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下一页
著于如来衣
于我计常
于法计常
于他有情计常
于他非有情计常
对于父母
妇对于夫
夫对于妻
仆对于主
主对于仆
四事──菩萨四事入于法门
智慧于境无碍
于无始众生发愿一阐提
一切有形,悉至于空
佛类词典(续上)
教于著于如来衣
于我计常
于法计常
于他有情计常
于他非有情计常
对于父母
妇对于夫
夫对于妻
仆对于主
主对于仆
四事──菩萨四事入于法门
智慧于境无碍
于无始众生发愿一阐提
一切有形,悉至于空
教于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论宗所谈,二谛三于之一。(参见:三于)
(术语)三论宗所谈,二谛三于之一。(参见:三于)
著于如来衣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轨弘经之一。(参见:三轨)
(术语)三轨弘经之一。(参见:三轨)
于我计常
【佛学次第统编】
于我计常者,有二十二种。云何二十二?
一、即阴是我常 如僧祛人,计五阴中有我,说我我所,皆有自体,是故为常。
二、异阴是我常 如毗婆沙师,计异阴别有我体,以此为常。
三、诸阴有我常 此人计诸心所法,随应所计,有我我所,是故为常。
四、有二种我常 如僧祛人立,并有二种我常,二种者:
一、有知我 此我即常,我常故,此为能作,故能作常。
二、无知我 此我即一切法,一切法故,此为所作,故所作常。
五、无能所我常 邪见外道,谓我常故,诸法亦常,二者合并,无有能所,如是为常。
六、通计我常 此人于五阴中,通计有我,而不能分别即离,但漫执故,以此为常。
七、的计是我常 此人于现世五阴中,随取一阴为我,的计是我,彼有二义,执为是常。
一、我定在现世有。 二、我定在一阴中有。
以此二障,故于一阴中即见有我,如一种坐禅人,有其五病,计有我为常故。
一、有人计色为我,忽于定中得光明相,见身中神,如净珠中缕,即说此色为我,以是为常。
二、有人粗思惟者,计受是我,说木石等,中无受故,可知受即是我,以是为常。
三、有人中思惟者,计想是我,以苦乐受虽过,犹有想,想即我心,故以是为常。
四、有人细思惟者,计行是我,以瓶等想虽过,犹有思流行,即我心,故以是为常。
五、有人深思惟者,计识是我,知思亦粗,以思虽过,犹有识,识即我心,故以是为常。
八、根中人我常 此外道说根中别有人,是能执种子。不知五根等,是色法摄。妄于根中执有人我,以是为常。
九、眼中人我常 此外道如前执,说我證智所知,眼根中有我,说为四分。
一、眼根之中白精是月,月是母所造。
二、白精中间赤精是日,日是父所造。
三、赤精中间青精是空,空是自在天所造。
四、青精中间人子是我,我非因造,故我是常。
十、我意常 此外道不知心法无我,意为八心法之一。妄谓一切事,皆可由我意得,如是意为我常。
十一、我作意常 如摩醯首罗人,不知心所有法无我。心所有法中有五遍行。其一曰作意,彼妄执一切事皆从我意心生者。如无明体,别有作意。能生于行,如是我作意常。
十二、我正思常 如萨婆多部,执八圣道中,正思为是般若,不知彼未离遍行境,如是谬执正思为常。
十三、思即是我常 如胜论师,亦计我从思所成以思为常。
十四、因思有我常 如毗婆沙师,计有我体者,思等因思有所得故,亦执思是常。
十五、我觉成思常 如僧祛人,计有彼觉体,成一思相,我及觉体,次第不坏,思亦非无,故思是常。
十六、影像我常 此人计有现思觉影像生,及彼觉体影像所生。随诸方分,皆有其思。所依影像,如镜照面,故有我体,有我我所。此以遍行之思,及所现色法,执为我常。
十七、大丈夫我常 如韦驮人,说冥初时,大丈夫神,色如日光。若人知此,能度生死,更无馀道。小人则小,大人则大,住身窟中,以是为常。
十八、离散我常 诸外道辈,通执一切法,因我得生,故执我见。此我有九次第,故修戒施苦定,冀得解脱,执我离散为常。所谓九次第者:
一、法 从我生法,令心共我和合。
二、非法 法生故,即有非法生,法非法俱令心共我和合。
三、知 和合故能有所知「别有以知为第一位,法非法为第八九位者,义亦同。」
四、乐 知故有乐。
五、苦 乐故有苦。
六、欲 由乐故生欲。
七、瞋 由苦生瞋。
八、功 欲得于乐所以厌苦而修身。
九、念 功力故有正念,与诸法离散,名得解脱。
十九、解解脱人我常 计人我论师说,若见性得解脱者,是义不然。由人我解脱,故死活等自在,是故解脱人我常。
二十、藏识常 相应论师立八识常,误解唯识无尘,说识定常。
二十一、我有边常 如前十一种神我外道,皆计神是色法有分,皆言神有边故常。
二十二、我无边常 如有外道说,神我遍满虚空,无处不有。得身处能觉苦乐,是为神我无边,无边故常。
于我计常者,有二十二种。云何二十二?
一、即阴是我常 如僧祛人,计五阴中有我,说我我所,皆有自体,是故为常。
二、异阴是我常 如毗婆沙师,计异阴别有我体,以此为常。
三、诸阴有我常 此人计诸心所法,随应所计,有我我所,是故为常。
四、有二种我常 如僧祛人立,并有二种我常,二种者:
一、有知我 此我即常,我常故,此为能作,故能作常。
二、无知我 此我即一切法,一切法故,此为所作,故所作常。
五、无能所我常 邪见外道,谓我常故,诸法亦常,二者合并,无有能所,如是为常。
六、通计我常 此人于五阴中,通计有我,而不能分别即离,但漫执故,以此为常。
七、的计是我常 此人于现世五阴中,随取一阴为我,的计是我,彼有二义,执为是常。
一、我定在现世有。 二、我定在一阴中有。
以此二障,故于一阴中即见有我,如一种坐禅人,有其五病,计有我为常故。
一、有人计色为我,忽于定中得光明相,见身中神,如净珠中缕,即说此色为我,以是为常。
二、有人粗思惟者,计受是我,说木石等,中无受故,可知受即是我,以是为常。
三、有人中思惟者,计想是我,以苦乐受虽过,犹有想,想即我心,故以是为常。
四、有人细思惟者,计行是我,以瓶等想虽过,犹有思流行,即我心,故以是为常。
五、有人深思惟者,计识是我,知思亦粗,以思虽过,犹有识,识即我心,故以是为常。
八、根中人我常 此外道说根中别有人,是能执种子。不知五根等,是色法摄。妄于根中执有人我,以是为常。
九、眼中人我常 此外道如前执,说我證智所知,眼根中有我,说为四分。
一、眼根之中白精是月,月是母所造。
二、白精中间赤精是日,日是父所造。
三、赤精中间青精是空,空是自在天所造。
四、青精中间人子是我,我非因造,故我是常。
十、我意常 此外道不知心法无我,意为八心法之一。妄谓一切事,皆可由我意得,如是意为我常。
十一、我作意常 如摩醯首罗人,不知心所有法无我。心所有法中有五遍行。其一曰作意,彼妄执一切事皆从我意心生者。如无明体,别有作意。能生于行,如是我作意常。
十二、我正思常 如萨婆多部,执八圣道中,正思为是般若,不知彼未离遍行境,如是谬执正思为常。
十三、思即是我常 如胜论师,亦计我从思所成以思为常。
十四、因思有我常 如毗婆沙师,计有我体者,思等因思有所得故,亦执思是常。
十五、我觉成思常 如僧祛人,计有彼觉体,成一思相,我及觉体,次第不坏,思亦非无,故思是常。
十六、影像我常 此人计有现思觉影像生,及彼觉体影像所生。随诸方分,皆有其思。所依影像,如镜照面,故有我体,有我我所。此以遍行之思,及所现色法,执为我常。
十七、大丈夫我常 如韦驮人,说冥初时,大丈夫神,色如日光。若人知此,能度生死,更无馀道。小人则小,大人则大,住身窟中,以是为常。
十八、离散我常 诸外道辈,通执一切法,因我得生,故执我见。此我有九次第,故修戒施苦定,冀得解脱,执我离散为常。所谓九次第者:
一、法 从我生法,令心共我和合。
二、非法 法生故,即有非法生,法非法俱令心共我和合。
三、知 和合故能有所知「别有以知为第一位,法非法为第八九位者,义亦同。」
四、乐 知故有乐。
五、苦 乐故有苦。
六、欲 由乐故生欲。
七、瞋 由苦生瞋。
八、功 欲得于乐所以厌苦而修身。
九、念 功力故有正念,与诸法离散,名得解脱。
十九、解解脱人我常 计人我论师说,若见性得解脱者,是义不然。由人我解脱,故死活等自在,是故解脱人我常。
二十、藏识常 相应论师立八识常,误解唯识无尘,说识定常。
二十一、我有边常 如前十一种神我外道,皆计神是色法有分,皆言神有边故常。
二十二、我无边常 如有外道说,神我遍满虚空,无处不有。得身处能觉苦乐,是为神我无边,无边故常。
于法计常
【佛学次第统编】
于法计常者,有十一种,云何为十一。
一、计诸有见常 如外道贪著诸见,说法因集皆是实有,以诸有见为常。
二、计诸有法常 如萨婆多人执法有我无,如是故诸有法常。
三、计世谛法常 如成实人执真谛无我法,而世谛是有,执有故常。
四、计一因具果常 如两际外道,计因中常有果性,不待缘成,说一因常。
五、计从缘相常 如数论师,计一切法体,因中本有果性,但须从众缘显。非缘则因果不见,故计从缘相常。
六、计声相常 即声论师,如上计,说声相常住,无生无灭。由于宣吐方得显了,如是执声相常。
七、计生死法乐故常 如尼犍子等,妄于生死中起乐见,说生死真实是乐,涅槃真实是苦。加人肢体,有坏即苦,若都无五阴,即是极苦。故云生死是乐,说为可常。
八、计生死法难断故常 如不定聚人怖生死故,见生死法,难可断故,计生死常。
九、计三世常 如萨婆若帝婆,执三世常。故云因果异体,生死皆实。因果非转变,种子与芽各异体,果性在未来,移出至现在。现在谢过去,如是若蝉联,故三世常。
十、计三际常 如伊师迦依静虑力,计三际常。
一、计前际常 依静虑中起宿住随念不善缘起,故于过去诸行,不如实知,计为前际,发起常见。
二、计现际常 依天眼见现在诸识,依转相续,从此世间,至彼世间,不如实知,计为现际,发起常见。
三、计后际常 依静虑中,于想及受,虽见差别,然不见我自相差别,是故发起常见,谓我及世间,皆悉常住,以后际为常。
十一、计自然力常 此人执无明无力能生行,无明若在若不在,自然有行。故知无明无力生行,能生行者,乃自然力,如是说自然力常。
于法计常者,有十一种,云何为十一。
一、计诸有见常 如外道贪著诸见,说法因集皆是实有,以诸有见为常。
二、计诸有法常 如萨婆多人执法有我无,如是故诸有法常。
三、计世谛法常 如成实人执真谛无我法,而世谛是有,执有故常。
四、计一因具果常 如两际外道,计因中常有果性,不待缘成,说一因常。
五、计从缘相常 如数论师,计一切法体,因中本有果性,但须从众缘显。非缘则因果不见,故计从缘相常。
六、计声相常 即声论师,如上计,说声相常住,无生无灭。由于宣吐方得显了,如是执声相常。
七、计生死法乐故常 如尼犍子等,妄于生死中起乐见,说生死真实是乐,涅槃真实是苦。加人肢体,有坏即苦,若都无五阴,即是极苦。故云生死是乐,说为可常。
八、计生死法难断故常 如不定聚人怖生死故,见生死法,难可断故,计生死常。
九、计三世常 如萨婆若帝婆,执三世常。故云因果异体,生死皆实。因果非转变,种子与芽各异体,果性在未来,移出至现在。现在谢过去,如是若蝉联,故三世常。
十、计三际常 如伊师迦依静虑力,计三际常。
一、计前际常 依静虑中起宿住随念不善缘起,故于过去诸行,不如实知,计为前际,发起常见。
二、计现际常 依天眼见现在诸识,依转相续,从此世间,至彼世间,不如实知,计为现际,发起常见。
三、计后际常 依静虑中,于想及受,虽见差别,然不见我自相差别,是故发起常见,谓我及世间,皆悉常住,以后际为常。
十一、计自然力常 此人执无明无力能生行,无明若在若不在,自然有行。故知无明无力生行,能生行者,乃自然力,如是说自然力常。
于他有情计常
【佛学次第统编】
于他有情计常者,略有三种:即摩醯首罗人,那罗延人,伊赊那人等,各计所从生者为常。
于他有情计常者,略有三种:即摩醯首罗人,那罗延人,伊赊那人等,各计所从生者为常。
于他非有情计常
【佛学次第统编】
于他非有情计常者,略有六种:
一、计世界常 此有五种:
一、无终常 此人计世界无始。若有始则无因缘,如是后亦无穷。即常受身,是则无涅槃,此以无终为常「此义与佛说世间无尽相似而不同。」
二、十方无边常 此人计国土十方无边。若有边则因缘有尽,如是决定无边,无边故常「此义与佛说世界无量相似而不同。」
三、八方常 此人计国土上下无边。八方有边,如是八方有边,故八方常。
四、上下常 此人计国土八方无边。若上至有顶,下至十八地狱。皆属有边,如是上下有边,故上下常。
五、有始有边常 此人计世间常。初以求世间报本,不得其始。不得其始,则无中后,无中后故,则无世间。是故计世间必有始,有始故即有边,有边故常。
二、计方常 如方论师,计生灭皆由诸方,立方是常。
三、计风常 如风论师,计风能生杀成坏万物,立风是常。
四、计火常 如事火外道,计火为天口,能变异净不净物,立火是常。
五、计水常 如服水外道,计水是万物根本。水能生天地,上至阿迦尼吒天,下至阿鼻地狱,皆水为主,立水是常。
六、计虚空常 如口力论师,计虚空是万物因,立空是常。
于他非有情计常者,略有六种:
一、计世界常 此有五种:
一、无终常 此人计世界无始。若有始则无因缘,如是后亦无穷。即常受身,是则无涅槃,此以无终为常「此义与佛说世间无尽相似而不同。」
二、十方无边常 此人计国土十方无边。若有边则因缘有尽,如是决定无边,无边故常「此义与佛说世界无量相似而不同。」
三、八方常 此人计国土上下无边。八方有边,如是八方有边,故八方常。
四、上下常 此人计国土八方无边。若上至有顶,下至十八地狱。皆属有边,如是上下有边,故上下常。
五、有始有边常 此人计世间常。初以求世间报本,不得其始。不得其始,则无中后,无中后故,则无世间。是故计世间必有始,有始故即有边,有边故常。
二、计方常 如方论师,计生灭皆由诸方,立方是常。
三、计风常 如风论师,计风能生杀成坏万物,立风是常。
四、计火常 如事火外道,计火为天口,能变异净不净物,立火是常。
五、计水常 如服水外道,计水是万物根本。水能生天地,上至阿迦尼吒天,下至阿鼻地狱,皆水为主,立水是常。
六、计虚空常 如口力论师,计虚空是万物因,立空是常。
对于父母
【佛学次第统编】
长阿含经曰人子当以五事敬父母,云何为五?
一者、供养无乏 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
二者、凡所为先白父母 五者、不断父母所作正业
三者、父母所为恭顺无逆
善生子经说事父母五事:
一者、念家事 四者、供养
二者、修债负 五者、承父母之欢心
三者、解诫
六方礼经曰子事父母,当有五事:
一、当念治生 四、当念父母恩
二、早起令奴婢时作饭食 五、父母有病恐惧求医治之
三、勿增父母忧
长阿含经曰人子当以五事敬父母,云何为五?
一者、供养无乏 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
二者、凡所为先白父母 五者、不断父母所作正业
三者、父母所为恭顺无逆
善生子经说事父母五事:
一者、念家事 四者、供养
二者、修债负 五者、承父母之欢心
三者、解诫
六方礼经曰子事父母,当有五事:
一、当念治生 四、当念父母恩
二、早起令奴婢时作饭食 五、父母有病恐惧求医治之
三、勿增父母忧
妇对于夫
【佛学次第统编】
六方礼经曰妇事夫有五事:
一者、夫从外来,当起迎之。
二者、夫出不在,当炊蒸扫除待之。
三者、不得有淫心于外夫,虽被骂詈,亦不作色还骂。
四者、当用夫教诫,所有什物,不得藏匿。
五者、待夫休息,盖藏乃卧。
优婆塞戒经说妻对于夫,有十四事:
一、所作须尽心。 八、爱怜奴婢。
二、常作不懈怠。 九、善守护财物。
三、所作必有终。 十、善顺夫之教诲。
四、疾作不失时。 十一、夙兴夜寐。
五、常瞻视宾客。 十二、善求净食。
六、净其房舍卧具。 十三、善隐夫之恶。
七、爱敬而言语柔顺。 十四、善瞻视夫之病苦。
玉耶经曰:「佛告玉耶女,女人之法,无倚端正,而生憍慢。形貌端正,非真端正,唯心端正,人皆爱敬,是实端正。」为女人者:
一、应晚眠早起,修治家事,有美膳先进姑嫜夫主。
二、看护家物。
三、慎口忍耐而少瞋恚。
四、常戒慎如恐不及。
五、应一心恭敬姑嫜夫主,以尽孝道。
又有五种妇法:
一、如母之妇,爱夫如子故。 四、如婢之妇,事夫如主故。
二、如臣之妇,事夫如君故。 五、如夫之妇,亲昵同心唯形异故。
三、如妹之妇,事夫如兄故。
又云五事:
一、情无憍慢。 四、善待宾客。
二、善事内外。 五、善名称扬。
三、家室丰盈。
次有三恶法:
一、未暝已眠,日出不起,瞋对夫主,反目嫌骂。
二、好自饮啖,乃以恶食与姑嫜夫主,好色欺诈。
三、不念生活,好事嬉游,道及他人长短好丑,斗乱口舌,憎嫉亲族,为人所贱。
玉耶女既受佛教,心自惭愧,曰:「吾向愚痴,不知正法,所为皆邪,乞许受教。」即奉佛受三皈五戒。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曰:「阿那邠邸长者,为儿娶妇,颜貌端正,色若桃华。妇为波斯匿王大臣之女,以恃父故,不恭敬姑嫜夫婿,亦不事三宝。长者乃诣佛所,请佛垂教。翌日,佛到长者之家告新妇言:为人妇者,有四事,一、似母之妇,二、似亲之妇,三、似敌之妇,四、似婢之妇。
一、似母之妇者 承事夫主供养无乏。
二、似亲之妇者 见夫主无增减心,苦乐与共。
三、似敌之妇者 见夫则怀瞋恚,憎嫉夫主而不承事。
四、似婢之妇者 贤良之妇,见夫主忍言语,终不还报,恒有慈心。
事夫善者死生天上,恶者死入地狱。」善生女闻之大惭曰:「世尊,妾今愿为似婢之妇,遂归依三宝,为优婆夷。」
善生子经曰:「善作善成,取与必审。晨起夜息,事事必习。待其君子,问讯君子,辞气和,语言顺,正几席,洁饮食,勤念布施,供养丈夫,此妇之十四事也。夫妇睦宜,善法不衰。」
六方礼经曰妇事夫有五事:
一者、夫从外来,当起迎之。
二者、夫出不在,当炊蒸扫除待之。
三者、不得有淫心于外夫,虽被骂詈,亦不作色还骂。
四者、当用夫教诫,所有什物,不得藏匿。
五者、待夫休息,盖藏乃卧。
优婆塞戒经说妻对于夫,有十四事:
一、所作须尽心。 八、爱怜奴婢。
二、常作不懈怠。 九、善守护财物。
三、所作必有终。 十、善顺夫之教诲。
四、疾作不失时。 十一、夙兴夜寐。
五、常瞻视宾客。 十二、善求净食。
六、净其房舍卧具。 十三、善隐夫之恶。
七、爱敬而言语柔顺。 十四、善瞻视夫之病苦。
玉耶经曰:「佛告玉耶女,女人之法,无倚端正,而生憍慢。形貌端正,非真端正,唯心端正,人皆爱敬,是实端正。」为女人者:
一、应晚眠早起,修治家事,有美膳先进姑嫜夫主。
二、看护家物。
三、慎口忍耐而少瞋恚。
四、常戒慎如恐不及。
五、应一心恭敬姑嫜夫主,以尽孝道。
又有五种妇法:
一、如母之妇,爱夫如子故。 四、如婢之妇,事夫如主故。
二、如臣之妇,事夫如君故。 五、如夫之妇,亲昵同心唯形异故。
三、如妹之妇,事夫如兄故。
又云五事:
一、情无憍慢。 四、善待宾客。
二、善事内外。 五、善名称扬。
三、家室丰盈。
次有三恶法:
一、未暝已眠,日出不起,瞋对夫主,反目嫌骂。
二、好自饮啖,乃以恶食与姑嫜夫主,好色欺诈。
三、不念生活,好事嬉游,道及他人长短好丑,斗乱口舌,憎嫉亲族,为人所贱。
玉耶女既受佛教,心自惭愧,曰:「吾向愚痴,不知正法,所为皆邪,乞许受教。」即奉佛受三皈五戒。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曰:「阿那邠邸长者,为儿娶妇,颜貌端正,色若桃华。妇为波斯匿王大臣之女,以恃父故,不恭敬姑嫜夫婿,亦不事三宝。长者乃诣佛所,请佛垂教。翌日,佛到长者之家告新妇言:为人妇者,有四事,一、似母之妇,二、似亲之妇,三、似敌之妇,四、似婢之妇。
一、似母之妇者 承事夫主供养无乏。
二、似亲之妇者 见夫主无增减心,苦乐与共。
三、似敌之妇者 见夫则怀瞋恚,憎嫉夫主而不承事。
四、似婢之妇者 贤良之妇,见夫主忍言语,终不还报,恒有慈心。
事夫善者死生天上,恶者死入地狱。」善生女闻之大惭曰:「世尊,妾今愿为似婢之妇,遂归依三宝,为优婆夷。」
善生子经曰:「善作善成,取与必审。晨起夜息,事事必习。待其君子,问讯君子,辞气和,语言顺,正几席,洁饮食,勤念布施,供养丈夫,此妇之十四事也。夫妇睦宜,善法不衰。」
夫对于妻
【佛学次第统编】
六方礼经曰夫视妇以五事:
一者、出入当敬妇。
二者、饮食之以时节,与之衣被。
三者、当给与金银珠玑。
四者、家中所有多少,悉用付之。
五者、于外不得畜邪傅御(傅御即妾御也)。
善生子经曰夫当以五事安养其妇。五事者:
一、正心敬之。 四、时与衣食。
二、无有恨意。 五、时给宝饰。
三、无有他情。
优婆塞戒经,谓人于妻,当供给衣服饮食卧具汤茶服饰严身之具等,常使妻之心不恼,随贫富而辨其意,并使妻不怀疑心。
六方礼经曰夫视妇以五事:
一者、出入当敬妇。
二者、饮食之以时节,与之衣被。
三者、当给与金银珠玑。
四者、家中所有多少,悉用付之。
五者、于外不得畜邪傅御(傅御即妾御也)。
善生子经曰夫当以五事安养其妇。五事者:
一、正心敬之。 四、时与衣食。
二、无有恨意。 五、时给宝饰。
三、无有他情。
优婆塞戒经,谓人于妻,当供给衣服饮食卧具汤茶服饰严身之具等,常使妻之心不恼,随贫富而辨其意,并使妻不怀疑心。
仆对于主
【佛学次第统编】
长阿含经曰僮使复以五事奉事其主,云何为五?
一者、早起 四者、作务以次
二者、为事周密 五者、称扬主名
三者、不与不取
长阿含经曰僮使复以五事奉事其主,云何为五?
一者、早起 四者、作务以次
二者、为事周密 五者、称扬主名
三者、不与不取
主对于仆
【佛学次第统编】
长阿含经曰善生,主于僮使,当以五事悯念,云何为五?
一者、随能使役 四者、病与医药
二者、饮食随时 五者、纵其休暇
三者、赐劳随时
长阿含经曰善生,主于僮使,当以五事悯念,云何为五?
一者、随能使役 四者、病与医药
二者、饮食随时 五者、纵其休暇
三者、赐劳随时
四事──菩萨四事入于法门
【三藏法数】
(出大宝积经)
〔一、入禅思门〕,谓菩萨说法开导众生,必先入定,思惟观其根器或大或小;大者即说大法,小者即说小法。方便随宜,称机合道,是为入禅思门。(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入智慧门〕,谓菩萨说法,以智慧照了,于诸章句义理,通达无碍,悉令一切众生,悟解明了,破诸痴暗,生法喜心,是为入智慧门。
〔三、入总持门〕,谓菩萨入诸善法,持令不忘;遮诸恶法,持令不生。于诸众生,运大慈与乐之心,即持善也;起大悲拔苦之心,即遮苦也,是为入总持门。
〔四、入辩才门〕,谓菩萨于诸佛法之义,分明决了,辩说无碍,开发一切众生之心,令得皆入正道,是为入辩才门。
(出大宝积经)
〔一、入禅思门〕,谓菩萨说法开导众生,必先入定,思惟观其根器或大或小;大者即说大法,小者即说小法。方便随宜,称机合道,是为入禅思门。(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入智慧门〕,谓菩萨说法,以智慧照了,于诸章句义理,通达无碍,悉令一切众生,悟解明了,破诸痴暗,生法喜心,是为入智慧门。
〔三、入总持门〕,谓菩萨入诸善法,持令不忘;遮诸恶法,持令不生。于诸众生,运大慈与乐之心,即持善也;起大悲拔苦之心,即遮苦也,是为入总持门。
〔四、入辩才门〕,谓菩萨于诸佛法之义,分明决了,辩说无碍,开发一切众生之心,令得皆入正道,是为入辩才门。
智慧于境无碍
【三藏法数】
境即法界之理也。谓菩萨以平等智,證于法界之理,理事融通,无有障碍,故名智慧于境无碍。
境即法界之理也。谓菩萨以平等智,證于法界之理,理事融通,无有障碍,故名智慧于境无碍。
于无始众生发愿一阐提
【三藏法数】
谓世间众生,穷劫有之,无有初始,故名无始众生。菩萨发愿度诸众生,以本愿力,现为阐提。故楞伽经云:菩萨以本愿方便,不般涅槃,是名于无始众生发愿一阐提。
谓世间众生,穷劫有之,无有初始,故名无始众生。菩萨发愿度诸众生,以本愿力,现为阐提。故楞伽经云:菩萨以本愿方便,不般涅槃,是名于无始众生发愿一阐提。
一切有形,悉至于空
【三藏法数】
谓众生愚惑,不知一切有形相者,终归于空,反计为有。如来说法,为断此计,故曰一切有形,悉至于空。
谓众生愚惑,不知一切有形相者,终归于空,反计为有。如来说法,为断此计,故曰一切有形,悉至于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