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85,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濒于
于儿
繇于
轩于
于匡
于粲
五单于
于垣
于悒
惯于
于呼
于蔿于
于咨
傅于
于然
《漢語大詞典》:濒于(瀕於)
见“ 濒於 ”。
亦作“ 濒于 ”。 指临近某种坏的遭遇。 宋 叶适 《宋武翼郎邵君墓志铭》:“太守极谅君无私,得免,然濒於罪矣。” 清 戴名世 《〈孑遗录〉自序》:“率数千疮残之民,疲敝之卒,而抗百万方张之寇,前后几十餘年,濒於陷者屡矣!”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三章:“想不到这些红绿的小纸片,把她从濒于绝望的状态中挽救出来了。”
《漢語大詞典》:于儿(于兒)
传说中的神名。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一百五十里,曰 夫夫之山 ……神 于儿 居之,其状人身,而身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神于儿》:“ 于儿 如人,蛇头有两,常游江渊,见于洞广,乍潜乍出,神光惚恍。”
分類:于儿
《漢語大詞典》:繇于(繇於)
由于。繇,通“ 由 ”。 明 方孝孺 《童贤母传》:“吾观世人家之兴废,多繇於妇德孝慈。惠和者,必生贤子。”
《漢語大詞典》:轩于(軒于)
亦作“ 轩芋 ”。 莸草。
《韵府拾遗 阳韵》:于匡
后汉书光武纪:更始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降,皆复爵位。
《漢語大詞典》:于粲(於粲)
对鲜明美好的赞叹。 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於粲荔丹与蕉黄,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髮下大荒。”
《漢語大詞典》:五单于(五單于)
(1). 西汉 后期, 匈奴 势弱内乱,分立为五个单于: 呼韩邪单于 、 屠耆单于 、 呼揭单于 、 车犁单于 、 乌藉单于 。五单于互相争斗,后为 呼韩邪单于 所并。见汉书·匈奴传下
(2).泛指 匈奴 各部首领。 唐 王维 《少年行》之三:“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韵府拾遗 元韵》:于垣
诗: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漢語大詞典》:于悒(於悒)
见“ 於邑 ”。
《國語辭典》:于邑(於邑)  拼音:wū yì
1.郁抑烦闷,胸中之气不得舒展。《文选。曹丕。与吴质书》:「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东望于邑,裁书叙心。」汉。王充《论衡。自纪》:「为乘田委吏,无于邑之心;为司空相国,无说豫之色。」
2.哽咽哭泣。《文选。班彪。北征赋》:「揽余涕以于邑兮,哀生民之多故。」《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每于寂所,于邑悲哀,至损眠食。」也作「呜唈」、「呜咽」。
《漢語大詞典》:惯于
习惯于某种事情或情况。例如:她是惯于搬弄是非之人。
分類:习惯惯于
《漢語大詞典》:于呼(於呼)
同“ 呜呼 ”。 史记·滑稽列传:“ 武帝 大笑曰:‘於呼!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
《漢語大詞典》:于蔿于
(1).歌曲名。为 唐 人 元德秀 所作。新唐书·卓行传·元德秀:“ 德秀 惟乐工数十人,联袂而歌《于蔿于》《于蔿于》, 德秀 所为歌也。” 唐 权德舆 《醉后戏赠苏九翛》诗:“劝君莫问 长安 路,且读 鲁山 《于蔿于》。”
(2).泛指歌曲。 宋 苏轼 《次韵王郎见庆生日并寄茶》:“《折扬》新曲万人趋,独和先生《于蔿于》。”
《漢語大詞典》:于咨
吁嗟;叹息。 汉 蔡邕 《济北相崔君夫人诔》:“行旅挥涕,千里于咨。”
分類:叹息
《高级汉语词典》:傅于
附着
《漢語大詞典》:于然
舒徐貌。 唐 柳宗元 《东海若》:“秽亦海也,狭亦海也,幽亦海也,突然而往,于然而来,孰非海者?”
广大高远貌。于,通“ 迂 ”。 唐 刘禹锡 《送惟良上人并引》:“以貌窥天者,曰乾然而健,于然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