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锦绣(錦繡)  拼音:jǐn xiù
1.织锦刺绣。泛指精美的丝织品。《后汉书。卷四十九。王符传》:「且其徒御仆妾,皆服文组䌽牒,锦绣绮纨。」《三国演义》第八回:「锦绣铺地,内外各设帏幔。」
2.比喻美好的事物。唐。刘禹锡〈酬乐天见贻贺金紫之什〉诗:「珍重贺诗呈锦绣,愿言归计并园庐。」
3.比喻美丽鲜明。如:「锦绣年华」、「锦绣河山」。
《國語辭典》:河汉(河漢)  拼音:hé hàn
1.黄河和汉水。《庄子。齐物论》:「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南朝梁。江淹被黜为吴兴令辞笺诣建平王〉:「濯以河汉之流,曝以秋阳之景。」
2.天河、银河。《文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西游记》第三一回:「东西南北,中央五斗,河汉群辰。」
3.比喻言语大而无当,空泛不切实际。语出《庄子。逍遥游》:「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后引申为忽视或不信任他人的话。
《國語辭典》:诗篇(詩篇)  拼音:shī piān
诗歌篇章。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登临多物色,陶冶赖诗篇。」
《國語辭典》:兴废(興廢)  拼音:xīng fèi
1.兴盛和衰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表微盛衰,殷鉴兴废。」《大宋宣和遗事。元集》:「上下三千馀年,兴废百千万事。」
2.复兴衰废的事物。《汉书。卷二二。礼乐志》:「衰微之学,兴废在人。」
《國語辭典》:见闻(見聞)  拼音:jiàn wén
1.眼见耳闻。如:「就我见闻所及,尚无此理。」
2.指看到听到的事物。如:「他旅游回来,畅谈见闻。」
3.知识、经验。如:「见闻简陋」、「增长见闻」。
《國語辭典》:未始  拼音:wèi shǐ
未尝。《文选。刘桢。公宴诗》:「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清。张尔岐〈辨志〉:「人之生也,未始有异也,而卒至于大异者,习为之也。」
《國語辭典》:灵光(靈光)  拼音:líng guāng
1.神奇的光辉,指朝廷的恩泽。《汉书。卷四九。晁错传》:「德泽满天下,灵光施四海。」《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备传》:「晖景烛耀,灵光彻天。」
2.生命光辉,指人类本有的佛性。《五灯会元。卷三。百丈怀海禅师》:「灵光独耀,回脱根尘。」《西游记》第二○回:「那长老常念常存,一点灵光自透。」
3.有效。如:「时代不同了,你那套做生意的理论已经不灵光了。」
《漢語大詞典》:灵光殿(靈光殿)
汉景帝 子 鲁恭王 所建的宫殿。故址在今 山东省 曲阜市 东。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序:“ 鲁 灵光殿 者,盖 景帝 程姬 之子 恭王餘 之所立也……遭 汉 中微,盗贼奔突,自 西京 未央 、 建章 之殿,皆见隳坏,而 灵光 岿然独存。”后因比喻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清 赵翼 《吴门喜晤王述庵司冠》诗:“始知天予老健身,特教岿作灵光殿。”
《國語辭典》:伯仲  拼音:bó zhòng
1.兄弟间排行的次序。《礼记。檀弓上》:「幼年,冠字,五十以伯仲。」唐。孔颖达。正义:「二十之时,虽云伯仲,皆配某甫而言;五十之时,直呼伯仲。」
2.形容才能相当,不相上下者。唐。杜甫 咏怀古迹诗五首之五:「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聊斋志异。卷一。娇娜》:「画黛弯蛾,莲钩蹴凤,与娇娜相伯仲也。」
3.朋党。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出:「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
《國語辭典》:伯仲之间(伯仲之間)  拼音:bó zhòng zhī jiān
才能相当,不相上下。《文选。曹丕。典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國語辭典》:一发(一發)  拼音:yī fā
1.更加、越是。《儒林外史》第五五回:「怎的如老哥会弹一曲琴,也觉得消遣些。近来想是一发弹的好了。」《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众人听了,一发鬨声拍手道妙。」
2.一同。《水浒传》第二回:「我家也有头口骡马。教庄客牵去后槽,一发喂养。」
3.发射一次。《韩非子。显学》:「虽有不恃隐栝,而有自直之箭,自圜之木,良工弗贵也,何则?乘者非一人,射者非一发也。」
4.一经发作。《宋史。卷三四六。常安民传》:「今怨忿已积,一发,其害必大,可不谓大忧乎?」
5.乾脆、索性。《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想他去此不远,我一发结识他,做个人情。」《红楼梦》第三三回:「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
《國語辭典》:琳琅  拼音:lín láng
1.美玉。《醉醒石》第一四回:「移将阆苑琳琅树,却作门前桃李花。」也作「琳琅」。
2.拟声词。形容玉的相击声。《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流羽毛之威蕤,垂环玭之琳琅。」
3.比喻优美的人才或珍贵的图书。唐。柳宗元 答贡士沈起书:「又览所著文,宏博中正,富我以琳琅圭壁之宝甚厚。」
《國語辭典》:尺寸  拼音:chǐ cùn
1.法度。《韩非子。安危》:「六曰有尺寸而无意度。」
2.些微。《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太史公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3.戏曲音乐中称速度与节拍为「尺寸」。《宋书。卷一一。律历志上》:「至于都合乐时,但识其尺寸之名,则丝竹歌咏,皆得均合。」
《國語辭典》:尺寸  拼音:chí cun
1.物件的长度、大小。《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原是一起工程之时就画了各处的图样,量准尺寸,就打发人办去的。」
2.节度、分寸。如:「他为人稳健,凡事都有个尺寸。」
《國語辭典》:大国(大國)  拼音:dà guó
富庶而强大的国家。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愿闻大国之风烈,先生之馀论也。」三国魏。曹植赠丁翼〉诗:「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
《國語辭典》:亿万(億萬)  拼音:yì wàn
泛称极大的数目。《书经。泰誓上》:「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横挑彊胡,仰亿万之师。」
分類:无数事物
《國語辭典》:一介  拼音:yī jiè
1.介为芥之假借,指小草。一介比喻微小的东西。《孟子。万章上》:「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引申为一人,一个。有卑微、谦虚之意。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叹鲰生孤身一介,骑瘦马空囊四海,可又早十谒朱门九不开。」《儒林外史》第一回:「却是起动头翁,上覆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
2.耿介。《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以臣颇有一介之节,可责以鹰犬之功,故授臣以督司,咨臣以方略。」
《漢語大詞典》:外物
(1).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庄子·外物:“外物不可必,故 龙逄 诛, 比干 戮, 箕子 狂, 恶来 死, 桀 紂 亡。” 南朝 梁 沈约 《述僧中食论》:“心神所以昏惑,由于外物扰之。扰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则势利荣名,二则妖妍靡曼,三则甘旨肥浓。” 唐 高适 《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诗:“谈空忘外物,持诫破诸邪。” 宋 曾巩 《救灾议》:“先王之於救灾,髮肤尚无所爱,况外物乎!” 明 方孝孺 《赠林公辅序》:“彼或不知自身重而为外物所移夺者,自轻者也。”
(2).谓超脱于物欲之外。庄子·大宗师:“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外物弃志,涤荡机变,忘富逸贵,杜遏劝沮,不恤乎穷,不荣乎达,不戚乎毁,不悦乎誉,道家之业也。”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诗:“劳生愧 严 郑 ,外物慕 张 邴 。”
(3).指外界的人或事物。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讯访东宫玄圃,乃有栢屋,制甚古拙,臣乃欲坏取以奉太子,非但失之于前,且补接既多,不可见移,亦恐外物或为异论,不审可有垂许送东府斋理不?”梁书·陶弘景传:“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閲为务。” 唐 元稹 《赠乐天》诗:“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 宋 陆游 《感怀》诗:“一窗修灯下,超然傲 羲 轩 。外物自变迁,内景常默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