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41,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说是非
鹘突
识达
径绝
愚儒
游道
造理
失理
盲人
不晓事
逆理
理遣
合神
理要
清职
《漢語大詞典》:说是非(説是非)
(1).指评说事理的是非。 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这廝得道夸经纪,学相呵説是非。”
(2).搬弄口舌。《金瓶梅词话》第三回:“ 王婆 道:‘不是老身説是非,大官人宅上有许多,那里讨得一箇似娘子的。’”
《國語辭典》:鹘突(鶻突)  拼音:hú tú
1.混乱、不清楚。《朱子语类。卷四。人物之性气质之性》:「则此理本善,因气而鹘突;虽是鹘突,然亦是性也。」《聊斋志异。卷二。婴宁》:「设鹘突官宰,必逮妇女质公堂,我儿何颜见戚里?」也作「糊涂」。
2.一种用面粉捍成薄皮,内包肉馅,煮熟后即可食用的食品。也称为「馄饨」。
《漢語大詞典》:识达(識達)
(1).有识见,能洞达事理。三国志·魏志·邓哀王冲传:“ 冲 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凡应罪戮,而为 冲 微所辨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晋书·李雄载记:“每周旋乡里,识达之士皆器重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杜如晦 聪明识达,王佐才也。”
(2).识鉴并洞达。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明 李时勉 《〈东里续集〉序》:“先生博学而育智,端敏而宽厚,识达事体,不矜己傲物。”
《漢語大詞典》:径绝(徑絶)
(1).谓不按事理而妄行。韩非子·解老“所谓‘处其实不处其华’者,必缘理,不径絶也。” 王先慎 集解:“径絶,即妄意度也。” 陈奇猷 集释:“径絶,不按理而行之谓。”
(2).直接度过。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其跡如循柳叶,两末鋭,中间往还之道,相去甚远。故两末星行,成度稍迟,以其斜行故也;中间成度稍速,以其径絶故也。”
《漢語大詞典》:愚儒
昧于事理的儒者。史记·秦始皇本纪:“丞相 李斯 曰:‘……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汉书·张汤传》:“上问 汤 , 汤 曰:‘此愚儒无知。’”
分類:事理儒者
《漢語大詞典》:游道(遊道)
游车与道车。皆古天子御车。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驰游道而脩降兮,騖遗雾而远逝。” 张守节 正义:“游,游车也。道,道车也。”
(1).犹行道。《汉书·杨恽传》:“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説以忘罪。”
(2).交游。史记·陈丞相世家:“ 平 既娶 张 氏女,齎用益饶,游道日广。” 明 文徵明 《陕西布政使司左参议卢君墓表》:“游道既广,造诣日深。”
交游的事理。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游道虽广,交义为长;得在可久,失在轻絶。”
《漢語大詞典》:造理
合于事理。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五:“此诗若绳以 唐 人律体,大概疏直欠工,然鸿泥之諭,真是造理,前人所未到也。”
分類:合于事理
《漢語大詞典》:失理
违背道理或事理。庄子·至乐:“ 庄子 之 楚 ,见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 成玄英 疏:“夫子贪欲资生,失於道理,致使夭折性命而骸骨为此乎?”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筭无遗策,画无失理。”晋书·刘颂传:“帝以 颂 持法失理,左迁京兆太守。”《〈诗〉大序》“政教失” 唐 孔颖达 疏:“政教言失者,非无政教,但施之失理耳。”
《國語辭典》:盲人  拼音:máng rén
眼睛失明的人。如:「这间福利机构积极协助盲人培养一技之长,拥有谋生能力。」
《國語辭典》:不晓事(不曉事)  拼音:bù xiǎo shì
不懂事、不明事理。《红楼梦》第五九回:「你既要在这里,又不守规矩,又不听话,又乱打人,那里弄你这个不晓事的来,天天斗口,叫人笑话,失了体统。」
《漢語大詞典》:逆理
违背事理。汉书·杜周传:“ 关 东诸侯无强大之国,三垂蛮夷无逆理之节。”后汉书·朱浮传:“盖闻知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英烈传》第六八回:“因命礼部今后旌表孝行,须合於情理者,不许有逆理乱行。”
分類:违背事理
《漢語大詞典》:理遣
从事理上得到宽解。 南朝 梁简文帝 《〈昭明太子文集〉序》:“玉科归理遣之恩,金条垂好生之德。”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寒暑》:“矧得丧利害不能理遣,而心火炽盛;妻孥累重支吾不暇,而家火逼迫。” 明 陈子龙 《悼女颀》诗:“幻聚由来事不明,未能理遣泪纵横。”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一章:“彼此疑猜,不能情恕,不能理遣,小则色於面,大则发於声。”
《漢語大詞典》:合神
(1).谓符合玄妙、神奇的事理。《关尹子·九药》:“唯随时同俗,先机后事,捐忿塞慾,简物恕人,权其轻重而为之,自然合神不测契道无方。”
(2).与神契合。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阿母今以琼笈妙韞,发紫臺之文,赐汝八会之书……子自非受命合神,弗见此文矣。”
《漢語大詞典》:理要
(1).事理的要旨。 南朝 宋 颜延之 《吊张茂度》:“贤弟子少履贞规,长怀理要。清风素气,得之天然。” 宋 叶适 《祭潘叔度文》:“故虽闻理要,而犹前师后友,上请下问,至於老而未已。” 章炳麟 《论式》:“ 后汉 诸子渐兴,讫 魏 初几百种,然其深达理要者,辨事不过论衡,议政不过《昌言》,方人不过人物志。”
(2).道理精当。宋书·谢弘微传:“至于领会机赏,言约理要,故当与我共推 微子 。”
《漢語大詞典》:清职(清職)
(1).清高体面的职位。宋书·王锡传:“﹝ 锡 ﹞少以宰相子,起家为员外散骑,歷清职,中书郎,太子左卫率, 江夏 内史。”《水浒传》第六回:“僧门中职事人员,各有头项。且如小僧做个知客,只理会管待往来客官僧众。至如维那、侍者、书记、首座,这都是清职,不容易得做。”《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若肯还俗出仕,下官当力荐清职。”
(2).犹清识。明白事理。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 辛宪英 之清职,岂不胜于昏愚之 曹爽 而足参谋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