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下马陵(下马陵)  拼音:xià mǎ líng
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南方的咸宁县。因汉代学者董仲舒埋葬于此,其学生门人至此皆下马以示追念。故本地称为「下马陵」。但下马音似虾蟆,后人语讹误为「虾蟆陵」。在唐代以出名妓及美酒而闻名。
《漢語大詞典》:徐戎
(1).古族名。东夷之一。 夏 至 周 分布于今 淮河 中下游。 周 初建立 徐国 ,在东夷中最称强大,曾数次联合 淮 夷等抗 周 。 春秋 时曾为 楚 所败, 周敬王 八年(公元前512年)为 吴国 所并。书·费誓:“徂兹 淮 夷, 徐 戎并兴。” 孔 传:“今往征此 淮浦 之夷, 徐州 之戎并起为寇。”
(2).泛指异族。 宋 岳珂 桯史·献陵疏文:“万乘墨縗,将御 徐 戎之难;六军縞素,咸声 义帝 之寃。”此指 金 人。
《漢語大詞典》:释种(釋種)
(1).佛教创始者 释迦牟尼 是古 印度 释迦 族人,简称为“释种”。后亦泛指佛教信徒。 唐 虞世南 《破邪论序》:“既学博而心下,亦守卑而调高,实 释 种之梁栋,人生之羽仪者也。” 唐 刘禹锡 《送僧元暠南游》诗引:“万姓归佛,尽为 释 种,如河入海,无復水名。”
(2).即 塞 种。古族名。公元前第二世纪以前分布于今 伊犁河 流域及 伊塞克湖 附近一带,前第二世纪前期因 大月氏 人西迁,侵入其地,一部分南下征服 罽宾 等地,一部分留居故地者后与新侵入的 乌孙 人混合。汉书·张骞传“ 月氏 已为 匈奴 所破,西击 塞 王” 唐 颜师古 注:“塞,音先得反。 西域 国名,即佛经所谓 释 种者。塞、释声相近,本一姓耳。”
《國語辭典》:直隶(直隸)  拼音:zhí lì
1.直接隶属。《明史。卷四○。地理志一》:「洪武初,建都江表,革元中书省,以京畿应天诸府直隶京师。」
2.河北省的旧名。参见「河北省」条。
《漢語大詞典》:八番
元 代对居住于今 贵州省 贵阳 、 惠水 一带少数民族的总称。包括 小龙番 、 大龙番 、 卧龙番 、 程番 、 洪番 、 方番 、 石番 和 卢番 。 元 至元 十六年(1279年)于其地设 八番 罗甸 等军民宣慰使司。元史·兵志二:“命万户 刘得禄 以军五千人,镇守八番。”
《漢語大詞典》:白蛮(白蠻)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一个部落。分布于今 云南省 滇池 、 洱海 地区及 四川省 南部。 唐 时其首领参加了 南诏 政权。 后晋 天福 二年(公元937年),首领 段氏 在 云南 建立了 大理国 。 白蛮 中居今 洱海 地区者,与今白族有亲缘关系。 唐 杜甫 《秋风》:“要路何日罢长戟,战自 青羌 连 白蛮 。”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东谢蛮:“ 东谢蛮 ,其地在 黔州 之西数百里,南接 守宫獠 ,西连 夷子 ,北至 白蛮 。” 宋 苏轼 《答任师中家汉公》诗:“威行 乌 白蛮 ,解辫请冠裾。”
《國語辭典》:格诗(格詩)  拼音:gé shī
1.五、七言古体诗。在白居易的《长庆集。后集》中,特别标举格诗一目,以别于律诗。宋。洪迈《容斋续笔。卷一。唐人诗不传》:「白乐天作〈元宗简集序〉云:『著格诗一百八十五,律诗五百九。』至悼其死,曰:『遗文三十轴,轴轴金玉声。』」
2.在科举中作为标准规格的诗。《旧五代史。卷九二。晋书。列传。李怿》:「学士窦梦徵、张砺辈撰格诗、格赋各一,送中书,宰相未以为允。」
《漢語大詞典》:团城(團城)
古建筑。位于今 北京市 故宫西北、北海以南的低丘上,因周围有圆形城垣,故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殿宇始建于 金 , 元 以后屡有增修。团城中, 承光殿 内有玉佛,殿前有整块玉石雕成的 元 代玉瓮,生动细致。
《漢語大詞典》:黑水洋
宋 元 以来我国航海者对于今 黄海 分别称之为 黄水洋 、 青水洋 、 黑水洋 。大致 长江 口以北至 淮河 口海面含沙较多,水呈黄色,称为 黄水洋 ;北纬34°东经122°附近一带海水较浅,水呈绿色,称为 青水洋 ;北纬32°-36°、东经123°以东一带海水较深,水呈蓝色,称为 黑水洋 。
《漢語大詞典》:居稽
谓居于今世而求合于古代。指怀古。语本礼记·儒行:“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 郑玄 注:“稽,犹合也,古人与合则不合於今人也。” 清 刘大櫆 《程易田诗序》:“念长与诸君子游处,不可得矣。居稽也,弦诵也,欣欣而忘其倦也。”
《漢語大詞典》:朱提银(朱提銀)
古代的一种优质白银。因产于今 云南 昭通县 境内之 朱提山 ,故称。汉书·食货志下:“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直千,是为银货二品。”
《國語辭典》:碧螺春  拼音:bì luó chūn
一种绿茶。色泽青翠,香味浓郁。原产于江苏省洞庭东山的碧螺峰上,因其叶遇热会散发异香,故当地土人称为「吓杀人香」。清康熙年间,圣祖游幸太湖,抚臣宋荦曾以此茶进,帝因其名不雅驯,遂改称为「碧螺春」。也称为「碧萝春」。
《国语辞典》:偪阳(偪阳)  拼音:fú yáng
1.国名。春秋时的小国,位于今山东省峄县。《左传。襄公十年》:「夏五月甲午,遂灭偪阳。」晋。杜预。注:「偪阳,妘姓国,今彭城传阳县也。」
2.复姓。
《漢語大詞典》:附国(附國)
(1).古部落名。分布于今 四川 西部和 昌都 地区。 隋 唐 时居民约两万户,从事农业为主,垒石为碉房,以皮船渡河。 隋 大业 四年(公元608年)其王遣使朝贡。 唐 初为 吐蕃 所并。北史·附国传:“ 附国 者, 蜀郡 西北二千餘里,即 汉 之西南夷也…… 大业 四年,其王遣使 素福 等八人入朝。”
(2).附庸。魏书·崔玄伯传:“詔羣臣及附国渠帅皆会葬,自亲王以外,尽令拜送。”
《漢語大詞典》:龙尾石(龍尾石)
石名。产于今 江西省 婺源县 龙尾山 。乃制上品砚之材料。 宋 苏易简 文房四谱卷三:“今 歙州 之山有石,俗谓之龙尾石。匠铸之砚,其石黑,亚於端。”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四》:“ 新安 龙尾石,性皆润泽,色俱苍黑縝密,可以敌玉,滑腻而能起墨,以之为研,故世所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