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三素
(1).道教指三元君。艺文类聚卷七八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水仙赋》:“迎九玄於金闕,謁三素於玉清。”
(2).即三素云。亦泛指各色云烟。 唐 熊孺登 《日暮天无云》诗:“但见收三素,何能测上玄。” 前蜀 杜光庭 《中元众修金箓斋词》:“焰九光之莲炬,下照冥津;飘三素之檀烟,上闻真域。” 金 赵秉文 《鲁直乌丝襕黄庭》诗:“天书夜降勑六丁,控驾三素乘风冷。”
《漢語大詞典》:吹烟(吹煙)
亦作“ 吹烟 ”。
(1).浮动的云烟。 唐 温庭筠 《相和歌辞·堂堂》:“风飘客意如吹烟,纤指殷勤伤雁弦。”
(2).指吸鸦片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条规》:“三要鍊好心肠,不得吹烟、饮酒,公正和儺。毋得包弊狥情,顺下逆上。” 艾芜 《南行记·私烟贩子》:“来吹一口!我不会要你钱的。吹烟才有出息,你怕上瘾么?”
《漢語大詞典》:烟煴(煙煴)
亦作“烟熅”。
(1).元气。天地未分时混沌之气。文选·班固〈东都赋〉:“降烟煴,调元气。” 张铣 注:“烟煴,即元气也。” 晋 陆机 《白云赋》:“攄神景於八幽,合洪化乎烟煴。”南齐书·乐志:“驾六气,乘烟煴。”云笈七籤卷三一:“此灵并是结气之玄宗,成体之具神,连道云雾,带生烟煴。”
(2).阴阳二气和合貌。文选·班固〈典引〉:“太极之原,两仪始分,烟烟煴煴,有沉有奥,有浮有清,沉浮交错,庶类混成。” 蔡邕 注:“烟烟煴煴,阴阳和一相扶貌也。”文选·张衡〈思玄赋〉:“天地烟煴,百卉含葩。”旧注:“烟煴,和貌。” 李善 注:“周易曰:‘天地烟煴,万物化醇。’”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肇自初创,二仪烟煴;粤有生民, 伏羲 始君。”
(3).云烟弥漫貌。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镜朱尘之炤烂,袭青气之烟煴。” 唐 李峤 《云》诗:“烟煴万年树,掩映三秋月。”
《國語辭典》:壹郁(壹鬱)  拼音:yī yù
1.交密的样子。汉。王符《潜夫论。本训》:「天地壹郁,万物化淳。」
2.抑郁的样子。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耿介之意既伤,壹郁之怀靡愬。」也作「郁邑」、「郁挹」。
《國語辭典》:滃郁(滃鬱)  拼音:wěng yù
云气盛出的样子。《楚辞。王褒。九怀。昭世》:「览旧邦兮滃郁,余安能兮久居。」
分類:云烟弥漫
《漢語大詞典》:烟岭(煙嶺)
亦作“烟岭”。 云烟缭绕的山岭。 唐 李白 《题许宣平庵壁》诗:“烟岭迷高跡,云林隔太虚。” 宋 苏轼 《再游径山》诗:“雪窗驯兔元不死,烟岭孤猿苦难捉。”
《漢語大詞典》:三素云(三素雲)
(1).道教谓人身中元气有紫、白、黄三色:脾为黄素,肺为白素,肝为紫素,合称“三素云”。黄庭内景经·上有:“四气所合列宿分,紫烟上下三素云。” 务成子 注:“三素者,紫素、白素、黄素也。”
(2).指各色云烟。 唐 李商隐 《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诗:“九枝灯下朝金殿,三素云中侍玉楼。”
《漢語大詞典》:烟松(煙松)
云烟中的苍松。 唐 武平一 《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烟松衔翠幄,雪径绕花源。” 唐 钱起 《开元观遇张侍御》诗:“晚凉生玉井,新暑避烟松。”
分類:云烟
《漢語大詞典》:锄烟(鉏煙)
亦作“ 鉏烟 ”。 谓在云烟之中耕耘。 宋 方岳 《感怀》诗之三:“敲月不知僧某甲,鉏烟赖有老畦丁。” 清 沈进 《锁窗寒》词:“近黄昏,隔溪那家,鉏烟想有人归语。”
分類:云烟耕耘
《漢語大詞典》:云屿(雲嶼)
云烟笼罩的小岛。 唐 陆龟蒙 《渔具诗·种鱼》:“凿池收頳鳞,疏疏置云屿。” 唐 唐彦谦 《游南明山》诗:“忽闻吼蒲牢,落日下云屿。” 宋 晁补之 《蓦山溪·和王定国朝散忆广陵》词:“朱衣白面,公子似神仙,登云屿,临烟渚。”
分類:云烟笼罩
《漢語大詞典》:雯盖(雯蓋)
形如伞盖的云烟。 金 王哲 《瑶台月·违终南山》词:“香烟起盘裊,尽成雯盖。”
分類:伞盖云烟
《国语辞典》:纷如烟(纷如烟)  拼音:fēn rú yān
纷如云烟。比喻众多。唐。皮日休〈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过有褒美内揣庸陋弥增愧悚因成一千言上述吾唐文物之盛次叙相得之欢亦迭和之微旨也〉诗:「自开元至今,宗社纷如烟。」
《漢語大詞典》:滃滃翳翳
云烟笼罩、昏暗晦冥貌。 清 张岱 陶庵梦忆·筠芝亭:“亭前后, 太僕公 手植树皆合抱,清樾轻嵐,滃滃翳翳,如在秋水。”
《漢語大詞典》:螺鬟烟发(螺鬟煙髮)
形容盘旋直上、云烟缭绕的峰峦。 金 陈庚 《西岩迭巘》诗:“螺鬟烟髮矗万峰,行人指点梵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