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斗争(鬥爭)  拼音:dòu zhēng
1.竞争、搏斗。《淮南子。主术》:「为智者务于巧诈,为勇者务于斗争。」
2.打击异己的手段。
3.为解决根本利益对立的群体之间彼此相互冲突与矛盾差距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策略、方法与行动等。如「阶级斗争」。
《漢語大詞典》:争诉(争訴)
犹争讼。后汉书·吴祐传:“民有争诉者,輒闭閤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分類:争讼
《漢語大詞典》:阋讼(鬩訟)
争讼;争论。隋书·李士谦传:“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鬩讼, 士谦 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 章炳麟 《答铁铮》:“上自 孔子 ,至於 孟 荀 ,性善性恶,互相鬩讼。”
分類:争讼争论
《漢語大詞典》:欢讼
1.喧闹;争讼。
分類:喧闹争讼
《漢語大詞典》:雠讼(讎訟)
争讼。宋史·儒林传七·程迥:“积年讎讼,一语解去。”
分類:争讼
《漢語大詞典》:阋很(鬩很)
争讼。
分類:争讼
《漢語大詞典》:讼阋(訟鬩)
争讼。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三王》:“俗儒新生,不能採综,多共辨论,至於讼鬩。” 晋 葛洪 抱朴子·弭讼:“讼鬩秽辱,烦塞官曹。”清史稿·德宗纪一:“以 四川 州县民、教讼鬩,諭 魁玉 等持平讯断。”
分類:争讼
《漢語大詞典》:战狱(戰獄)
争讼。 南朝 齐 张融 《答周颙书》:“若犹取二教以位其本,恐战狱方兴,未能听讼也。”
分類:争讼
《漢語大詞典》:讼夺(訟奪)
争讼。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集福庵:“知府 伍畴中 用价承佃,都御史 毛贞甫 亦用价佃之;一则曰‘近吾家也’,一则曰‘地,旧吾家施也’,竟成讼夺。”
分類:争讼
《國語辭典》:嚚讼(嚚訟)  拼音:yín sòng
不忠信而好争讼。《书经。尧典》:「吁!嚚讼可乎?」宋。陆游 夔州劝农文:「继自今,不纵掊克,不长嚚讼,不伤尔力,不夺尔时。」
分類:奸诈争讼
《國語辭典》:争端(爭端)  拼音:zhēng duān
引起争执的事因。《左传。昭公六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徵于书。」
《漢語大詞典》:斗讼(鬥訟)
亦作“鬭讼”。 争讼。 汉 王充 论衡·论死:“妒夫媚妻,同室而处,淫乱失行,忿怒鬭讼。”后汉书·乌桓传:“有勇健能理决鬭讼者,推为大人,无世业相继。” 宋 苏轼 《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绕城观荷花登岘山亭晚入飞英寺分韵得月明星稀四字》之四:“吏民怜我懒,鬭讼日已稀。”《元典章·朝纲一·政纪》:“诸鬭讼之人徃徃直赴省部陈告。” 清 钱琦 《东郊劝农》诗之四:“尔农不古处,习敝好鬭讼。”
分類:争讼
《國語辭典》:息讼(息訟)  拼音:xí sòng
同意和解,停止诉讼。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公不谋声训,而楚夏移情,故能使解剑拜仇,归田息讼。」《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姚乙心理也只要家里息讼要紧,细思月娥说话尽可行得。」
《漢語大詞典》:辨讼(辨訟)
(1).辩论,争论。辨,通“ 辩 ”。荀子·正名:“凡议,必将立隆正然后可也,无隆正则是非不分而辨讼不决。”参见“ 辩讼 ”。
(2).争讼,诉讼。辨,通“ 辩 ”。 宋 曾巩 《刑部尚书制》:“尔尚体朕之心,折民以恕,使辨讼自息,而王政寖明,可不勉歟!”
《漢語大詞典》:辩讼(辯訟)
(1).辩论,争论。礼记·曲礼上:“分争辩讼,非礼不决。”一本作“ 辨讼 ”。汉书·龚胜传:“疾言辩讼,媠慢亡状,皆不敬。”
(2).判决诉讼案件。南史·何敬容传:“出为 吴郡 太守,为政勤卹人隐,辩讼如神,视事四年,政为天下第一。”
《漢語大詞典》:辨争
(1).争论,争辩。辨,通“ 辩 ”。 金 王若虚 《林下四友赞》:“辨争讥刺,间若不能相容,而终于无憾。”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杨槙 ﹞颇与权要辨争以罢。”
(2).指争讼、争执。 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 太宗皇帝 在位四年,乃按地图,因县立军,使得奏事专决,体如大邦。自是以来,田里辨争、岁时税调,始不勤远,人用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