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382
典故
50
词典
543
佛典
47
其它
742
共543,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22
23
24
25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祸生于忽
借听于聋
见笑于人
见尧于墙
目短于自见
言隐于荣华
拙于言辞
莫蹪于山而蹪于垤
法因于敝而成于过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
幸于始者怠于终
一日之计在于晨
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
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国语辞典》:
祸生于忽(祸生于忽)
拼音:
huò shēng yú hū
灾祸的产生往往因细微之处的疏忽。汉。刘向《说苑。卷一六。谈丛》:「福生于微,祸生于忽。日夜恐惧,唯恐不卒。」
分类:
灾祸
产生
往往
细微
疏忽
《国语辞典》:
借听于聋(借听于聋)
拼音:
jiè tīng yú lóng
借聋人的耳朵去听。比喻所求非人而一无所得。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分类:
耳朵
非人
一无所得
《国语辞典》:
见笑于人(见笑于人)
拼音:
jiàn xiào yú rén
被人讥笑。如:「他懂得不多,又爱乱发议论,常常见笑于人。」《施公案》第二六五回:「张桂兰道:『若谓焚香燃烛,徒然见笑于人。』」
分类:
讥笑
《国语辞典》:
见尧于墙(见尧于墙)
拼音:
jiàn yáo yú qiáng
看见尧的幻影在墙上。语出《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臣闻君不稽古,无以承天;臣不述旧,无以奉君。昔尧殂之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于墙,食则睹尧于羹。」形容思慕到极点。
分类:
看见
幻影
墙上
思慕
极点
《国语辞典》:
目短于自见(目短于自见)
拼音:
mù duǎn yú zì jiàn
眼睛能清楚的观察他物,却不能看见自身。比喻人无自知之明。《韩非子。观行》:「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
分类:
眼睛
清楚
观察
却不
看见
自身
《国语辞典》:
言隐于荣华(言隐于荣华)
拼音:
yán yǐn yú róng huá
至理名言被华美的辞采所蒙蔽而不能彰显。《庄子。齐物论》:「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分类:
华美
辞采
蒙蔽
彰显
《国语辞典》:
拙于言辞(拙于言辞)
拼音:
zhuó yú yán cí
不擅长辞令、不会说话。如:「他虽在公众前拙于言辞,但运筹帷幄,无人可比,很适合做幕僚。」
分类:
擅长
长辞
辞令
不会说话
《国语辞典》:
莫蹪于山而蹪于垤(莫蹪于山而蹪于垤)
拼音:
mò tuí yú shān ér tuí yú dié
蹪,跌倒。垤,小土堆。莫蹪于山而蹪于垤比喻不管做什么事都不可掉以轻心。《淮南子。人间》:「人莫蹪于山而蹪于垤,是故人者轻小害,易微事,以多悔。」
分类:
跌倒
小土
土堆
不管
做什么
不可
《国语辞典》:
法因于敝而成于过(法因于敝而成于过)
拼音:
fǎ yīn yú bì ér chéng yú guò
新法的产生是为了补旧法的弊病,但当它变为成法时,又会有新的弊端产生。明。袁宏道〈雪涛阁集序〉:「古人之法,顾安可概哉?夫法因于敝而成于过者也。」
分类:
新法
产生
生是
旧法
弊病
成法
法时
《国语辞典》: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冰生于水而寒于水)
拼音:
bīng shēng yú shuǐ ér hán yú shuǐ
冰由水冰冻而成,温度比水冷。语本《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喻弟子优于老师。《幼学琼林。卷二。师生类》:「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
分类:
水冰
冰冻
温度
弟子
老师
《国语辞典》:
幸于始者怠于终(幸于始者怠于终)
拼音:
xìng yú shǐ zhě dài yú zhōng
(谚语)比喻在事物的起头兴致勃勃,但却不能有恒的坚持到底。《
红楼梦
》第五六回:「众婆子去后,探春问宝钗如何。宝钗笑答道:『幸于始者怠于终,缮其辞者嗜其利。』探春听了,点头称赞,便向册上指几个来,与他三人看。」
分类:
谚语
起头
《国语辞典》: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日之计在于晨)
拼音:
yī rì zhī jì zài yú chén
(谚语)一天之中最宝贵的时间是清晨。清。李文炤〈勤训〉:「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分类:
谚语
一天
宝贵
时间
清晨
《国语辞典》:
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拼音:
lǎo guī zhǔ bù làn,yí huò yú kū sāng
(谚语)三国时有人献大龟于孙权,孙权命人烹煮,烧柴万车,仍未煮烂。后诸葛恪献言,用老桑树当燃料,果真立即煮熟。故后来煮龟多用桑薪。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诸葛博识》。比喻平白无故遭受连累。《喻世明言。卷二六。沈小官一鸟害七命》:「将李吉押赴市曹斩首,正是『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分类:
谚语
大龟
孙权
《国语辞典》:
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
拼音:
míng zhě shì yú wú xíng,cōng zhě tīng yú wú shēng
(谚语)眼明者见于物无形之时,耳聪者听于未有声之时。比喻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夫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诚先于未然。」
分类:
谚语
眼明
明者
无形
未有
有声
《国语辞典》:
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拼音:
sǐ yǒu zhòng yú tài shān,qīng yú hóng máo
(谚语)死亡的意义不同,可如泰山般重要非凡,也可如鸿毛一样微不足道。如:「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如为情所困而自杀与慷慨赴义以就死,何者有意义呢?」
分类:
谚语
死
意义
泰山
非凡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