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42,分50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于鹄
于敖(字 蹈中 )
于尹躬
于䪹
于皋谟
于頔(字 允元 燕国公 厉、思 行第 二十五 )
汪万于(字 叔振 )
于季友
于兴宗
崔于(字 藩之 )
于濆(字 子漪 )
于德晦
于瑰(字 匡德 )
于德孙(字 承休 )
其它辞典(续上)
淳于希颜于鹄
于敖(字 蹈中 )
于尹躬
于䪹
于皋谟
于頔(字 允元 燕国公 厉、思 行第 二十五 )
汪万于(字 叔振 )
于季友
于兴宗
崔于(字 藩之 )
于濆(字 子漪 )
于德晦
于瑰(字 匡德 )
于德孙(字 承休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工诗。初隐居汉阳,年三十犹未成名。代宗大历中,尝为诸府从事。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代宗大历、德宗建中间久居长安,应举未第。退隐汉阳山中。贞元中历佐山南东道、荆南节度幕。十四年(798)尚在世,卒于宪宗元和九年(814)前。事迹散见张籍《伤于鹄》、《唐诗纪事》卷二九。于鹄有诗名,与张籍交善。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主之入室。《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逸》补诗1联,《全唐诗外编》补诗1联。唐诗汇评
于鹄,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初,隐居汉阳山中。贞元中,为荆南节度使樊泽从事。后复归隐,约贞元末年,张籍有诗哭之。有《于鹄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鹄)大历中尝应荐历诸府从事,出塞入塞,驰逐风沙。有诗甚工,长短间作,时出度外,纵横放逸,而不陷于疏远,且多警策云。《唐诗品》
鹄隐汉阳,多高人之意,故其诗能有景象。《山中访道》诸大篇,遂与松桧同幽,云霞混迹,不疑世外人作也。《载酒园诗话又编》
读于鹄诗,惟恨其少。《中晚唐诗主客图》
于鹄亡其字,出处亦不其可考。传者但知为大历、贞元间诗人而已。五古气格沉雄,绝近岑嘉州。七言律亦轩爽。独五言近体,则绝似原本水部,而窥其律格之秘者。何水部贞元十五年进士,至元和中,其名始重。若在大历、贞元间,乃为水部前辈。既不可考,姑就其诗次在王仲初下,为入室第二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5—830 【介绍】: 唐京兆高陵人,字蹈中。于休烈孙。登进士第。历迁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给事中、左拾遗。居官无所建明,不忤物以自容。为李逢吉所厚,累擢户部侍郎,出为宣歙观察使,卒。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5—830 字蹈中,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工部尚书于休烈之孙。登德宗贞元进士第。历校书郎、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万年令、右司郎中、给事中。穆宗长庆四年(824)为工部侍郎,迁刑部侍郎。敬宗宝历元年(825)转户部侍郎。文宗大和元年(827)出为宣歙观察使,卒赠礼部尚书。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于敖以家传文史知名,为时彦所称。白居易有诗相赠。《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于邵子。代宗大历中进士。宪宗元和六年为中书舍人,知礼部贡举。坐弟于皋谟事,贬洋州刺史。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一作于允躬。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父邵,有文名。尹躬于代宗大历中登进士第。宪宗元和二年(807)任中书舍人,六年知贡举,五月坐弟皋谟罪贬洋州刺史,未几卒。生平事迹散见白居易《贬于尹躬洋州刺史制》、《元和姓纂》卷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唐诗纪事》卷三二。《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五
尹躬。大历中进士。元和时为中书舍人。左迁洋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人。于頔兄。德宗贞元十四年,为度支郎中,被召延英殿,兼御史中丞,判度支。十五年,拜户部侍郎。与郑馀庆善。十六年,贬泉州司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1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于邵子。德宗贞元十年,撰《徐偃王庙记》。宪宗元和初,为河北行营粮料使,曾盗用官钱。六年,为户部郎中。贪赃事发,流岭南,行至湖外,为中使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8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字允元。以荫入仕,历迁湖、苏二州刺史,罢淫祠,浚沟浍,为政有绩。俄擢陕虢观察使,峻罚苛惩,官吏惴恐。德宗贞元十四年,拜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使。吴少诚叛,頔率兵取之,遂请升襄州为大都督府,撊然有专汉南意。累加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宪宗立,頔稍惧。旋入朝,进司空。坐事贬恩王傅,以太子宾客致仕。曾封燕国公。卒谥厉,后改谥思。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18 字允元,排行二十五,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以门荫入仕,德宗建中四年(783)以摄监察御史充入蕃使判官。累迁驾部郎中,贞元七年(791)出为湖州刺史,十年徙苏州刺史。十二年入为大理卿,十三年拜陕虢观察使,十四年移镇山南东道。宪宗元和二年(807)封燕国公,三年拜相。八年贬恩王傅,累历户部尚书。十三年致仕,八月卒,谥厉,后改谥思。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四
頔字允元。河南人。德宗朝累拜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使。奏升襄州为大都督府。累迁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燕国公。宪宗立。入朝。拜司空。因事贬恩王傅。改太子宾客。卒赠太保。谥曰厉。其子季友诉于穆宗。赐谥曰思。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文宗大和时,为明州刺史,于州城西南四十里,筑仲夏堰,溉田至数千顷。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宪宗时宰相于頔第四子。尚宪宗女永昌公主,为驸马都尉。元和八年(813)任殿中少监,坐事夺二官。十二年因母丧夜饮,削官爵,忠州安置。穆宗长庆后,历任绛州、宋州刺史。文宗大和六年(832)为明州刺史,与白居易有唱和。新、旧《唐书·于頔传》附其事迹。《金石萃编》卷一〇八收其诗1首。《全唐诗外编》据之录入。全唐诗补逸
于季友,河南人,为司空于第三子。曾为绛、宋、明等州刺史。尚宪宗永昌公主,拜驸马都尉。(《季友传》附见于《新唐书》卷一七二《于传》,亦见卷七十二下《宰相世系表》。《旧唐书》卷一五六《于传》亦附及之)。诗一首。(《全唐诗》无于季友诗)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一
季友。赠太保頔子。尚宪宗女永昌公主。拜驸马都尉殿中少监。太和时出为明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高陵人。于志宁侄子。尝白有司,愿为亲民官以自效,遂补东阳令。及理政,以简易称。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以荫入仕。敬宗宝历二年(826)为东阳县令,宣宗大中七年(853)前后,以御史中丞守绵州刺史,后转洋州刺史,累官至河南少尹。兴宗能诗,与当时诗人如刘禹锡、方干、李朋、李汶儒等人均有交往酬和。其为绵州刺史时,曾登越王楼赋诗寄朝中诸友,一时文士如李朋、杨牢、薛蒙、李邺等十余人皆有和作。事迹散见刘禹锡《答东阳令寒碧图诗并引》、《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唐诗纪事》卷五三。《全唐诗》存诗2首。其中《东阳涵碧亭》一诗,实乃方干《涵碧亭》诗之前四句。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字子漪。武宗时始就试,曾游边塞。懿宗咸通二年登进士第,官终泗州判官。工诗,尤长于古风,颇有针砭时弊之作。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子漪,其先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武宗时曾入边塞。懿宗咸通二年(861)登进士第,仕途不达,官终泗州判官。生平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唐诗纪事》卷六一、《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八。濆工诗,尤善古风,针砭时弊,抒发不平。其诗多为五古,短小精悍,风格古朴,颇受乐府民谣影响。胡震亨谓与曹邺等人诗“其源似并出孟东野,洗剥至极净极真”,“多有惬心句堪击节”(《唐音癸签》卷八)。《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于濆诗》1卷,《宋史·艺文志七》记其《古风诗》1卷。《全唐诗》存诗1卷。今人梁超然、毛水清有《于濆诗注》。唐诗汇评
于濆,生卒年不详,字子漪,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会昌五年,应进士举,咸通二年(861),方登进士第。曾官泗州判官。因不满于唐末颓靡诗矾,作《古风》三十首,以矫时弊。有《于濆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诗话总龟
于濆为诗,颇干教化。《对花》诗云:“花开蝶满枝,花谢蝶还希。惟行旧巢燕,主人贫亦归。”唐才子传
(濆)患当时作诗者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时俗,自号《逸诗》。今一卷传世。观唐诗至此间,弊亦极矣,独奈何国运将纼,士声日丧,文不能不如之。嘲云戏月,刻翠粘红,不见补于采风,无少裨于教化,徒务巧于一联,或伐善于只字,悦心快口,何异秋蝉乱鸣也。于濆、邵谒、刘驾、曹邺等,能返棹下流,更唱瘖俗,置声禄于度外,患大雅之凌迟,使耳厌郑、卫,而忽洗云和;心醉醇醲,而乍爽玄酒。所谓清清冷泠,愈病析醒,逃空虚者,闻人足音,不亦快哉?晋处士戴颙春日携斗酒,往树下听黄鹂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者,岂徒然哉!于数子亦云。《唐诗品》
子漪悯时轻格,力窥古调,然市游而被章甫,终骇俗目,泯泯无闻,几至沉晦。今观其诗,虽有结构,而音节不朗,终愧曩之作者,岂风气囿诸情性,欲发而未扬耶?《诗源辨体》
晚唐五言古,温、李而后,作者绝响……于濆、苏拯,鄙陋益甚。《载酒园诗话又编》
晚唐人,余最喜于濆、曹邺。邺诗为钟、谭表章殆尽,濆诗至一篇不收,殊不可解……至其无关风化而工者,更不胜举。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储太祝,唯作短编,自才力不如。特乃归途简净:《野蚕》《织素》,同体华阴;《里女》、《田翁》,追风谣谚。按章虽少,古风所存,在晚唐自成一家之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宣宗大中六年,任监察御史,累历金部、户部、吏部三员外郎。十一年,出为歙州刺史。历杭、同二州刺史。官至左散骑常侍。能诗。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宣宗大中六年(852)任监察御史,累历金部、户部、吏部三员外郎。十一年出为歙州刺史,改杭州刺史,迁同州刺史。后官至左散骑常侍。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新安志》卷九、《长安志》卷七、《庐山志》卷五、《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四、卷十二及卷十六、《金石萃编》卷八〇。《全唐诗外编》存诗1首。全唐诗补逸
于德晦,历官监察御史、同州刺史。德宗朝太子宾客于邵之孙(见《新唐书》卷七十二下《宰相世系表》)。诗一首。(《全唐诗》无于德晦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人,字匡德。于敖子。宣宗大中七年登进士第。授校书郎。懿宗咸通五年,为吏部员外郎,试吏部平判选人。十年,为湖南观察使。十三年,坐弟于琮累,贬袁州刺史。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匡德,其先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人,后徙居河南,遂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宣宗大中七年(853)以状元及进士第,授校书郎。懿宗咸通五年(864),以兵部员外郎试吏部,平判选人。转吏部员外郎。十年出任湖南观察使,十三年贬袁州刺史。事迹散见《旧唐书·懿宗纪》、《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资治通鉴》卷二五二、《唐诗纪事》卷五三。大中时,于兴宗任绵州刺史,赋诗寄朝中知友,朝士和者甚众,瑰时为校书郎,亦有和诗。《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承休。宣宗大中中,自职方员外郎充翰林学士,历职方郎中,迁中书舍人。懿宗咸通初,任鄂岳观察使。十年,任吏部侍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