朕又新登九五,将谓不敢拒之。」《三国演义》第六回:「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