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解释性新闻(解释性新闻)  拼音:jiě shì xìng xīn wén
在新闻报导中,对事件背景及其演变加入适当说明及参考资讯,以帮助读者正确了解。
《国语辞典》:噍吧哖事件  拼音:jiāo bā nián shì jiàn
民国四年,台湾尚在日本统治期间发生的抗日事件。民国成立之初,台南长治人余清芳因不满日本军警镇压,暗地结合江定、罗俊等各地志士,以台南噍吧哖(今玉井)西来庵为基地,计划起义。四年五月,事机败露,罗俊被捕。七月,余、江二人率义勇军在噍吧哖支厅的牛港仔山和日警大战,八月再攻南庄派出所。因武器弹药不足,退至山区农庄,失败被捕。抗日同志被捕牺牲,庄民数千人被集体射杀。此一事件是日本统治台湾期间,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抗日活动。
《国语辞典》: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体)  拼音:jì shì běn mò tǐ
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例。创始于宋代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将重要的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的顺序编写,可补编年、纪传体的不足。
《国语辞典》:疑今者,察之古  拼音:yí jīn zhě,chá zhī gǔ
凡对当今世事有怀疑时,可分析历史事件来找出答案。表示古今之理相通,可以鉴古知今。《管子。形势》:「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物之生也,异趣而同归。」
《国语辞典》:倒宝塔式写作(倒宝塔式写作)  拼音:dào bǎo tǎ shì xiě zuò
新闻报导的写作形式,将事件的精华或重要部分,放在文前,次要的在后,依次类推,形式有如宝塔倒立,故称为「倒宝塔式写作」。
《国语辞典》:二二八纪念碑(二二八纪念碑)  拼音:èr èr bā jì niàn bēi
二二八事件的纪念碑,树立在台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园中。由王俊雄建筑师设计,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撰文。
《国语辞典》:交通事件裁决所(交通事件裁决所)  拼音:jiāo tōng shì jiàn cái jué suǒ
编制于直辖市交通局下,处理有关违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之争议、违规裁罚、肇事鉴定等业务的行政组织。如:台北市交通事件裁决所、新北市交通事件裁决处。
《国语辞典》:相对时间(相对时间)  拼音:xiāng duì shí jiān
由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判断时间,而无法知道所经历的确切时间长短。
《国语辞典》:相互作用  拼音:xiāng hù zuò yòng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或事件彼此影响或互动的现象。
《国语辞典》:雾社事件(雾社事件)  拼音:wù shè shì jiàn
日治时期雾社泰雅族部落的抗日事件。日人治台期间,实施「理蕃政策」,高压歧视部落,部落族人怨愤至深。昭和五年(西元1930)因日警吉村在婚礼上羞辱头目之子莫那鲁道率领族众,趁举行运动会时袭杀日军、警百馀人。日军调兵围剿,莫那鲁道负险顽抗,但势孤力穷而失败自杀。事至十二月初结束,计五十多天。台湾光复后,政府立碑供人追思凭吊。
分类:部落事件
《国语辞典》:新闻报导(新闻报导)  拼音:xīn wén bào dǎo
对任何足以引起民众兴趣或造成影响力的事件,所作的最新而即时的报导。
《国语辞典》:怎么得了(怎么得了)  拼音:zěn me dé liǎo
对于事件情况感到严重的惊叹语。如:「这么小的孩子就会说谎,将来长大怎么得了!」
《国语辞典》:镇暴队形(镇暴队形)  拼音:zhèn bào duì xíng
军队或警察在处理暴乱事件时所排列的队形。
《国语辞典》:镇暴警察(镇暴警察)  拼音:zhèn bào jǐng chá
保安警察处理暴乱事件时称之。平日接受特别训练,镇暴时配有特殊装备。
《国语辞典》:政治分析  拼音:zhèng zhì fēn xī
对某一现象或事件的系统性研究与分析,目的在求了解此一现象或事件的权力运作、发展脉络与因果关系,并对其所可能引发的政治相关效应作有效的判断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