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寻端(尋端)
(1).循着线索。史记·平準书:“其明年, 淮南 、 衡山 、 江都王 谋反迹见,而公卿寻端治之,竟其党与,而坐死者数万人。” 汉 蔡邕 《释诲》:“是以君子推微达著,寻端见绪。”
(2).寻找事端。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他不是左丢一鼻子,便是右扯一眼,甚至指桑駡槐,寻端觅衅。”
《漢語大詞典》:造衅(造釁)
制造事端。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於是 王韶 搆祸於 熙河 , 章惇 造衅於 梅山 。” 明 刘基 《谕瓯栝父老文》:“乘间造衅,窃弄戈兵。”
《漢語大詞典》:起端
(1).发起,开端。 鄢国培 《漩流》第十二章:“他对 罗天成 也不顺眼了。再说:这件事情的起端是 罗天成 。”
(2).谓发起事端。 莫应丰 《将军吟》第二八章:“一号头头 范子愚 在几经风霜以后,常常私下里对 邹燕 说:‘早知造反这样复杂,开头真不该起端。’”
《漢語大詞典》:衅累(釁累)
谓祸患或事端的牵连。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其抑情也,剧乎隄防之备决;其御性也,过乎腐轡之乘奔:故能内保永年,外免衅累也。” 宋 苏舜钦 《上执政启》:“取 宣尼 观过之言,酌春秋原情之义,度此衅累,渐而收效。”
《漢語大詞典》:管宁榻(管寧榻)
管宁 所坐的榻。据 晋 皇甫谧 高士传·管宁载:“﹝ 管寧 ﹞常坐一木榻上,积五十五年未尝箕踞,榻上当膝皆穿。”后用行事端正之典。 清 谭嗣同 《夜成》诗:“此时危坐 管寧 榻,抱膝乃为《梁父吟》。”
《漢語大詞典》:尤端
责怪的事端。六度集经·忍辱度无极章:“虚诬谤訕,为造訧端,兴兵欲夺菩萨国。”
分類:责怪事端
《國語辭典》:闹事(鬧事)  拼音:nào shì
惹祸滋事。《文明小史》第四回:「至于闹事的人,还是地方上的痞棍,那些求名应考之人,断断没有此事。」
《漢語大詞典》:酿事(釀事)
制造事端。 陶成章 《浙案纪略·刘家福传》:“ 刘家福 , 浙江 江山 人,常投入 清 营充当营勇,以酿事被斥,避地 福建 浦城 。”
《漢語大詞典》:伪端
诈伪的事端。 汉 徐干 中论·民数:“迨及乱君之为政也,户口漏於国版,夫家脱於联伍,避役者有之,弃捐者有之,浮食者有之。於是姦心竞生,伪端并作矣。”
分類:诈伪事端
《漢語大詞典》:战衅(戰釁)
引起战争的事端。 曹之骐 《腾越光复纪略》:“ 蒋树本 亦为 蒙化 乡兵所败,战衅既启, 腾 永 皇皇。”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不能再掀起 匈奴 内部的战争,更不能在塞上挑起战衅。”
分類:战争事端
《國語辭典》:变端(變端)  拼音:biàn duān
事件进行当中突然发生变故、阻碍。如:「事情忽然起了变端。」
分類:事变事端
《漢語大詞典》:奸端(姦端)
诈伪不轨的事端。后汉书·杜诗传:“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徵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絶姦端。” 宋 苏舜钦 《乞发兵用银牌状》:“ 汉 世发兵,皆以虎符,所以严国命而絶姦端。”
《漢語大詞典》:变衅(變釁)
发生变乱的事端或征兆。三国志·蜀志·邓艾传:“ 钟会 、 胡烈 、 师纂 等皆白 艾 所作悖逆,变衅以结。詔书槛车徵 艾 。”《晋书·刘颂传》:“夫 吴 越 剽轻, 庸 蜀 险絶,此故变衅之所出,易生风尘之地。”
《漢語大詞典》:寝端(寢端)
谓消除事端。
分類:消除事端
《國語辭典》:指瑕造隙  拼音:zhǐ xiá zào xì
比喻挑毛病、制造分裂。宋。朱熹 少师魏国公张公行状下:「彼或内变既平,指瑕造隙,肆无厌之欲,发难从之请,其将何词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