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257,分1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一大事因缘
一切如来摩诃菩提金刚坚牢不空最胜成就种种事业三昧
一段事
二事非行
七事随身
七事断灭宗
七胜事
八事随身
十三事法
理事无碍十门
十事经
十事功德
十事非法
十诵僧尼要事羯磨
佛类词典
一大事一大事因缘
一切如来摩诃菩提金刚坚牢不空最胜成就种种事业三昧
一段事
二事非行
七事随身
七事断灭宗
七胜事
八事随身
十三事法
理事无碍十门
十事经
十事功德
十事非法
十诵僧尼要事羯磨
一大事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开显实相妙理之事业,开示佛知见之事业也。一大者,实相之妙理,谓佛知见,即法华之妙法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文句四上曰:「一则一实相也,非五非三,非七非九,故言一也。其性广博,博五三七九,故名为大。诸佛出世之仪式,故名为事。」止观一下曰:「云何为一?一实不虚故,一道清净故,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故,云何为大?其性广博,多所含容(乃至)事者十方三世佛之仪式,以此自成佛道,以此化度众生,故名为事。」玄赞三曰:「大事体即智见,诸佛出世,为此大事,四义明之,谓开示悟入。」又,人之生死谓为大事。善导之临终正念诀曰:「世之大事,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乃属后生,一念若错,便堕轮回。」
【佛学常见辞汇】
1。一个伟大的事业,也就是向众生开示宇宙人生真理,以令众生转迷成悟和了脱生死的伟大事业。2。指人的生死大事。
(术语)开显实相妙理之事业,开示佛知见之事业也。一大者,实相之妙理,谓佛知见,即法华之妙法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文句四上曰:「一则一实相也,非五非三,非七非九,故言一也。其性广博,博五三七九,故名为大。诸佛出世之仪式,故名为事。」止观一下曰:「云何为一?一实不虚故,一道清净故,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故,云何为大?其性广博,多所含容(乃至)事者十方三世佛之仪式,以此自成佛道,以此化度众生,故名为事。」玄赞三曰:「大事体即智见,诸佛出世,为此大事,四义明之,谓开示悟入。」又,人之生死谓为大事。善导之临终正念诀曰:「世之大事,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乃属后生,一念若错,便堕轮回。」
【佛学常见辞汇】
1。一个伟大的事业,也就是向众生开示宇宙人生真理,以令众生转迷成悟和了脱生死的伟大事业。2。指人的生死大事。
一大事因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为一大事之因缘。文句四上曰:「众生有此机,感佛名因,佛乘机而应,故名为缘,是为出世本意。」
【佛学常见辞汇】
佛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此一大事因缘,即为了化度众生的因缘。法华经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
一即一实相也。其性广博,故名为大。如来出世度生之仪式,故名为事。众生具此实相而能成机感佛,故名为因。如来證此实相而能起应度生,故名为缘。一切如来出现于世,皆为开示一切众生本有实相,令其咸得悟入佛之知见。舍此则非如来出世本怀,经云:如来惟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是也。
(术语)为一大事之因缘。文句四上曰:「众生有此机,感佛名因,佛乘机而应,故名为缘,是为出世本意。」
【佛学常见辞汇】
佛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此一大事因缘,即为了化度众生的因缘。法华经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
一即一实相也。其性广博,故名为大。如来出世度生之仪式,故名为事。众生具此实相而能成机感佛,故名为因。如来證此实相而能起应度生,故名为缘。一切如来出现于世,皆为开示一切众生本有实相,令其咸得悟入佛之知见。舍此则非如来出世本怀,经云:如来惟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是也。
一切如来摩诃菩提金刚坚牢不空最胜成就种种事业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北方不空成就佛之三摩地。见摄真实经上。
(术语)称北方不空成就佛之三摩地。见摄真实经上。
一段事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本体上之姿。此相自天地未成以前至崩坏以后,犹存续无始无终者。虽至于圣境亦无得。虽往于凡夫,亦不失底一大事也。云门禅师曰:自古至今,祇是一段事,无是无非,无得无失,无生与未生。古人到这里,放一线道,有出有入。
(术语)谓本体上之姿。此相自天地未成以前至崩坏以后,犹存续无始无终者。虽至于圣境亦无得。虽往于凡夫,亦不失底一大事也。云门禅师曰:自古至今,祇是一段事,无是无非,无得无失,无生与未生。古人到这里,放一线道,有出有入。
二事非行
【佛学大辞典】
(名数)指樗蒲围棋与种种歌舞伎乐。律宗所谈。
(名数)指樗蒲围棋与种种歌舞伎乐。律宗所谈。
七事随身
【佛学大辞典】
(名数)常持者。三衣,钵,香合,拂子,尼师檀,纸被,浴具也。见诸乘法数。
(名数)常持者。三衣,钵,香合,拂子,尼师檀,纸被,浴具也。见诸乘法数。
七事断灭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言人死后皆断灭七事也。(参见:断见)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言人死后皆断灭七事也。(参见:断见)
七胜事
【佛学大辞典】
(杂语)如来胜于他众生之七种也。身胜,法住胜,智胜,具足胜,行处胜,不可思议胜,解脱胜是也。
(杂语)如来胜于他众生之七种也。身胜,法住胜,智胜,具足胜,行处胜,不可思议胜,解脱胜是也。
八事随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行事钞上三曰:「善见云:佛度五比丘已,有三衣、钵盂、坐具、漉水袋、针线、斧子八事随身。」
(术语)行事钞上三曰:「善见云:佛度五比丘已,有三衣、钵盂、坐具、漉水袋、针线、斧子八事随身。」
十三事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出家人宜务之十三行法,乞食四法(住正戒,住正威仪,住正命,住正觉),威仪四法(依法,依时,依处,依次),离烦恼五事(离贪,离瞋,离取著,离粗犷,离憍慢)是也。
【三藏法数】
〔一、住正戒〕,谓出家之人,入于聚落乞食,当收摄身心,安住正戒,勿令毁犯也。
〔二、住正威仪〕,谓出家之人,乞食之时,当须正其容貌,端其威仪,令一切人生敬信心也。
〔三、住正命〕,谓出家之人,当依佛制,乞食自活,资身进道,离于五种邪命之食也。(五邪命者:诈现异相,自说功能,占相吉凶,高声现威,说所得利,以动人心也。)
〔四、住正觉〕,谓出家之人,当须觉了身为苦本,甚可厌恶。为正道故,而行乞食,随得支身,以除饥渴,勿令多贪,妨进道业也。(已上乞食四事。)
〔五、依法〕,谓出家之人,或于道场中经行,或于聚落内乞食,当须行步徐缓,遵其法则也。
〔六、依时〕,谓出家之人,当念无常迅速,昼夜深自警悟,不可眠卧,妨损道业。遗教经云: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是也。
〔七、依处〕,谓出家之人,欲求寂静无为之乐,当离愦(古对切)闹之处,独处闲居,思灭苦本也。
〔八、依次〕,谓出家之人,于大众中,当依戒腊,资次而坐,勿令搀越。梵网经云: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是也。(已上威仪四事。)
〔九、离贪〕,谓出家之人,已住正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五欲之害,甚于毒蛇,不应贪著也。(五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十离瞋〕,谓出家之人,当以慈悲为本,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无令瞋恨。瞋之为害,甚于猛火,常当防护,勿令得入也。
〔十一、离取著〕,谓出家之人,常以智慧观察己身及以外物,皆悉虚幻,不应妄取执著。遗教经云: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及诸财宝,皆当远离。是也。
〔十二、离粗犷〕,谓出家之人,当须柔软和顺,以成清雅之德,不应粗暴猛犷,有失和敬之仪也。(和敬者,谓外同他善,内自谦卑也。)
〔十三、离憍慢〕,谓出家之人,当须谦敬卑下,折己慢幢,精进修道,不应自恃有德,憍傲侮慢,贡高于人也。(已上离烦恼五事。)
(名数)出家人宜务之十三行法,乞食四法(住正戒,住正威仪,住正命,住正觉),威仪四法(依法,依时,依处,依次),离烦恼五事(离贪,离瞋,离取著,离粗犷,离憍慢)是也。
【三藏法数】
〔一、住正戒〕,谓出家之人,入于聚落乞食,当收摄身心,安住正戒,勿令毁犯也。
〔二、住正威仪〕,谓出家之人,乞食之时,当须正其容貌,端其威仪,令一切人生敬信心也。
〔三、住正命〕,谓出家之人,当依佛制,乞食自活,资身进道,离于五种邪命之食也。(五邪命者:诈现异相,自说功能,占相吉凶,高声现威,说所得利,以动人心也。)
〔四、住正觉〕,谓出家之人,当须觉了身为苦本,甚可厌恶。为正道故,而行乞食,随得支身,以除饥渴,勿令多贪,妨进道业也。(已上乞食四事。)
〔五、依法〕,谓出家之人,或于道场中经行,或于聚落内乞食,当须行步徐缓,遵其法则也。
〔六、依时〕,谓出家之人,当念无常迅速,昼夜深自警悟,不可眠卧,妨损道业。遗教经云: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是也。
〔七、依处〕,谓出家之人,欲求寂静无为之乐,当离愦(古对切)闹之处,独处闲居,思灭苦本也。
〔八、依次〕,谓出家之人,于大众中,当依戒腊,资次而坐,勿令搀越。梵网经云: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是也。(已上威仪四事。)
〔九、离贪〕,谓出家之人,已住正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五欲之害,甚于毒蛇,不应贪著也。(五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十离瞋〕,谓出家之人,当以慈悲为本,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无令瞋恨。瞋之为害,甚于猛火,常当防护,勿令得入也。
〔十一、离取著〕,谓出家之人,常以智慧观察己身及以外物,皆悉虚幻,不应妄取执著。遗教经云: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及诸财宝,皆当远离。是也。
〔十二、离粗犷〕,谓出家之人,当须柔软和顺,以成清雅之德,不应粗暴猛犷,有失和敬之仪也。(和敬者,谓外同他善,内自谦卑也。)
〔十三、离憍慢〕,谓出家之人,当须谦敬卑下,折己慢幢,精进修道,不应自恃有德,憍傲侮慢,贡高于人也。(已上离烦恼五事。)
理事无碍十门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于事(现象)、与理(本体)之关系立十门:一理偏于事,一、真法界之理遍在一切之事法,虽理无分限,事有分限,而事既即于理,则亦无分限,故一一微尘具足真理。二、事遍于理,理既遍于事,事亦遍于理,以有分限之事,具无分限之理,故遍在一微尘法界。三、依理成事,依真如之理,成世间之事,事无别体,全揽理而成,如波依于水,水全成波也。四、事能显理,理无形相,即事而明,事既依理而成,则理乃依事而显,如波相尽而水体全显也。五、以理夺事,事相既虚,全体是理,故一切之事法不可得。般若心经所谓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是也。六、事能隐理,真理既随缘而成事相,遂今事显而理不现,如水之成波,波显水隐也。经所谓法身转五道名曰众是也。七、真理即是,真如之理性即是事相。真如之外,非有事相,如水即是波,波之外别无水。般若心经所谓空即是色是也。八、事法即理,世间一切事法本无自性,皆由因缘会集而有,举体即是真性,真性之外无事法,般若心经所谓色即是空是也。九、真理非事,事即真理,而非是事,盖理为真而绝诸相,事为妄而带差别,真妄既异。故即妄之真异于妄。如水之湿性。即非波之动相也。十、事法非理,为全理之事,而非是理,盖理性平等,事相差别也。性相既异,故举体全为事,而事相宛然,如波之动相。非是水之湿性也。说见华严大疏二。
(名数)于事(现象)、与理(本体)之关系立十门:一理偏于事,一、真法界之理遍在一切之事法,虽理无分限,事有分限,而事既即于理,则亦无分限,故一一微尘具足真理。二、事遍于理,理既遍于事,事亦遍于理,以有分限之事,具无分限之理,故遍在一微尘法界。三、依理成事,依真如之理,成世间之事,事无别体,全揽理而成,如波依于水,水全成波也。四、事能显理,理无形相,即事而明,事既依理而成,则理乃依事而显,如波相尽而水体全显也。五、以理夺事,事相既虚,全体是理,故一切之事法不可得。般若心经所谓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是也。六、事能隐理,真理既随缘而成事相,遂今事显而理不现,如水之成波,波显水隐也。经所谓法身转五道名曰众是也。七、真理即是,真如之理性即是事相。真如之外,非有事相,如水即是波,波之外别无水。般若心经所谓空即是色是也。八、事法即理,世间一切事法本无自性,皆由因缘会集而有,举体即是真性,真性之外无事法,般若心经所谓色即是空是也。九、真理非事,事即真理,而非是事,盖理为真而绝诸相,事为妄而带差别,真妄既异。故即妄之真异于妄。如水之湿性。即非波之动相也。十、事法非理,为全理之事,而非是理,盖理性平等,事相差别也。性相既异,故举体全为事,而事相宛然,如波之动相。非是水之湿性也。说见华严大疏二。
十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舍卫国王梦十事经之略名。
(经名)舍卫国王梦十事经之略名。
十事功德
【佛学大辞典】
(名数)菩萨修行涅槃经者得十事之功德也:一、第一功德有五事,得闻所不能开者。(中略)断疑惑之心慧心正直,能知如来之密义也。二、第二功德有五事:得、见、闻、到、知也。三、第三功德有三事:得第一义慈,得菩萨所缘之慈,得菩萨无缘之慈。四、第四功德有十事:根深而难倾动,生自身决定之想,见福田及非福田,修净佛土,灭除有馀,断除业缘,修净净身,了知诸缘,离诸怨敌,断除二边。五、第五功德有五事果:诸根完具,边地不生,诸天爱念,常为天魔沙门婆罗门等所恭敬,得宿命智。六、第六功德有一事:得金刚三昧,安住此中,悉能破散一切诸法,见一切法皆是无常,皆是动相,恐怖之因缘病苦,念念灭坏,而无有真实。七、第七功德有四种之法:为大涅槃之近因,善友亲近,专心听法,系念思惟,如法修行。八、第八功德有五事:断除五事,断除色受想行识之五阴,而不见其相,远离五事,远离身等五见,成就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六法,修习知定,寂定,身心受快乐定,无乐定,首楞严定五种禅定,守护菩提心,菩萨守护此菩提心,犹如世人守护一事。九、第九功德初发之五事:悉能成就,信,直心,戒,亲近善友,多闻是也。十、第十功德有一事,菩萨修习三十七品入于大涅槃之常乐我净,为诸众生分别解说大涅槃经,显示佛性,自南本涅槃经十九至已下二十四皆广说之。
(名数)菩萨修行涅槃经者得十事之功德也:一、第一功德有五事,得闻所不能开者。(中略)断疑惑之心慧心正直,能知如来之密义也。二、第二功德有五事:得、见、闻、到、知也。三、第三功德有三事:得第一义慈,得菩萨所缘之慈,得菩萨无缘之慈。四、第四功德有十事:根深而难倾动,生自身决定之想,见福田及非福田,修净佛土,灭除有馀,断除业缘,修净净身,了知诸缘,离诸怨敌,断除二边。五、第五功德有五事果:诸根完具,边地不生,诸天爱念,常为天魔沙门婆罗门等所恭敬,得宿命智。六、第六功德有一事:得金刚三昧,安住此中,悉能破散一切诸法,见一切法皆是无常,皆是动相,恐怖之因缘病苦,念念灭坏,而无有真实。七、第七功德有四种之法:为大涅槃之近因,善友亲近,专心听法,系念思惟,如法修行。八、第八功德有五事:断除五事,断除色受想行识之五阴,而不见其相,远离五事,远离身等五见,成就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六法,修习知定,寂定,身心受快乐定,无乐定,首楞严定五种禅定,守护菩提心,菩萨守护此菩提心,犹如世人守护一事。九、第九功德初发之五事:悉能成就,信,直心,戒,亲近善友,多闻是也。十、第十功德有一事,菩萨修习三十七品入于大涅槃之常乐我净,为诸众生分别解说大涅槃经,显示佛性,自南本涅槃经十九至已下二十四皆广说之。
十事非法
【佛学大辞典】
(故事)佛灭后一百年,比舍离地方比丘称十个非法,因而引起第二结集之问题也。元来之性质,乃关于律者。(参见:秘法)
(故事)佛灭后一百年,比舍离地方比丘称十个非法,因而引起第二结集之问题也。元来之性质,乃关于律者。(参见:秘法)
秘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通别之二称。通称行于密教。护摩念诵之总名也,不显露示人。故曰秘法。别称分大法、准大法、秘法、通途法之四段,而第三段之别目也。苏悉地法,五秘密法等之传法,许于灌顶已后者,总曰秘法。
【佛学常见辞汇】
秘教的修法,因秘教的修法很秘密,不随便公开示人。
(术语)有通别之二称。通称行于密教。护摩念诵之总名也,不显露示人。故曰秘法。别称分大法、准大法、秘法、通途法之四段,而第三段之别目也。苏悉地法,五秘密法等之传法,许于灌顶已后者,总曰秘法。
【佛学常见辞汇】
秘教的修法,因秘教的修法很秘密,不随便公开示人。
十诵僧尼要事羯磨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诵羯磨比丘要用之异名。
(书名)十诵羯磨比丘要用之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