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85,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42 43 44 45 下一页
东弗于逮
阿难入于钥孔
于谛
般遮于旬
般遮于瑟
纳蛇于筒
终归于空
教于
著于如来衣
于我计常
于法计常
于他有情计常
于他非有情计常
对于父母
佛类词典(续上)
弗于毗婆提诃东弗于逮
阿难入于钥孔
于谛
般遮于旬
般遮于瑟
纳蛇于筒
终归于空
教于
著于如来衣
于我计常
于法计常
于他有情计常
于他非有情计常
对于父母
弗于毗婆提诃
【佛学大辞典】
(杂名)Pu%rva-videha,洲名。(参见:毗提诃)
(杂名)Pu%rva-videha,洲名。(参见:毗提诃)
东弗于逮
【佛学大辞典】
(地名)Pu%rva-videha,旧曰弗婆提,又曰弗于逮,新曰毗提诃。四大洲中东大洲之名。西域记一曰:「海中可居者大略有四洲焉,东毗提诃洲,旧曰弗婆提,又曰于逮,讹也。」(参见:毗提诃)
(地名)Pu%rva-videha,旧曰弗婆提,又曰弗于逮,新曰毗提诃。四大洲中东大洲之名。西域记一曰:「海中可居者大略有四洲焉,东毗提诃洲,旧曰弗婆提,又曰于逮,讹也。」(参见:毗提诃)
阿难入于钥孔
【佛学大辞典】
(故事)结集三藏时,阿难烦恼未尽,故迦叶牵出阿难于外,阿难坐禅经行,后夜疲极息卧,头未至枕,廓然得悟,为大阿罗汉。其夜叩门呼,迦叶言汝由门钥孔中来,即由钥孔中入。见智度论二,西域记九。
(故事)结集三藏时,阿难烦恼未尽,故迦叶牵出阿难于外,阿难坐禅经行,后夜疲极息卧,头未至枕,廓然得悟,为大阿罗汉。其夜叩门呼,迦叶言汝由门钥孔中来,即由钥孔中入。见智度论二,西域记九。
于谛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论宗之语。于者所依之义。佛之说法为教谛,所依之二谛为于谛。是依中论诸佛依此二谛说法之文而立。二谛义上曰:「论云:诸法性空,世间颠倒,思有为世谛。诸贤圣真知颠倒性空,为第一义谛。诸佛依此二谛说法,(中略)今正此一句,明依二谛说法,所依是于谛,说法是教谛也。」
(术语)三论宗之语。于者所依之义。佛之说法为教谛,所依之二谛为于谛。是依中论诸佛依此二谛说法之文而立。二谛义上曰:「论云:诸法性空,世间颠倒,思有为世谛。诸贤圣真知颠倒性空,为第一义谛。诸佛依此二谛说法,(中略)今正此一句,明依二谛说法,所依是于谛,说法是教谛也。」
般遮于旬
【佛学大辞典】
(天名)乐神名。大部补注五曰:「诸经亦云般遮于旬,乃以其琴歌颂佛德,般遮于旬,即五神通人也。」文句私记二曰:「瑞应云:般遮弹琴而歌。又云:帝释般遮伎。」高僧传十三曰:「般遮弦歌于石室,请开甘露之初门,净居舞颂于双林,奉报一化之恩德。」
(天名)乐神名。大部补注五曰:「诸经亦云般遮于旬,乃以其琴歌颂佛德,般遮于旬,即五神通人也。」文句私记二曰:「瑞应云:般遮弹琴而歌。又云:帝释般遮伎。」高僧传十三曰:「般遮弦歌于石室,请开甘露之初门,净居舞颂于双林,奉报一化之恩德。」
般遮于瑟
【佛学大辞典】
(行事)Pan^cava%rs!ika,又作般阇于瑟、般遮婆瑟、般遮跋瑟迦。般遮越师。具曰般遮跋利沙,又曰般遮婆栗迦史。直译则为五年会。每五年一设之大斋会也。义译曰无遮会。以容受一切之人而不遮遣故也。玄应音义十七曰:「般阇于瑟,或作般遮于瑟,皆讹略也。应言般遮跋利沙,又言般遮婆栗史迦。般遮,此云五。婆栗史迦,此云年,谓五年大会也。佛去世一百年后,阿输迦王设此会也。」十诵律五曰:「般遮婆瑟会。」注「云五岁会也。」法显传曰:「般遮越师,汉言五年大会也,国王作大会也。」文句私记二曰:「育王经云五年功德会,开元录云五年一切大集会,探玄记云无遮大会。」
(行事)Pan^cava%rs!ika,又作般阇于瑟、般遮婆瑟、般遮跋瑟迦。般遮越师。具曰般遮跋利沙,又曰般遮婆栗迦史。直译则为五年会。每五年一设之大斋会也。义译曰无遮会。以容受一切之人而不遮遣故也。玄应音义十七曰:「般阇于瑟,或作般遮于瑟,皆讹略也。应言般遮跋利沙,又言般遮婆栗史迦。般遮,此云五。婆栗史迦,此云年,谓五年大会也。佛去世一百年后,阿输迦王设此会也。」十诵律五曰:「般遮婆瑟会。」注「云五岁会也。」法显传曰:「般遮越师,汉言五年大会也,国王作大会也。」文句私记二曰:「育王经云五年功德会,开元录云五年一切大集会,探玄记云无遮大会。」
纳蛇于筒
【佛学大辞典】
(譬喻)譬禅定能正人之邪曲也。智度论曰:「是心从无始来常曲不正,得是正心行处,心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则直。」
(譬喻)譬禅定能正人之邪曲也。智度论曰:「是心从无始来常曲不正,得是正心行处,心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则直。」
终归于空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诸法之实相,终归趣于空也。空者非灰断之空,乃中道第一义空,空亦空绝对之空,谓之第一义空。空亦空则此中自有中道之义,故云中道。即非偏空,而为中空、圆空、妙妙空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槃常寂灭相,终归于空。」真言阿字本不生之实义是也。
(术语)言诸法之实相,终归趣于空也。空者非灰断之空,乃中道第一义空,空亦空绝对之空,谓之第一义空。空亦空则此中自有中道之义,故云中道。即非偏空,而为中空、圆空、妙妙空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槃常寂灭相,终归于空。」真言阿字本不生之实义是也。
教于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论宗所谈,二谛三于之一。(参见:三于)
(术语)三论宗所谈,二谛三于之一。(参见:三于)
著于如来衣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轨弘经之一。(参见:三轨)
(术语)三轨弘经之一。(参见:三轨)
于我计常
【佛学次第统编】
于我计常者,有二十二种。云何二十二?
一、即阴是我常 如僧祛人,计五阴中有我,说我我所,皆有自体,是故为常。
二、异阴是我常 如毗婆沙师,计异阴别有我体,以此为常。
三、诸阴有我常 此人计诸心所法,随应所计,有我我所,是故为常。
四、有二种我常 如僧祛人立,并有二种我常,二种者:
一、有知我 此我即常,我常故,此为能作,故能作常。
二、无知我 此我即一切法,一切法故,此为所作,故所作常。
五、无能所我常 邪见外道,谓我常故,诸法亦常,二者合并,无有能所,如是为常。
六、通计我常 此人于五阴中,通计有我,而不能分别即离,但漫执故,以此为常。
七、的计是我常 此人于现世五阴中,随取一阴为我,的计是我,彼有二义,执为是常。
一、我定在现世有。 二、我定在一阴中有。
以此二障,故于一阴中即见有我,如一种坐禅人,有其五病,计有我为常故。
一、有人计色为我,忽于定中得光明相,见身中神,如净珠中缕,即说此色为我,以是为常。
二、有人粗思惟者,计受是我,说木石等,中无受故,可知受即是我,以是为常。
三、有人中思惟者,计想是我,以苦乐受虽过,犹有想,想即我心,故以是为常。
四、有人细思惟者,计行是我,以瓶等想虽过,犹有思流行,即我心,故以是为常。
五、有人深思惟者,计识是我,知思亦粗,以思虽过,犹有识,识即我心,故以是为常。
八、根中人我常 此外道说根中别有人,是能执种子。不知五根等,是色法摄。妄于根中执有人我,以是为常。
九、眼中人我常 此外道如前执,说我證智所知,眼根中有我,说为四分。
一、眼根之中白精是月,月是母所造。
二、白精中间赤精是日,日是父所造。
三、赤精中间青精是空,空是自在天所造。
四、青精中间人子是我,我非因造,故我是常。
十、我意常 此外道不知心法无我,意为八心法之一。妄谓一切事,皆可由我意得,如是意为我常。
十一、我作意常 如摩醯首罗人,不知心所有法无我。心所有法中有五遍行。其一曰作意,彼妄执一切事皆从我意心生者。如无明体,别有作意。能生于行,如是我作意常。
十二、我正思常 如萨婆多部,执八圣道中,正思为是般若,不知彼未离遍行境,如是谬执正思为常。
十三、思即是我常 如胜论师,亦计我从思所成以思为常。
十四、因思有我常 如毗婆沙师,计有我体者,思等因思有所得故,亦执思是常。
十五、我觉成思常 如僧祛人,计有彼觉体,成一思相,我及觉体,次第不坏,思亦非无,故思是常。
十六、影像我常 此人计有现思觉影像生,及彼觉体影像所生。随诸方分,皆有其思。所依影像,如镜照面,故有我体,有我我所。此以遍行之思,及所现色法,执为我常。
十七、大丈夫我常 如韦驮人,说冥初时,大丈夫神,色如日光。若人知此,能度生死,更无馀道。小人则小,大人则大,住身窟中,以是为常。
十八、离散我常 诸外道辈,通执一切法,因我得生,故执我见。此我有九次第,故修戒施苦定,冀得解脱,执我离散为常。所谓九次第者:
一、法 从我生法,令心共我和合。
二、非法 法生故,即有非法生,法非法俱令心共我和合。
三、知 和合故能有所知「别有以知为第一位,法非法为第八九位者,义亦同。」
四、乐 知故有乐。
五、苦 乐故有苦。
六、欲 由乐故生欲。
七、瞋 由苦生瞋。
八、功 欲得于乐所以厌苦而修身。
九、念 功力故有正念,与诸法离散,名得解脱。
十九、解解脱人我常 计人我论师说,若见性得解脱者,是义不然。由人我解脱,故死活等自在,是故解脱人我常。
二十、藏识常 相应论师立八识常,误解唯识无尘,说识定常。
二十一、我有边常 如前十一种神我外道,皆计神是色法有分,皆言神有边故常。
二十二、我无边常 如有外道说,神我遍满虚空,无处不有。得身处能觉苦乐,是为神我无边,无边故常。
于我计常者,有二十二种。云何二十二?
一、即阴是我常 如僧祛人,计五阴中有我,说我我所,皆有自体,是故为常。
二、异阴是我常 如毗婆沙师,计异阴别有我体,以此为常。
三、诸阴有我常 此人计诸心所法,随应所计,有我我所,是故为常。
四、有二种我常 如僧祛人立,并有二种我常,二种者:
一、有知我 此我即常,我常故,此为能作,故能作常。
二、无知我 此我即一切法,一切法故,此为所作,故所作常。
五、无能所我常 邪见外道,谓我常故,诸法亦常,二者合并,无有能所,如是为常。
六、通计我常 此人于五阴中,通计有我,而不能分别即离,但漫执故,以此为常。
七、的计是我常 此人于现世五阴中,随取一阴为我,的计是我,彼有二义,执为是常。
一、我定在现世有。 二、我定在一阴中有。
以此二障,故于一阴中即见有我,如一种坐禅人,有其五病,计有我为常故。
一、有人计色为我,忽于定中得光明相,见身中神,如净珠中缕,即说此色为我,以是为常。
二、有人粗思惟者,计受是我,说木石等,中无受故,可知受即是我,以是为常。
三、有人中思惟者,计想是我,以苦乐受虽过,犹有想,想即我心,故以是为常。
四、有人细思惟者,计行是我,以瓶等想虽过,犹有思流行,即我心,故以是为常。
五、有人深思惟者,计识是我,知思亦粗,以思虽过,犹有识,识即我心,故以是为常。
八、根中人我常 此外道说根中别有人,是能执种子。不知五根等,是色法摄。妄于根中执有人我,以是为常。
九、眼中人我常 此外道如前执,说我證智所知,眼根中有我,说为四分。
一、眼根之中白精是月,月是母所造。
二、白精中间赤精是日,日是父所造。
三、赤精中间青精是空,空是自在天所造。
四、青精中间人子是我,我非因造,故我是常。
十、我意常 此外道不知心法无我,意为八心法之一。妄谓一切事,皆可由我意得,如是意为我常。
十一、我作意常 如摩醯首罗人,不知心所有法无我。心所有法中有五遍行。其一曰作意,彼妄执一切事皆从我意心生者。如无明体,别有作意。能生于行,如是我作意常。
十二、我正思常 如萨婆多部,执八圣道中,正思为是般若,不知彼未离遍行境,如是谬执正思为常。
十三、思即是我常 如胜论师,亦计我从思所成以思为常。
十四、因思有我常 如毗婆沙师,计有我体者,思等因思有所得故,亦执思是常。
十五、我觉成思常 如僧祛人,计有彼觉体,成一思相,我及觉体,次第不坏,思亦非无,故思是常。
十六、影像我常 此人计有现思觉影像生,及彼觉体影像所生。随诸方分,皆有其思。所依影像,如镜照面,故有我体,有我我所。此以遍行之思,及所现色法,执为我常。
十七、大丈夫我常 如韦驮人,说冥初时,大丈夫神,色如日光。若人知此,能度生死,更无馀道。小人则小,大人则大,住身窟中,以是为常。
十八、离散我常 诸外道辈,通执一切法,因我得生,故执我见。此我有九次第,故修戒施苦定,冀得解脱,执我离散为常。所谓九次第者:
一、法 从我生法,令心共我和合。
二、非法 法生故,即有非法生,法非法俱令心共我和合。
三、知 和合故能有所知「别有以知为第一位,法非法为第八九位者,义亦同。」
四、乐 知故有乐。
五、苦 乐故有苦。
六、欲 由乐故生欲。
七、瞋 由苦生瞋。
八、功 欲得于乐所以厌苦而修身。
九、念 功力故有正念,与诸法离散,名得解脱。
十九、解解脱人我常 计人我论师说,若见性得解脱者,是义不然。由人我解脱,故死活等自在,是故解脱人我常。
二十、藏识常 相应论师立八识常,误解唯识无尘,说识定常。
二十一、我有边常 如前十一种神我外道,皆计神是色法有分,皆言神有边故常。
二十二、我无边常 如有外道说,神我遍满虚空,无处不有。得身处能觉苦乐,是为神我无边,无边故常。
于法计常
【佛学次第统编】
于法计常者,有十一种,云何为十一。
一、计诸有见常 如外道贪著诸见,说法因集皆是实有,以诸有见为常。
二、计诸有法常 如萨婆多人执法有我无,如是故诸有法常。
三、计世谛法常 如成实人执真谛无我法,而世谛是有,执有故常。
四、计一因具果常 如两际外道,计因中常有果性,不待缘成,说一因常。
五、计从缘相常 如数论师,计一切法体,因中本有果性,但须从众缘显。非缘则因果不见,故计从缘相常。
六、计声相常 即声论师,如上计,说声相常住,无生无灭。由于宣吐方得显了,如是执声相常。
七、计生死法乐故常 如尼犍子等,妄于生死中起乐见,说生死真实是乐,涅槃真实是苦。加人肢体,有坏即苦,若都无五阴,即是极苦。故云生死是乐,说为可常。
八、计生死法难断故常 如不定聚人怖生死故,见生死法,难可断故,计生死常。
九、计三世常 如萨婆若帝婆,执三世常。故云因果异体,生死皆实。因果非转变,种子与芽各异体,果性在未来,移出至现在。现在谢过去,如是若蝉联,故三世常。
十、计三际常 如伊师迦依静虑力,计三际常。
一、计前际常 依静虑中起宿住随念不善缘起,故于过去诸行,不如实知,计为前际,发起常见。
二、计现际常 依天眼见现在诸识,依转相续,从此世间,至彼世间,不如实知,计为现际,发起常见。
三、计后际常 依静虑中,于想及受,虽见差别,然不见我自相差别,是故发起常见,谓我及世间,皆悉常住,以后际为常。
十一、计自然力常 此人执无明无力能生行,无明若在若不在,自然有行。故知无明无力生行,能生行者,乃自然力,如是说自然力常。
于法计常者,有十一种,云何为十一。
一、计诸有见常 如外道贪著诸见,说法因集皆是实有,以诸有见为常。
二、计诸有法常 如萨婆多人执法有我无,如是故诸有法常。
三、计世谛法常 如成实人执真谛无我法,而世谛是有,执有故常。
四、计一因具果常 如两际外道,计因中常有果性,不待缘成,说一因常。
五、计从缘相常 如数论师,计一切法体,因中本有果性,但须从众缘显。非缘则因果不见,故计从缘相常。
六、计声相常 即声论师,如上计,说声相常住,无生无灭。由于宣吐方得显了,如是执声相常。
七、计生死法乐故常 如尼犍子等,妄于生死中起乐见,说生死真实是乐,涅槃真实是苦。加人肢体,有坏即苦,若都无五阴,即是极苦。故云生死是乐,说为可常。
八、计生死法难断故常 如不定聚人怖生死故,见生死法,难可断故,计生死常。
九、计三世常 如萨婆若帝婆,执三世常。故云因果异体,生死皆实。因果非转变,种子与芽各异体,果性在未来,移出至现在。现在谢过去,如是若蝉联,故三世常。
十、计三际常 如伊师迦依静虑力,计三际常。
一、计前际常 依静虑中起宿住随念不善缘起,故于过去诸行,不如实知,计为前际,发起常见。
二、计现际常 依天眼见现在诸识,依转相续,从此世间,至彼世间,不如实知,计为现际,发起常见。
三、计后际常 依静虑中,于想及受,虽见差别,然不见我自相差别,是故发起常见,谓我及世间,皆悉常住,以后际为常。
十一、计自然力常 此人执无明无力能生行,无明若在若不在,自然有行。故知无明无力生行,能生行者,乃自然力,如是说自然力常。
于他有情计常
【佛学次第统编】
于他有情计常者,略有三种:即摩醯首罗人,那罗延人,伊赊那人等,各计所从生者为常。
于他有情计常者,略有三种:即摩醯首罗人,那罗延人,伊赊那人等,各计所从生者为常。
于他非有情计常
【佛学次第统编】
于他非有情计常者,略有六种:
一、计世界常 此有五种:
一、无终常 此人计世界无始。若有始则无因缘,如是后亦无穷。即常受身,是则无涅槃,此以无终为常「此义与佛说世间无尽相似而不同。」
二、十方无边常 此人计国土十方无边。若有边则因缘有尽,如是决定无边,无边故常「此义与佛说世界无量相似而不同。」
三、八方常 此人计国土上下无边。八方有边,如是八方有边,故八方常。
四、上下常 此人计国土八方无边。若上至有顶,下至十八地狱。皆属有边,如是上下有边,故上下常。
五、有始有边常 此人计世间常。初以求世间报本,不得其始。不得其始,则无中后,无中后故,则无世间。是故计世间必有始,有始故即有边,有边故常。
二、计方常 如方论师,计生灭皆由诸方,立方是常。
三、计风常 如风论师,计风能生杀成坏万物,立风是常。
四、计火常 如事火外道,计火为天口,能变异净不净物,立火是常。
五、计水常 如服水外道,计水是万物根本。水能生天地,上至阿迦尼吒天,下至阿鼻地狱,皆水为主,立水是常。
六、计虚空常 如口力论师,计虚空是万物因,立空是常。
于他非有情计常者,略有六种:
一、计世界常 此有五种:
一、无终常 此人计世界无始。若有始则无因缘,如是后亦无穷。即常受身,是则无涅槃,此以无终为常「此义与佛说世间无尽相似而不同。」
二、十方无边常 此人计国土十方无边。若有边则因缘有尽,如是决定无边,无边故常「此义与佛说世界无量相似而不同。」
三、八方常 此人计国土上下无边。八方有边,如是八方有边,故八方常。
四、上下常 此人计国土八方无边。若上至有顶,下至十八地狱。皆属有边,如是上下有边,故上下常。
五、有始有边常 此人计世间常。初以求世间报本,不得其始。不得其始,则无中后,无中后故,则无世间。是故计世间必有始,有始故即有边,有边故常。
二、计方常 如方论师,计生灭皆由诸方,立方是常。
三、计风常 如风论师,计风能生杀成坏万物,立风是常。
四、计火常 如事火外道,计火为天口,能变异净不净物,立火是常。
五、计水常 如服水外道,计水是万物根本。水能生天地,上至阿迦尼吒天,下至阿鼻地狱,皆水为主,立水是常。
六、计虚空常 如口力论师,计虚空是万物因,立空是常。
对于父母
【佛学次第统编】
长阿含经曰人子当以五事敬父母,云何为五?
一者、供养无乏 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
二者、凡所为先白父母 五者、不断父母所作正业
三者、父母所为恭顺无逆
善生子经说事父母五事:
一者、念家事 四者、供养
二者、修债负 五者、承父母之欢心
三者、解诫
六方礼经曰子事父母,当有五事:
一、当念治生 四、当念父母恩
二、早起令奴婢时作饭食 五、父母有病恐惧求医治之
三、勿增父母忧
长阿含经曰人子当以五事敬父母,云何为五?
一者、供养无乏 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
二者、凡所为先白父母 五者、不断父母所作正业
三者、父母所为恭顺无逆
善生子经说事父母五事:
一者、念家事 四者、供养
二者、修债负 五者、承父母之欢心
三者、解诫
六方礼经曰子事父母,当有五事:
一、当念治生 四、当念父母恩
二、早起令奴婢时作饭食 五、父母有病恐惧求医治之
三、勿增父母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