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事件  拼音:shì jiàn
1.事情、事项。宋。司马光 论两浙不宜添置弓手状:「臣谨条列添置弓手不便事件如左,伏维圣恩省察,少加详择焉。」程乙本《红楼梦》第五八回:「将他腾挪出来,协理荣宁两处事件。」
2.物品、器具。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赏雪》:「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这里大郎与文姬父女两个,互相安慰,把家中事件,收拾并叠。」
3.鸟兽类的肠、胃、脏、腑等物。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三。天晓诸人出市》:「御街铺店,闻钟而起,卖早市点心,如煎白肠、羊鹅事件。」也称为「事件儿」。
《漢語大詞典》:事目
(1).名目;事项。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今府中闕一任,欲以卿补之。事目将定,莫復为言。”新唐书·李峤传:“今所察按,準 汉 六条而推广之,则无不包矣,乌在多张事目也?” 明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雍也篇二七:“上与非上,不可在事目上分。”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书教上:“夫春秋不能舍《传》而空存其事目。”
(2).摘要;事情的概况。 宋 胡太初 昼帘绪论·听讼:“令每遇决一事,案牘纷委,惮於徧閲,率令吏摘撮供具,谓之事目。” 宋 马永卿 《元城语录》卷中:“ 神宗 谓 金陵 曰:‘前日言章大无谓,司马某岂有此事。’ 金陵 请事目。 神宗 曰:‘置之,谗言不足道也。’”
《國語辭典》:须知(須知)  拼音:xū zhī
1.应该知道,一定要知道。如:「须知人言可畏,凡事不可不慎。」《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须知我是个寡居,要防生人眼,恐怕坏了名声。亦且拘拘束束,躲躲闪闪,怎能够像意?」《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这是个权宜之术。贤弟须知,塔尖上功德,休得固辞。」
2.为使人于某事项之程序及办法知所遵守者。如:「应考须知」、「国民生活须知」。
《漢語大詞典》:须知册(須知册)
旧时地方政府所编制的关于各部门人员编制、职权范围等基本情况的便查手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各房务要照欵详门,册面签註明某房科造完某件须知册,册尾註明某年、月、日某房科某人,以便查览。”亦省称“ 须知 ”。 清 李渔 《比目鱼·假神》:“备写 并州 情状,这须知妙册不比寻常。”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须知,乃一州县之政事大纲节目,无不备载,以其开卷可一览而得其塈也。”
《國語辭典》:事理  拼音:shì lǐ
事物或事情的道理。如:「明白事理」。《管子。版法解》:「是故,明君审查事理,慎观终始。」
《國語辭典》:交割  拼音:jiāo gē
1.移交时,双方交代并结清相关事项。唐。刘禹锡〈汝州刺史谢上表〉:「交割之时,户口增长。」《三国演义》第七六回:「关公军中缺粮,特来南郡、公安二处取白米十万石,令二将军星夜去解军前交割。」
2.交易时将钱与货物结清。唐。谷神子《博异志。敬元颖》:「其牙人云:『价直契书,一无遗阙。』并交割讫。」《文明小史》第二一回:「当夜两人做了交割,清抱驼钱驼了两次才完。」
3.交代清楚。《金瓶梅》第四八回:「到太师府内见了翟管家,将两家礼物交割明白。」《红楼梦》第三二回:「于是将衣服交割明白。王夫人将他母亲叫来拿了去。」
4.股票术语。指购股票者付款领股票、卖者缴股票领股款的手续。
《國語辭典》:条例(條例)  拼音:tiáo lì
分条订立的规则。《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真人见人心信服,乃立为条例。」《福惠全书。卷五。莅任部。禀帖赘说》:「此案已结,细查条例。」
《國語辭典》:通知  拼音:tōng zhī
1.告知。《水浒传》第一九回:「先生何故只是冷笑?有事可以通知。」《福惠全书。卷九。编审部。立局亲审》:「所有生员,非系本身之事,不得代人呈禀,亦宜悬示通知。」
2.通晓。唐。白居易扬孝直除滑州长史制〉:「专习武经,通知吏事。」《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济南府里有些从前大书院出来的人,觉得自家学问甚深,通知时务。」
3.机关内部各单位间有所洽办或通知时使用的文书;内容简单时亦可对外使用。如:「开会的通知已经发出去了。」
《國語辭典》:决定(決定)  拼音:jué dìng
1.对事情做判断与主张。《史记。卷三。殷本纪》:「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汉书。卷七四。魏相丙吉传。丙吉》:「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
2.一定。《朱子语类。卷一三一。中兴至今日人物上》:「若欲与汤进之同做,决定做不成,后来果如此。」宋。陆游一百五日行〉诗:「眼中青山身后冢,此事决定君何疑。」
3.坚决的意志。如:「他有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决定离开,看来是留不住了。」
4.对事情做出结论。如:「重要的提案,在今天的会议上必须有个决定。」
《漢語大詞典》:进拟(進擬)
(1).谓准备向某处进军。宋书·垣护之传:“宜使 竺灵秀 速进 滑臺 助 朱脩之 固定,节下大军进拟 河北 ,则 牢 洛 游魂,自然奔退。”
(2).犹奏呈。谓大臣奏呈事项,作为拟议,以备采用。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或同列进拟稍繁,则谓之沓伯。”旧唐书·李绅传:“会 逢吉 进拟,言 李绅 在内署时,尝不利於陛下,请行贬逐。” 宋 秦观 《录壮愍刘公遗事》:“时 陕西 转运使员缺,执政方以公进拟 真宗 。” 宋 赵升 朝野类要·进拟:“进拟,刑部定法断狱奏呈也。”
《漢語大詞典》:上项(上項)
前述事项。 宋 范仲淹 《奏乞减武臣充提刑及令枢密院三班选人进呈》:“仍乞委枢密院除选拣上项提点刑狱使臣外,更常切於武臣中选人。”《水浒传》第八三回:“再説 戴宗 、 戴青 潜地进城,逕到 宿太尉 府内,备细诉知衷情。当晚, 宿太尉 入内,将上项事务奏知天子。”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他喝完了茶,付了茶钱,便忙忙的回到 牤牛山 ,把上项事对各家寨主,説知详细。” 夏丐尊 叶圣陶 《文心》九:“根据上项宗旨,本院从出现于社会间之病患者中择尤收容,加以诊治。”
分類:述事事项
《漢語大詞典》:行移
(1).旧时官署签发的通知事项的文件。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制度:“武人多不知书,案牘、法令、书判、行移悉仰胥吏。” 明 邵璨 《香囊记·治吏》:“背律令如背《蒙求》,作行移似作对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行移之体式茫然,字习生疎。”
(2).签发公文。《元典章·台纲一·设立宪台各例》:“如实有寃枉,即开坐事因,行移原问官司,即早归结改正。”《水浒传》第二二回:“知县本不肯行移,只要朦朧做在 唐牛儿 身上,日后自慢慢地出他。”
《國語辭典》:结果(結果)  拼音:jié guǒ
1.植物长出果实。如:「往下扎根,向上结果。」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上。乃粒》:「若田亩逢旱乾水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西游记》第二四回:「唤名『草还丹』,又名『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
2.结局或归宿。《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你我两人下半世也够吃用了,只管做这没天理的勾当,终须不是好结果。」《红楼梦》第四六回:「你们自为都有了结果了,将来都是做姨娘的。」
3.了结、结束。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有一日梦飞熊得志扶炎汉,才结果桑枢瓮牖,平步上玉砌雕栏。」
4.杀死。《水浒传》第二八回:「终不成将息得我肥胖了,却来结果我?这个鸟闷葫芦,教我如何猜得破?」《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先把谢翁与段居贞一刀一个,结果了性命。」
5.指料理丧葬事宜。《水浒传》第二一回:「宋江道:『这个容易。我去陈三郎家买一具棺材与你,……我再取十两银子与你结果。』」
《國語辭典》:期约(期約)  拼音:qí yuē
1.约定日期。《红楼梦》第六九回:「甚至于与贾琏眉来眼去,相偷期约的,只惧贾赦之威,未曾到手。」
2.刑法上称受贿人与赠贿人约于一定期间内,为一定给付之行为为「期约」。
《國語辭典》:要求  拼音:yāo qiú
1.请求、索求、察求。《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句下唐。孔颖达。正义:「人年百岁,不复知衣服饮食寒暖气味,故人子用心要求亲之意,而尽养道也。」《红楼梦》第一三回:「也管不得许多了,横竖要求大妹妹辛苦辛苦。」
2.所提出的祈求或条件。如:「这是个无理的要求,你千万不要答应他!」
《漢語大詞典》:行知
(1).实践其所得到的认识。 清 曾国藩 《送唐先生南归序》:“博求万物之理,以尊闻而行知。”
(2).公文术语。行文通知。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海防事宜疏》:“拟请旨敕下该衙门申明旧例,行知各省。”
(3).指通知事项的文书。《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且説 黄知府 有一天上院回来,正在家里喫夜饭,忽然院上有人送来一角文书;拆开一看,正是保准过班的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