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5
分类词汇
5
分类词汇
知非
知命
杖家
知命之年
圣人之年
《漢語大詞典》:
知非
(1).五十岁的代称。
《淮南子·原道训》
:“故 蘧伯玉 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谓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过失。后因以“知非”称五十岁。 唐
白居易
《自咏》
:“诚知此事非,又过知非年。”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
:“余自少 陆机 作赋之二年,至过 蘧瑗 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 清
钮琇
《
觚賸·除夜觇士
》
:“﹝ 陈楚产 ﹞齿踰知非,始补弟子员。”
(2).省悟以往的错误。 唐
赵嘏
《东归道中》
诗之一:“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
宁调元
《东蜕庵三什》
:“北瘦南肥各迥然,知非遥想待他年。”
分類:
五十
省悟
五十岁
以往
错误
过失
《國語辭典》:
知命
拼音:
zhī mìng
1.深知自然生灭演变之理,而能随遇而安。《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文选。曹植。箜篌引》:「先民谁不死,知命亦何忧。」
2.语本《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后以知命指五十岁。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
:「如何斯人而有斯疾,曾未知命,中年陨卒。」唐。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分類:
懂得
得事
生灭
天命
决定
道理
五十
五十岁
《漢語大詞典》:
杖家
谓拄杖行于家。与杖乡、杖国、杖朝等均为古代的一种尊老礼制。
《
礼记·王制
》
:“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乡,七十杖於国,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后因以为五十岁的代称。 清
陈康祺
《
郎潜纪闻
》
卷九:“﹝ 刘钟宛 ﹞国初以秘书院学士抚 山东 ,旋晋秩工部侍郎,告归八年,方值杖家之岁。”
分類:
拄杖
尊老
礼制
五十岁
《國語辭典》:
知命之年
拼音:
zhī mìng zhī nián
五十岁。参见「知命」条。《文选。潘岳。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唐。白行简《李娃传》:「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
分類:
五十
五十岁
《國語辭典》:
知命
拼音:
zhī mìng
1.深知自然生灭演变之理,而能随遇而安。《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文选。曹植。箜篌引》:「先民谁不死,知命亦何忧。」
2.语本《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后以知命指五十岁。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
:「如何斯人而有斯疾,曾未知命,中年陨卒。」唐。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分類:
懂得
得事
生灭
天命
决定
道理
五十
五十岁
《漢語大詞典》:
圣人之年(聖人之年)
谓五十岁。
《
论语·述而
》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
《
易
》
,可以无大过矣。’” 邢昺 疏:“此章 孔子 言其学
《
易
》
年也。加我数年,方至五十,谓四十七时也。” 宋 葛立方
《
韵语阳秋
》
卷八:“﹝ 陆希声 尝著
《易传》
十卷﹞且云:今年四十有七,已及圣人之年,於是作
《易传》
以授门人 崔彻 、 王赞 之徒,復自为注。”
分類:
五十
五十岁
邢炳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