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争吵(爭吵)  拼音:zhēng chǎo
争斗吵闹。《儒林外史》第五回:「同严家争吵了几句,被严贡生几个儿子,拿栓门的闩,捍面的杖,打了一个臭死。」
《國語辭典》:声色(聲色)  拼音:shēng sè
1.说话时的声音及容态。宋。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红楼梦》第四九回:「再审度黛玉声色亦不似往时,果然与宝钗之说相符。」
2.淫靡的音乐与美色。泛指荒嬉娱乐之事。《书经。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序》:「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
3.相术。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五。杂记》:「令狐赵公在相位,马举为泽潞小将,因奏事到宅;会公有一门僧善声色,偶窥之。」
4.消息。《金瓶梅》第一七回:「不消到尔陈亲家家爹下处。但有不好声色,取巧打点停当,速来回报。」
《國語辭典》:口舌  拼音:kǒu shé
1.说话的器官。《易经。说卦》:「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
2.劝说,交涉时的言语、言辞。《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咱非六国愚主,怎被你口舌所能摇撼?」
3.言语上的争吵、争执。《儒林外史》第一七回:「我是个良善人家,从不曾同人口舌,经官动府。」
4.谈论、评论。《红楼梦》第七七回:「这才乾净,省得旁人口舌。」
《漢語大詞典》:争说(争説)
(1).指观点不同的解说。晋书·礼志上:“是以《丧服》一卷,卷不盈握,而争説纷然。”
(2).犹争吵。《水浒传》第十六回:“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説,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
《漢語大詞典》:争言
争辩;争吵。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昭王 至,闻其( 范雎 )与宦者争言,遂延迎。”《汉书·灌夫传》:“今人毁君,君亦毁之,譬如贾竖女子争言,何其无大体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府县·刘际明太守:“有一别驾起明经者,偶以酒令与 高相 争言,遂各出揭相攻。”
分類:争辩争吵
《國語辭典》:面红(面紅)  拼音:miàn hóng
争吵。《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卢才踅了年馀,见这婆娘妆乔做样,料道不能勾上钩,也把念头休了,一味索取,两下面红了好几场,只是没有。」
分類:争吵
《國語辭典》:口角  拼音:kǒu jiǎo
1.嘴、嘴边。唐。韩愈苦寒〉诗:「浊醪沸入喉,口角如衔钳。」
2.说话的技巧。《红楼梦》第一六回:「我那里照管得这些事!见识又浅、口角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棒槌,我就认作针。」
3.说话时的惯用语。《程乙本红楼梦》第二四回:「这原是富贵公子的口角,那里还记在心上,因而便忘怀了。」
《國語辭典》:争论(爭論)  拼音:zhēng lùn
1.争相辩论,不肯退让。《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因耕自己田地,侵犯了邻人墓道,邻人与他争论。」《文明小史》第二○回:「魏榜贤还要同他争论,倒是贾子猷瞧著,恐怕被人家听见不雅,劝他们不要闹了,他二人方才住嘴。」
2.计较。《儒林外史》第二八回:「这个何必计较?三位老爷来住,请也请不至,随便见惠些须香资,僧人那里好争论?」
《國語辭典》:分争(分爭)  拼音:fēn zhēng
1.分辩。也作「分證」。
2.分异争夺。《礼记。曲礼上》:「分争辩讼,非礼不决。」
《漢語大詞典》:雀角
(1).指狱讼;争吵。 明沈鲸《双珠记·吉筵叙故》:“我与那人争殴一场,就遭他鼠牙并雀角,险健搆虚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偶因鹅鸭之争,致起雀角之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閭阎雀角,起於一时之忿争,因而趋告。”参见“ 雀角鼠牙 ”。
(2).《诗·召南·行露》有“谁谓雀无角”之句,因以“雀角”为该篇的代称。 姚华 《论文后编》:“《江汜》发三言之耑,《雀角》肇五言之始。”
分類:狱讼争吵
《國語辭典》:雀角鼠牙  拼音:què jiǎo shǔ yá
比喻因小事而争讼。参见「鼠牙雀角」条。《花月痕》第五○回:「慢慢的采风问俗,去害马以安驯良,泯雀角鼠牙之衅,绝狼吞虎噬之端,不惊不扰,民得宽然,各尽地力。」
《國語辭典》:諠呶  拼音:xuān náo
大声吵闹。唐。柳宗元〈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逍遥屏幽昧,淡泊辞諠呶。」也作「喧譊」。
《漢語大詞典》:諠呶(諠詉)
1.亦作"諠呶"。
2.犹喧闹。
分類:喧闹
《漢語大詞典》:讼争(訟争)
争辩;争吵。《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直者不能不争,曲者不能不讼。讼争既施,则有忿怒之事矣。” 明 海瑞 《兴革条例·刑属》:“人若能宽裕其心,念此非杀父兄事也,言语讼争,何仇之有!”
分類:争辩争吵
《國語辭典》:破口  拼音:pò kǒu
1.张口,冲口而出。如:「破口大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你这样老猪狗!倚仗公子势利,便欺负人,破口骂我!」
2.争吵,用恶语大声叫骂。《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如今人为著几贯钱钞上,兄弟分颜,朋友破口。」
3.破洞,破窟窿。如:「请妳把衣服破口缝一缝。」《红楼梦》第五二回:「将破口四边用金刀刮的散松松的,然后再针缝了两条,分出经纬。」
《國語辭典》:相骂(相罵)  拼音:xiāng mà
互相争吵、詈骂。《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若相骂起来,一连骂十来日,也不口乾。」
《國語辭典》:叮当(叮噹)  拼音:dīng dāng
1.拟声词。形容金、石、玉器等互相碰击的声音。《西游记》第一一回:「只见那壁环佩叮当,仙香异常。」《红楼梦》第五三回:「鸦雀无闻,只听铿锵叮当,金铃玉佩微微摇曳。」也作「玎珰」、「丁当」。
2.一种和尚做佛事所用的法器。形如铜锣,有木把。后亦指孩童所玩的小锣。《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小孩子吹的箫,打的叮当,女人戴的锡簪子。」
3.引申为打破东西。《金瓶梅》第五八回:「如何恁拿出来?一时叮当了我这镜子,怎了?」
《國語辭典》:叮当(叮噹)  拼音:dīng dāng
冲突、动武。如:「他们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叮当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