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五神
(1).五脏之灵气。《老子》“谷神不死” 汉 河上公 注:“神,谓五藏之神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藏尽伤,则五神去矣。”
(2).指五脏。 宋 范仲淹 《谢赐凤茶表》:“濯五神之精爽,祛百疾之冥烦。”
(3).指五帝。《汉书·礼乐志》:“五神相,包四邻,土地广,扬浮云。”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五帝为 太一 相也。”参见“ 五帝 ”。
(4).五德。 唐 柳宗元 《沛国汉原庙铭序》:“五神环运,炎德復起。” 孙汝听 注:“五神,五德也。”参见“ 五德 ”。
(5).五方之神,指 勾芒 、 祝融 、 后土 、 蓐收 、 玄冥 ,亦称五行之神。《淮南子·要略训》:“顺时运之应,法五神之常。”《南齐书·礼志上》:“ 勾芒 等五神,既是五帝之佐,依 郑玄 説,宜配食于庭。” 南朝 梁简文帝 《吴兴楚王神庙碑》:“昔者 武王 询於 太公 ,五神之礼正。”
(2).指五脏。 宋 范仲淹 《谢赐凤茶表》:“濯五神之精爽,祛百疾之冥烦。”
(3).指五帝。《汉书·礼乐志》:“五神相,包四邻,土地广,扬浮云。”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五帝为 太一 相也。”参见“ 五帝 ”。
(4).五德。 唐 柳宗元 《沛国汉原庙铭序》:“五神环运,炎德復起。” 孙汝听 注:“五神,五德也。”参见“ 五德 ”。
(5).五方之神,指 勾芒 、 祝融 、 后土 、 蓐收 、 玄冥 ,亦称五行之神。《淮南子·要略训》:“顺时运之应,法五神之常。”《南齐书·礼志上》:“ 勾芒 等五神,既是五帝之佐,依 郑玄 説,宜配食于庭。” 南朝 梁简文帝 《吴兴楚王神庙碑》:“昔者 武王 询於 太公 ,五神之礼正。”
《國語辭典》:五帝 拼音:wǔ dì
1.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王。因出自传说,故说法不尽相同,较主要者为:(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南朝宋。裴骃。集解:「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2)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2.东西南北中五方位的天神。指太昊、炎帝、少昊、颛顼、黄帝。《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汉。郑玄。注:「五帝:苍曰灵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黄曰含枢纽,黄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纪,颛顼食焉。」《楚辞。屈原。九章。惜诵》:「令五帝以析中兮,戒六神与向服。」汉。王逸。注:「五帝谓五方神也,东方为太白皞,南方为炎帝,西方为少昊,北方为颛顼,中央为黄帝。」
2.东西南北中五方位的天神。指太昊、炎帝、少昊、颛顼、黄帝。《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汉。郑玄。注:「五帝:苍曰灵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黄曰含枢纽,黄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纪,颛顼食焉。」《楚辞。屈原。九章。惜诵》:「令五帝以析中兮,戒六神与向服。」汉。王逸。注:「五帝谓五方神也,东方为太白皞,南方为炎帝,西方为少昊,北方为颛顼,中央为黄帝。」
《漢語大詞典》:熛怒
(1).火盛貌。《诗·小雅·正月》“燎之方扬” 汉 郑玄 笺:“火田为燎,燎之方盛之时,炎炽熛怒,寧有能灭息之者!”《隋书·礼仪志二》:“夏迎 赤熛怒 者,火色熛怒,其灵炎至明盛也。”
(2).引申为热盛。 元 王恽 《苦热叹四十韵》:“今年六月中,荼毒逾往岁。金晶才始状,熛怒势此鋭。”
(3).风迅猛貌。《文选·宋玉〈风赋〉》:“飘忽淜滂,激颺熛怒。” 李善 注:“熛怒,如熛之声。” 清 吴伟业 《八风诗》之七:“ 飞廉 熛怒向人间, 徐福 求仙恨未还。”
(4). 赤熛怒 的省称。古谓五方帝之一,指南方赤帝,司夏。 金 王琢 《癸酉岁大热》诗:“手摇斗柄酌炎海,力逐 熛怒 乘离宫。” 清 唐孙华 《酷暑次日忽大风雨》诗:“直疑 招矩 战 熛怒 ,乾坤震动惊雷硠。”
(2).引申为热盛。 元 王恽 《苦热叹四十韵》:“今年六月中,荼毒逾往岁。金晶才始状,熛怒势此鋭。”
(3).风迅猛貌。《文选·宋玉〈风赋〉》:“飘忽淜滂,激颺熛怒。” 李善 注:“熛怒,如熛之声。” 清 吴伟业 《八风诗》之七:“ 飞廉 熛怒向人间, 徐福 求仙恨未还。”
(4). 赤熛怒 的省称。古谓五方帝之一,指南方赤帝,司夏。 金 王琢 《癸酉岁大热》诗:“手摇斗柄酌炎海,力逐 熛怒 乘离宫。” 清 唐孙华 《酷暑次日忽大风雨》诗:“直疑 招矩 战 熛怒 ,乾坤震动惊雷硠。”
《漢語大詞典》:火帝
(1).古代所谓五方天帝之一的 赤帝 ,掌南方,司火,司夏。 隋 李播《周天大象赋》:“粤若荧惑, 火帝 之精。” 宋 朱弁 《予以气海不能熟生暖冷用火攻之策灼艾二百壮吟呻得诗二十韵》:“ 火帝 恩光异,炎官绩用奇。” 明 唐顺之 《午日庭宴》诗:“南薰应律转朱旗, 火帝 乘离锦席披。”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六府非六天名说》:“南方 赤帝 赤熛怒 ,火帝也。”
(2).相传远古时代五帝之一的 炎帝 。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云师 火帝 ,非无战阵之风; 尧 誓 汤 征,咸用干戈之道。” 吴兆宜 注引《三皇本纪》:“ 炎帝 神农氏 以火德王,故曰 炎帝 ,以火名官。” 南朝 梁 周兴嗣 《千字文》:“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2).相传远古时代五帝之一的 炎帝 。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云师 火帝 ,非无战阵之风; 尧 誓 汤 征,咸用干戈之道。” 吴兆宜 注引《三皇本纪》:“ 炎帝 神农氏 以火德王,故曰 炎帝 ,以火名官。” 南朝 梁 周兴嗣 《千字文》:“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漢語大詞典》:五民
(1).指褊急之民、狠刚之民、怠惰之民、费资之民、巧谀恶心之民。《商君书·垦令》:“重刑而连其罪,则褊急之民不鬭,很刚之民不讼,怠惰之民不游,费资之民不作,巧諛,恶心之民无变也。五民者不生於境内,则草必垦矣。”
(2).指《诗》《书》谈说之士、处士、勇土、技艺之士、商贾之士。《商君书·算地》:“事《诗》、《书》谈説之士、则民游而轻其君;事处士,则民远而非其上;事勇士,则民竞而轻其禁;技艺之士用,则民剽而易徙;商贾之士佚且利,则民缘而议其上。故五民加于国用,则田荒而兵弱。”
(3).指士、农、商、工、贾。亦泛指五方之民。《史记·货殖列传》:“ 临菑 亦海 岱 之间一都会也……其中具五民。”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士、农、商、工、贾也。”引 如淳 曰:“游子乐其俗不復归,故有五方之民。”《宋书·符瑞志下》:“四海既穆、五民乐业。”
(4).指士、农、工、商贾、兵。《宋史·王禹偁传》:“自 秦 以来,战士不服农业,是四民之外又生一民……佛法流入中国,度人修寺,歷代增加。不蚕而衣,不耕而食,是五民之外,又益一而为六矣。”
(2).指《诗》《书》谈说之士、处士、勇土、技艺之士、商贾之士。《商君书·算地》:“事《诗》、《书》谈説之士、则民游而轻其君;事处士,则民远而非其上;事勇士,则民竞而轻其禁;技艺之士用,则民剽而易徙;商贾之士佚且利,则民缘而议其上。故五民加于国用,则田荒而兵弱。”
(3).指士、农、商、工、贾。亦泛指五方之民。《史记·货殖列传》:“ 临菑 亦海 岱 之间一都会也……其中具五民。”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士、农、商、工、贾也。”引 如淳 曰:“游子乐其俗不復归,故有五方之民。”《宋书·符瑞志下》:“四海既穆、五民乐业。”
(4).指士、农、工、商贾、兵。《宋史·王禹偁传》:“自 秦 以来,战士不服农业,是四民之外又生一民……佛法流入中国,度人修寺,歷代增加。不蚕而衣,不耕而食,是五民之外,又益一而为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