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金士林,原名芾,字绍南,号二木,休宁人,乾隆诸生,著《二木诗集》。
《骈字类编》:二木
唐 喻凫 广德官舍二松 杨公休簿领,二木日坚牢。
分类:二木
《国语辞典》:十二木表法  拼音:shí èr mù biǎo fǎ
罗马于西元前四五○年,参考雅典的法律而订立《十二木表法》,也称为《十二铜表法》。为罗马最早的成文法。现代各国法律的许多根本原则,皆本之于此。其中最重要的观念有「任何人在被證明为有罪之前均应视为无辜」、「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等。
《漢語大詞典》:十二木卡姆
维吾尔族传统的十二套大型套曲。广泛流传于 天山 南北各地。包括序歌、叙诵歌曲、叙事组歌、舞蹈组歌、间奏曲等。体裁多样,节奏生动,曲调极为丰富。建国后,根据著名艺人 吐尔地阿洪 (1881-1956年)演唱的录音,记谱整理,辑成《十二木卡姆》一书,于1960年出版。“木卡姆”一词,源自阿拉伯语,原意为“最高的位置”,转义为“大型套曲”;也可能来自波斯语muq歌加突厥语an歌。
《漢語大詞典》:梧楸
梧桐与楸树。二木皆逢秋而早凋。《楚辞·九辩》:“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朱熹 集注:“梧桐,楸梓,皆早凋。” 南朝 梁 鲍泉 《秋日》诗:“露色已成霜,梧楸欲半黄。” 唐 刘禹锡 《秋声赋》:“至若松竹含韵,梧楸蚤脱;惊綺疏之晓吹,堕碧砌之凉月。” 宋 秦观 《春日杂兴》诗之二:“璧月鉴廉櫳,珠星络梧楸。”
《漢語大詞典》:桑谷(桑穀)
二木名。古时迷信以桑穀生于朝为不祥。书·咸有一德《〈亡书〉序》:“ 伊陟 相 大戊 , 亳 有祥,桑穀共生于朝。” 孔颖达 疏:“桑穀二木,共生於朝。朝非生木之处,是为不善之徵。”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北燕·冯跋:“桑穀生朝, 太戊 修德而 殷 道兴。” 唐 独孤及 《谏表》:“彼 太戊 桑穀, 宋景 荧惑,焉足为陛下道哉。”
《漢語大詞典》:枌梓
(1).二木名。泛指桂木。《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随山疏濬潭,傍巖蓺枌梓。” 李周翰 注:“枌,榆;梓,木名。”
(2).指故里。 唐 高适 《宋中送族侄式颜时张大夫贬括州使人召式颜遂有此作》诗:“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唐 皎然 《早春书怀寄少府仲宣》诗序:“予故里在 长城 卞山 。昔岁属狂寇陷没 江 左,亲故离散,永望枌梓,不觉伤怀。” 清 黄宗羲 《黄季真墓志铭》:“ 蓝水蜀山 ,环吾枌梓。”
《漢語大詞典》:杞楠
二木名。杞与柟,皆佳木。借指良才。 唐 杜甫 《楼上》诗:“恋闕劳肝肺,论材媿杞柟。”
《漢語大詞典》:枌槚
二木名。多种在墓地。《文选·谢灵运〈过始宁墅〉诗》:“挥手告乡曲,三载期归旋,且为树枌檟,无令孤愿言。” 吕向 注:“枌檟,木名。谓乡人云:为我树此木於坟之上。” 明 何景明 《拟古诗》之十一:“昔时千室邑,今为百年墟。郛郭蔽枌檟,狐兔翔城隅。”
《漢語大詞典》:檀柘
檀树与柘树。二木质地坚韧,皆为良材,可做弓干。管子·山国轨:“有竹箭檀柘之壤。” 汉 桓宽 盐铁论·殊路:“今 仲由 、 冉求 ,无檀柘之材, 隋 和 之璞。”
二木
【佛学大辞典】
(譬喻)(参见:三草二木)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文句)
〔一、大树〕,大树喻别教菩萨也。谓此教菩萨,于法华会上,闻说一乘之法,受记作佛,普度一切众生。如彼大树,蒙一雨所润,而得增长,敷荣郁茂,则能普覆一切,是名大树。
〔二、小树〕,小树喻通教菩萨也。谓此教菩萨,亦于法华会上,闻说一乘之法,受记作佛。而不及别教菩萨根器之大,化用之广,是名小树。
三草二木
【佛学大辞典】
(譬喻)法华经药草喻品所说。以譬五乘之机类:「一切众生闻我法者,随力所受,住于诸地,或处人天转轮圣王释梵诸王,是小药草。知无漏法,能得涅槃,起六神通,及得三明,独处山林,常行禅定,得缘觉證,是中药草。求世尊处,我当作佛行精进定,是上药草。又诸佛子,专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决定无疑,是名小树。安住神通,转不退轮,度无量亿百千众生,如是菩萨名为大树。」以此配于通途之五乘(五乘有通别二种),则如图。然菩萨乘中之大草二木,诸宗各依其字义,解释不同。天台如其次第配于藏通别三教之菩萨,而摄圆教之菩萨,然则三草二木即五乘,但示方便乘之机之差别耳。见法华文句七。嘉祥以大草二木如其次第配于三僧祇之菩萨。初地以前之菩萨为大草,至七地为小树,八地已上为大树。见法华义疏。慈恩以大草与二木为总别,大草者,对于人天二乘,总名菩萨为大草。二木者,更分别大草,以地前为小树,地上为大树。见法华玄赞七。又慈恩以此配于五性各别之三无二有,三草配于无性与定性声闻,定性缘觉之三者,二木为不定性菩萨与定性二者。见法华玄赞。
三草二木
【佛学大辞典】
(譬喻)法华经药草喻品所说。以譬五乘之机类:「一切众生闻我法者,随力所受,住于诸地,或处人天转轮圣王释梵诸王,是小药草。知无漏法,能得涅槃,起六神通,及得三明,独处山林,常行禅定,得缘觉證,是中药草。求世尊处,我当作佛行精进定,是上药草。又诸佛子,专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决定无疑,是名小树。安住神通,转不退轮,度无量亿百千众生,如是菩萨名为大树。」以此配于通途之五乘(五乘有通别二种),则如图。然菩萨乘中之大草二木,诸宗各依其字义,解释不同。天台如其次第配于藏通别三教之菩萨,而摄圆教之菩萨,然则三草二木即五乘,但示方便乘之机之差别耳。见法华文句七。嘉祥以大草二木如其次第配于三僧祇之菩萨。初地以前之菩萨为大草,至七地为小树,八地已上为大树。见法华义疏。慈恩以大草与二木为总别,大草者,对于人天二乘,总名菩萨为大草。二木者,更分别大草,以地前为小树,地上为大树。见法华玄赞七。又慈恩以此配于五性各别之三无二有,三草配于无性与定性声闻,定性缘觉之三者,二木为不定性菩萨与定性二者。见法华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