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岑象求,字岩起,梓州(今四川三台)人。举进士。神宗熙宁中为梓州路提举常平。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知郑州,徙利州路转运判官,改提点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六、三九一、四○四)。五年,为殿中侍御史。六年,出为两浙路转运副使。七年,入为户部郎中(同上书卷四四八、四六○、四七四)。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以权尚书刑部侍郎为覆按山陵使(《宋会要辑稿》礼三三之二三)。后除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未几致仕。崇宁三年(一一○四)入元祐党籍。有《吉凶影响录》十卷,一作八卷(《宋史·艺文志》),已佚。《元祐党人传》卷三有传。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一七九四
岑象求,字岩起,梓州郪县(今四川三台)人,一说中江(今四川中江)人。举进士,熙宁中累官梓州提举常平。元祐元年,除利州路运判。二年,知郑州,改和州路提刑。四年,入为考功郎中。五年九月,迁殿中侍御史,历金、吏、户三部郎中,出知郓州。元符三年,改判南京国子监,加直龙图阁。建中靖国元年,权尚书刑部侍郎。终宝文阁待制致仕。崇宁中列入元祐党籍。著有《吉凶影响录》八卷(存)。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一、三九四、四○四、四三○、四四八、四七四,《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一、礼三三之二三,《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二,《郡斋读书志》卷三下,《万姓统谱》卷六五,《蜀中广记》卷二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杭州临安人,徙台州临海,字伯同。钱端礼孙。以荫补官。历大理寺簿、刑部郎官。孝宗淳熙中知抚州,修郡学,出帑赈贫民。累迁工部侍郎、知临安府。由吏部尚书除同知枢密院、参知政事。俄以谏用兵谪信州。起知绍兴府,再除参知政事知枢密院。宁宗嘉定元年拜左丞相,在位一年而罢,以观文殿大学士判福州。
全宋文·卷六九一四
钱象祖,字伯同,号止庵居士,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端礼孙。以祖恩补官,嘉泰四年赐进士出身。历官太府寺主簿、刑部郎官,知处、严、信、抚四州,江东运判,知婺州,侍右郎官。庆元元年,除工部侍郎、知临安府;四年,以华文阁学士知建康。五年奉祠。嘉泰四年,自吏部尚书除同知枢密院事。开禧元年,除参知政事。次年,以谏用兵谪信州,未几除知绍兴府。三年,复拜参知政事,进右丞相兼枢密使。嘉定元年,除特进、左丞相兼枢密使。两月而罢,以观文殿大学士判福州。官终少保,封成国公。见《宋宰辅编年录》卷二○,《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咸淳临安志》卷四八,《南宋制抚年表》卷上。
《漢語大詞典》:事象
(1).事物的形象。 鲁迅 《集外集拾遗·〈十二个〉后记》:“将精气吹入所描写的事象里,使它苏生;也就是在庸俗的生活、尘嚣的市街中,发见诗歌底要素。”
(2).事情,现象。 巴金 《爱情三部曲·雨》七:“她有一颗纯白的心,不知道这社会上的种种事象。”
分類:事象形象
《漢語大詞典》:三常
(1).指治国理政的三大纲要。国语·晋语四:“爱亲明贤,政之干也。礼宾矜穷,礼之宗也。礼以纪政,国之常也……玉帛酒食,犹粪土也,爱粪土以毁三常,失位而闕聚,是之不难,无乃不可乎。” 韦昭 注:“三常,政之干,礼之宗,国之常。”
(2).指三种恒久不变的事象。管子·君臣上:“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礼,一设而不更,此谓三常。”
《国语辞典》:自然率  拼音:zì rán lǜ
对自然事象的普遍性及必然性解释的抽象公式。有认为在于自然界的内在,有认为仅属于概念,亦有认为乃约定俗成的产物。
《国语辞典》:偶然论(偶然论)  拼音:ǒu rán lùn
哲学上认为宇宙事象往往成之于偶然,并无一定之因果可循,相对于必然论而言。也称为「无因论」。
《漢語大詞典》:出门如宾(出門如賓)
出外做事象接待贵宾那样认真谨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 杨伯峻 注:“论语·颜渊篇记 孔子 之言‘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与此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