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瞽语(瞽語)
不明事理的言论。谦词。 明 张居正 《恭纪圣德中兴十事诗·隆礼师臣》:“瞽语每劳倾耳听,腐儒何有格心猷。”
《國語辭典》:黑漆皮灯(黑漆皮燈)  拼音:hēi qī pí dēng
比喻人不明事理,没有见识。《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这萧颖士又非黑漆皮灯,泥塞竹管,是那一窍不通的蠢物。」也作「泥塞竹管」。
《漢語大詞典》:覈理
1.切合事理。韩非子·扬权:“夫道者弘大而无形,德者覈理而普至。”
2.审理。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刑法:“今法司覈理一狱,必求深刻,欲成其考课。”
《國語辭典》:不甚了了  拼音:bù shèn liǎo liǎo
心里不很清楚。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一九。黄州野人》:「密伺之,见如人而毛者,搏之则逝,追之不及。百计罗络,因结绳置垄间而获焉,初不甚了了,养之数日始能言,乃实人也。」
《國語辭典》:不知轻重(不知輕重)  拼音:bù zhī qīng zhòng
不知事情的轻重,有冒昧的意思。《红楼梦》第一○九回:「婆子们不知轻重,说是这两日有些病,恐不能就好,到这里问大夫。」
《國語辭典》:不言而喻  拼音:bù yán ér yù
事理浅显,不待说明即可晓悟。《孟子。尽心上》:「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老残游记二编》第一回:「当日在扬州与老残会过几面,彼此甚为投契,今日无意碰著,同住在一个店里,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有不言而喻了。」
《漢語大詞典》:辨奏
辨析事理,答对问难。多用于臣下对君上。 宋 叶适 《蔡知阁墓志铭》:“既得对,陈六事移晷。上詰难反覆,公辨奏从容。”
《漢語大詞典》:篦头待诏(篦頭待詔)
古代从事理发业的人。《水浒传》第二八回:“﹝只见夜来那个人﹞教 武松 洗了面;又取漱口水漱了口;又带个篦头待詔来,替 武松 篦了头,綰个髻子,裹了巾幘。”
《國語辭典》:半彪子  拼音:bàn biāo zi
不通事理、行事卤莽的人。如:「他常常不分青红皂白就开口骂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半彪子。」「今后你少理他,这人是半彪子,整天一点儿正行儿都没有。」也称为「半吊子」。
《漢語大詞典》:痴话(癡話)
亦作“痴话”。 不明事理的话。《水浒传》第三一回:“ 孙二娘 笑道:‘天下只有你乖,你説这痴话,这个如何瞒得过做公的?’”《说岳全传》第二三回:“ 岳爷 道:‘兄弟好痴话。愚兄看这座山势,甚是曲折,若得 兀朮 到此,我兵虽少,可以成功也。’”红楼梦第七七回:“ 袭人 听了这篇痴话,又可笑,又可叹。” 瞿秋白 《赤俄之归途》一:“他们拥着你又一定问许多痴话,女人脚哪,鸦片哪。”
分類:事理
《國語辭典》:吃黑饭,护漆柱(吃黑飯,護漆柱)  拼音:chī hēi fàn,hù qī zhù
漆柱,古时仆人在柱影暗处候遣。「吃黑饭,护漆柱」比喻受人雇用当尽责护主。《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你这人忒没理!吃黑饭,护漆柱。吃了我家的饭,得了我的工钱,便是这些小事,略走了几步,如何就要我钱?」
《國語辭典》:奇谈怪论(奇談怪論)  拼音:qí tán guài lùn
不合逻辑,不按情理的言论。清。钱泳《履园丛话。六。耆旧。仲子教授》:「乾隆戊申岁,余往汴梁,遇于毕秋帆中丞幕中,两眼若漆,奇谈怪论,咸视为异物,无一人与言者。」
《漢語大詞典》:切理厌心(切理厭心)
亦作“ 切理饜心 ”。 切合事理而令人心满意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叙》:“小官等猥以菲才,夙叨恩眷,凡是宾客燕见,罔不随侍左右,旁聆寳训,道通天地之外,思入风云之中,批郤导窾,切理饜心。”
《國語辭典》:逆来顺受(逆來順受)  拼音:nì lái shùn shòu
以顺从的态度接受恶劣环境或不合理待遇。《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二出》:「逆来顺受,须有通时。」
《漢語大詞典》:破二作三
分二为三。指分析事理。五灯会元·黄龙心禅师法嗣·黄龙悟新禅师:“有时破二作三,有时会三归一,有时三一混同,有时不落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