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方便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台家修禅之法,分方便与正修二道,先为方便行,有二十五种,其次正修十乘观法。二十五种之方便行,分为五科:一、具五缘:持戒清净(离三业之非)、衣食具足(蔽形凌饥)、閒居静处(山林兰若)、息诸缘务(学问犹废何况俗事)、近善知识(资我身长我道)。二、诃五欲:诃色(色如热铁丸)、诃声(声如涂毒鼓)、诃香(香如憋龙之气)、诃味(味如沸密汤)、诃触(触如卧师子)。三、弃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此五法盖覆心神,使不能发定慧,故名为盖。四、调五事:调心不沈不浮,调身不缓不急,调息不涩不滑,调眠不节不恣,调食不饥不饱,五事各须中庸。五、行法:欲(欲离妄想颠倒欲得禅定智慧)、精进(持戒弃盖初中后夜勤行精进)、念(贱世法贵禅定智慧之念)、巧慧(筹量世乐与禅定智慧乐之得失轻重)、一心(念慧分明见世间之苦患与定慧之尊贵)。止观四曰:「此二十五法通为一切禅慧方便,诸观不同,故方便亦转。」四教仪曰:「依上四教修行时,各有方便正修,谓二十五方便十乘观法。(中略)此二十五法为四教前方便,故应须具足,若无此方便者,世间禅定尚不可得,岂况出世妙理乎?」
【佛学次第统编】
二十五方便,本台宗所立,然乃通于一切教乘者,故行者于此前方便,应须具足也。
一、具五缘 具五缘者:
一、持戒清净 二、衣食具足 三、闲居静处 四、息诸缘务
五、近善知识
二、诃五欲 诃五欲者:
一、诃色如热金丸 二、诃声如涂毒鼓 三、诃香如憋龙气
四、诃味如沸密汤 五、诃触如卧师子
三、弃五盖 弃五盖者:
一、弃贪欲观不净 二、弃瞋恚观慈悲 三、弃睡眠以精进
四、弃掉悔以数息 五、弃疑以信心
四、调五事 谓五事者:
一、调心,不沉不浮 二、调身,不缓不急 三、调息,不涩不滑
四、调眠,不节不恣 五、调食,不饥不饱
五、行五法 行五法者:
一、欲,欣习无厌 二、精进,晓夜匪懈 三、念,念念相续
四、巧慧,善得其意 五、一心,一心无异
止观云:「夫道不孤运,弘之在人。人弘胜法,假缘进道,所以须具五缘。缘力既具,当割诸嗜欲,嗜欲外屏,当内净其心。其心若寂,当调试五事。五事调已,行于五法,必至所在。」四教仪云:「此二十五法,为前方便,故应须具足。」
(名数)台家修禅之法,分方便与正修二道,先为方便行,有二十五种,其次正修十乘观法。二十五种之方便行,分为五科:一、具五缘:持戒清净(离三业之非)、衣食具足(蔽形凌饥)、閒居静处(山林兰若)、息诸缘务(学问犹废何况俗事)、近善知识(资我身长我道)。二、诃五欲:诃色(色如热铁丸)、诃声(声如涂毒鼓)、诃香(香如憋龙之气)、诃味(味如沸密汤)、诃触(触如卧师子)。三、弃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此五法盖覆心神,使不能发定慧,故名为盖。四、调五事:调心不沈不浮,调身不缓不急,调息不涩不滑,调眠不节不恣,调食不饥不饱,五事各须中庸。五、行法:欲(欲离妄想颠倒欲得禅定智慧)、精进(持戒弃盖初中后夜勤行精进)、念(贱世法贵禅定智慧之念)、巧慧(筹量世乐与禅定智慧乐之得失轻重)、一心(念慧分明见世间之苦患与定慧之尊贵)。止观四曰:「此二十五法通为一切禅慧方便,诸观不同,故方便亦转。」四教仪曰:「依上四教修行时,各有方便正修,谓二十五方便十乘观法。(中略)此二十五法为四教前方便,故应须具足,若无此方便者,世间禅定尚不可得,岂况出世妙理乎?」
【佛学次第统编】
二十五方便,本台宗所立,然乃通于一切教乘者,故行者于此前方便,应须具足也。
一、具五缘 具五缘者:
一、持戒清净 二、衣食具足 三、闲居静处 四、息诸缘务
五、近善知识
二、诃五欲 诃五欲者:
一、诃色如热金丸 二、诃声如涂毒鼓 三、诃香如憋龙气
四、诃味如沸密汤 五、诃触如卧师子
三、弃五盖 弃五盖者:
一、弃贪欲观不净 二、弃瞋恚观慈悲 三、弃睡眠以精进
四、弃掉悔以数息 五、弃疑以信心
四、调五事 谓五事者:
一、调心,不沉不浮 二、调身,不缓不急 三、调息,不涩不滑
四、调眠,不节不恣 五、调食,不饥不饱
五、行五法 行五法者:
一、欲,欣习无厌 二、精进,晓夜匪懈 三、念,念念相续
四、巧慧,善得其意 五、一心,一心无异
止观云:「夫道不孤运,弘之在人。人弘胜法,假缘进道,所以须具五缘。缘力既具,当割诸嗜欲,嗜欲外屏,当内净其心。其心若寂,当调试五事。五事调已,行于五法,必至所在。」四教仪云:「此二十五法,为前方便,故应须具足。」
五方便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五五之方便,即二十五方便,略曰五方便。天台所说修四教观法前方便之加行也。【又】天台大师就念佛门明五重之方便:一、称名念佛三昧门,二、观相灭罪三昧门,三、摄境唯心三昧门,四、心境俱离三昧门,五、性起圆通三昧门。见五方便念佛门等。
(名数)五五之方便,即二十五方便,略曰五方便。天台所说修四教观法前方便之加行也。【又】天台大师就念佛门明五重之方便:一、称名念佛三昧门,二、观相灭罪三昧门,三、摄境唯心三昧门,四、心境俱离三昧门,五、性起圆通三昧门。见五方便念佛门等。
五方五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教于五方五佛分配五智五大也。(参见:五大)下「密教五大。」
(术语)密教于五方五佛分配五智五大也。(参见:五大)下「密教五大。」
五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日经所说,地水火风空也。数论胜论皆立之。别(参见:五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地水火风之四大与空大也。空以无碍为性,以不障为用。胜论于九实中摄之,数论于二十五谛中之第五位有五大。佛教六大,七大中之前五大是也。大者以其周遍于一切之事物也。非情成于五大。有情则于此加识大。唯识述记一末谓数论言:「五大有说,我慢生五大五唯十法。五大者,谓地水火风空。别有一物名之为空,非空无为色界空等。五唯者,谓声触色味香,有说慢但生五唯,五唯生五大。」佛教中俱舍宗以空立为一种之显色,收之于色境中。密教之空,有青色团形,为胎藏界大日法身之体。成实宗及诸大乘,皆以之为空无之法。
【佛学常见辞汇】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
【三藏法数】
五大,即地水火风空也。此五种性,遍一切处,故名为大。由极微而生,故云从五唯生五大。
(名数)大日经所说,地水火风空也。数论胜论皆立之。别(参见:五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地水火风之四大与空大也。空以无碍为性,以不障为用。胜论于九实中摄之,数论于二十五谛中之第五位有五大。佛教六大,七大中之前五大是也。大者以其周遍于一切之事物也。非情成于五大。有情则于此加识大。唯识述记一末谓数论言:「五大有说,我慢生五大五唯十法。五大者,谓地水火风空。别有一物名之为空,非空无为色界空等。五唯者,谓声触色味香,有说慢但生五唯,五唯生五大。」佛教中俱舍宗以空立为一种之显色,收之于色境中。密教之空,有青色团形,为胎藏界大日法身之体。成实宗及诸大乘,皆以之为空无之法。
【佛学常见辞汇】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
【三藏法数】
五大,即地水火风空也。此五种性,遍一切处,故名为大。由极微而生,故云从五唯生五大。
五方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教有二说:一、东方青,西方白,南方赤,北方黑,中央黄,此准于世法者也(不空三藏传)。二、东方黄,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中央青(善无畏传)。
(术语)密教有二说:一、东方青,西方白,南方赤,北方黑,中央黄,此准于世法者也(不空三藏传)。二、东方黄,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中央青(善无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