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兵戎  拼音:bīng róng
武器、军队。后用以比喻战争。《史记。卷二六。历书》:「而亦因秦灭六国,兵戎极烦,又升至尊之日浅,未暇遑也。」连横〈台湾通史序〉:「朱林以下,辄启兵戎。」
《國語辭典》:衅端(釁端)  拼音:xìn duān
争端。《福惠全书。卷二四。典礼部。迎春》:「互相争夺,致起衅端。」
分類:争端事端
《漢語大詞典》:争理
(1).犹言争端。 秦 李斯 《峄山刻石》:“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於野。”
(2).据理相争。《元典章·户部四·不收继》:“前夫小叔又欲争理收继,即与常例收嫂事理不同。”
《漢語大詞典》:外衅(外釁)
指与外国的争端。宋书·蔡兴宗传:“若内难得弭,外衅未必可量。”清史稿·选举志四:“﹝ 同治 ﹞十年,以外衅迭启,时事日艰。”《文明小史》第三回:“据你説起来,难道他们敢打死外国人不成?他们有几个脑袋,敢替朝廷开此外衅呢?”
分類:外国争端
《漢語大詞典》:边事(邊事)
(1).边防事务。后汉书·窦固传:“帝欲遵 武帝 故事,击 匈奴 ,通 西域 ,以 固 明习边事,十五年冬,拜为奉车都尉。” 唐 贾岛 《送李傅侍郎剑南行营》诗:“走马从边事,新恩受外臺。”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边之患,非边能为患也。患在任边事者,因循而不知变计,畏缩而不敢奋发。”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唐德宗 生气说, 柳浑 书生,不懂边事,你怎么也这样说。”
(2).边境上的战事或争端。 唐 羊士谔 《贺州宴行营回将》诗:“元戎坐镇无边事,遣向营中偃画旗。”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至 建炎 初,以军兴道梗,始有三年之限,后有特许从便赴闕,犹降旨云:‘候边事寧息日依旧。’然遂不復举行矣。” 明 沈周 《石田杂记》:“ 威宁伯 王公 悦 在 大同 ,见边事渐生,醖祸未测,情悰不懌。”
《國語辭典》:调和(調和)  拼音:tiáo hé
1.烹调。《吕氏春秋。孟春纪。去私》:「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水浒传》第一○回:「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顺当。」
2.和谐、融洽。《墨子。节葬下》:「故凡大国之所以不攻小国者,积委多,城郭修,上下调和。」
3.消弭争端。《红楼梦》第二二回:「细想自己原为他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
4.协调整理。《庄子。天运》:「一清一浊,阴阳调和。」
5.调味佐料。《西游记》第六八回:「行者暗笑道:『沙僧,好生煮饭,等我们去买调和来。』」
6.安慰。《水浒传》第七回:「妇人家水性,见了衙内这般风流人物,再著些甜话儿调和他,不由他不肯。」
《國語辭典》:调停(調停)  拼音:tiáo tíng
1.居间调解、排除纠纷。《宋史。卷三三九。苏辙传。论曰》:「元祐秉政,力斥章、蔡,不主调停。」《文明小史》第九回:「一面学老师,得著风声,同了典史,找到几个大绅士,托他们出来调停。」
2.安排、处理。宋。范成大满江红。寒谷春生〉词:「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红楼梦》第九回:「宝玉道:『你放心,到外头我自己都会调停的。』」
《漢語大詞典》:疆事
(1).边界争端。左传·桓公十七年:“夏,及 齐 师战于 奚 ,疆事也。” 杜预 注:“疆事,争疆界也。” 杨伯峻 注:“此为边疆局部战争。”
(2).指边境的防务。宋史·王庶传:“疆事益棘, 钦宗 欲幸 襄 邓 。” 清 王韬 《〈徐忠烈公遗集〉序》:“ 明 之疆事,其坏如此,安可问哉!”
(3).指整治地界等事。《诗·小雅·信南山》“我疆我理” 清 陈奂 传疏:“凡井牧其邱甸县都之田野,营造径畛涂道之通路,皆我疆事也。”
《漢語大詞典》:边衅(邊釁)
边境上的争端。 唐 顾况 《塞上曲》:“酣战祈成功,于焉罢边衅。”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边衅既开,三军暴骨。”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武人得势不是起内乱就是开边衅。”
《國語辭典》:开端(開端)  拼音:kāi duān
开始、起始。《宋史。卷三一四。范纯仁传》:「今举动宜与将来为法,此事甚不可开端也。」
《國語辭典》:兴戎(興戎)  拼音:xīng róng
挑起战争。《书经。大禹谟》:「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左传。僖公十五年》:「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
《國語辭典》:启衅(啟釁)  拼音:qǐ xìn
挑起冲突。《明史。卷二一一。梁震传》:「凡启衅者,谓寇不扰边,我横挑邀功也。」也作「起衅」。
《國語辭典》:调息(調息)  拼音:tiáo xí
1.调养休息。《西游记》第二回:「当日起来打混,暗暗维持,子前午后,自己调息。」《红楼梦》第一○回:「等待调息一夜,明日务必到府。」
2.调节呼吸。如:「打坐前必先有片刻的调息。」
《國語辭典》:调人(調人)  拼音:tiáo rén
本为周代官名。《周礼。地官。调人》:「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后代沿用指调解纠纷的人。如:「让我当个调人,这件事到此为止,就不要再生是非吧!」
《漢語大詞典》:开衅(開釁)
引起争端。后多指挑起战争。 明许三阶《节侠记·谋归》:“潜踪杜门,交游远屏,莫教开衅。”《文明小史》第四五回:“会试的时节,刚刚 中国 和一个甚么国开衅,他上了一道万言书,人家都佩服他的经济学问。” 清 马建忠 《复李伯相札议中外官交涉仪式洋货入内地免厘禀》:“夫和约之与商约有异,在我不背和约,决无开衅之端。”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近 日本 提兵调将,侵入国土,除居住战地之人外,鲜有知 中 日 开衅之举者。”
分類:争端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