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新发于硎(新發於硎)
(1).谓刀刚从磨刀石上磨好。形容刀刃锋利。硎,磨刀石。语出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田七郎:“ 七郎 曰:‘此刀购诸异国,杀人未尝濡缕。迄佩三世矣。决首至千计,尚如新发於硎。’”亦省作“ 新硎 ”。 清 顾炎武 《元旦》诗:“驱除欲淬新硎剑,拜舞思弹旧赐冠。”
(2).比喻初露锋芒。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十一:“今有同乡 马孝廉 ,新发於硎,索 长安 知交书,仍予以一函,嘱进见。”
《分类字锦》:心调于马(心调于马)
韩非子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誇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在于臣又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分类:
《国语辞典》:难于上天(难于上天)  拼音:nán yú shàng tiān
比登天还困难,比喻十分不易。《汉书。卷五一。枚乘传》:「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太山。」
《国语辞典》:流于形式(流于形式)  拼音:liú yú xíng shì
演变成徒具表面形式而无实质内涵。如:「会议必须发挥功能,不宜议而不决,流于形式。」
《国语辞典》:络绎于途(络绎于途)  拼音:luò yì yú tú
路上人数众多,绵延不绝。《文明小史》第五一回:「士女游观,络绎于途,也有提壶的,他有絜榼的,十分热闹。」
《国语辞典》:流传于世(流传于世)  拼音:liú chuán yú shì
传播流行于后代。如:「先圣先贤的事迹永垂不朽,流传于世。」《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所以今日依著本传,把此话文重新流传于世,使人简便好看。」
《国语辞典》:情溢于表(情溢于表)  拼音:qíng yì yú biǎo
情感流露于外。如:「他们激动地相拥,实乃情溢于表,用不著讶异。」
分类:情感流露
《国语辞典》:取信于人(取信于人)  拼音:qǔ xìn yú rén
取得他人的信赖。如:「他三番两次食言,今后所说的话如何还能取信于人?」《三国演义》第八六回:「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
《国语辞典》:穷于应付(穷于应付)  拼音:qióng yú yìng fù
困难得无法处理对付。如:「公司财务发生危机,对于不断上门讨债的债主,他已穷于应付。」
《国语辞典》:求道于盲(求道于盲)  拼音:qiú dào yú máng
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无知的人请教。唐。韩愈〈答陈生书〉:「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也作「问道于盲」。
《国语辞典》:求过于供(求过于供)  拼音:qiú guò yú gōng
需求多过于供应。如:「由于求过于供,商人趁机哄抬物价。」
《国语辞典》:染指于鼎(染指于鼎)  拼音:rǎn zhǐ yú dǐng
语出《左传。宣公四年》:「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比喻觊觎非分的利益。
《国语辞典》:格于环境(格于环境)  拼音:gé yú huán jìng
受现实环境限制。如:「班上有一位同学格于环境,无法继续升学,非常可惜。」
《国语辞典》:君子于役  拼音:jūn zǐ yú yì
《诗经。王风》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君子于役,刺平王也。」首章二句为:「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国语辞典》:利多于弊(利多于弊)  拼音:lì duō yú bì
好处多于坏处。如:「经过多日的研讨分析,总经理决定采取利多于弊的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