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察看  拼音:chá kàn
观察。《花月痕》第六回:「明经略奏凯班师,一路偕荷生察看形势,增减防兵。」
《國語辭典》:摸底  拼音:mō dǐ
探查底细。二字通常分开使用。如:「他形迹可疑,不妨派人去摸底。」
分類:了解底细
《漢語大詞典》:举谣言(舉謡言)
汉 代,朝臣为了解民风民意而搜集民间谣谚等返奏朝廷,谓之:“举謡言”。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三公听採长史臧否,人所疾苦。还,条奏之,是为举謡言也。”后汉书·党锢传·范滂:“后詔三府掾属举謡言, 滂 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餘人。”
《國語辭典》:老底  拼音:lǎo dǐ
1.内情、底细。如:「你先把这事的老底调查清楚,再向我报告经过。」也作「老底子」、「老底儿」。
2.凭恃。如:「他心里有老底,所以不怕把事闹大。」也作「老底儿」。
3.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是一种粗俗的讲法。《警世通言。卷三七。万秀娘仇报山亭儿》:「从小里,随先老底便在员外宅里掉茶盏、抹托子。」也作「老底儿」。
《國語辭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拼音:zhǐ zhī qí yī,bù zhī qí èr
(谚语)对事物的了解不够澈底、完整。《西游记》第四七回:「哥哥,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路多崄峻,我挑著重担,著实难走,须要寻个去处,好眠一觉,养养精神,明日方好挨担。」《负曝闲谈》第一七回:「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城里有个强种女学堂,学堂里都是女学生,可敬啊!可敬!」
《國語辭典》:知彼知己  拼音:zhī bǐ zhī jǐ
对彼我双方的情形都有充分的了解。《孙子。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隋唐演义》第一八回:「若凭著一勇到底,制服他不来,反惹出祸患,也不是英雄知彼知己的伎俩。」也作「知己知彼」。
《漢語大詞典》:知臣莫若君
了解臣子的无过于君主。管子·大匡:“ 鲍叔 曰:‘先人有言曰,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今君知臣不肖也,是以使贱臣傅 小白 也。’”孔丛子·执节:“ 魏安釐王 问 子顺 曰:‘……﹝ 马回 ﹞有大丈夫之节,吾欲以为相,可乎?’答曰:‘知臣莫若君,何有不可?’”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择官:“十四年,特进 魏徵 上疏曰:‘臣闻知臣莫若君……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国。’”
《漢語大詞典》:知心着意
谓彼此了解,心意投合。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怎比得玉天仙知心着意。”《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过了十年五载,遇个知心着意的,説得来,话得着,那时老身与你做媒,好模好样的嫁去。”《天雨花》第四回:“汝知我平日所爱 桂香 女,知心着意紧随身。”亦作“ 知心知意 ”。红楼梦第八一回:“如今 寳姐姐 家去了,连 香菱 也不能过来,二姐姐又出了门子了,几个知心知意的人都不在一处,弄得这样光景。”
《國語辭典》:知人论世(知人論世)  拼音:zhī rén lùn shì
语本《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指为了了解历史人物,而论述其时代背景。清。王昶〈湖海诗传序〉:「以诗證史,有裨于知人论世。」后亦指评断人物的优劣和议论世事的得失。清。袁枚〈再答稚存〉:「足下引仗马不鸣相诮,于知人论世之道,尤为疏谬。」
《國語辭典》:知人知面不知心  拼音:zhī rén zhī miàn bù zhī xīn
(谚语)仅看到人的表面,不能洞察人的真心。指对人难以真正了解。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哥也,知人知面不知心,你道无二心呵,他怎生背了刘武周,投降了俺来。」《红楼梦》第一一回:「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里有这样禽兽的人呢?」
《國語辭典》:知子莫若父  拼音:zhī zǐ mò ruò fù
能了解、深知儿子的,莫过于他的父亲。《管子。大匡》:「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三国演义》第二八回:「此子果然不肖,适才老翁所言,真知子莫若父也。」
《國語辭典》:透明度  拼音:tòu míng dù
透光的程度。
《漢語大詞典》:听话听声,锣鼓听音(聽話聽聲,鑼鼓聽音)
谚语。意谓由此了解对方的言外之意。京剧《沙家浜》第四场:“听 刁参谋长 这意思,新四军的伤病员是我给藏起来了!这可真是呀,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漢語大詞典》:通时达务(通時達務)
谓了解客观形势。 清 陈确 《答沈朗思书》:“而通时达务之士,则又群相惊惧危恐,蓄缩而莫敢出一言。”
《國語辭典》:一面之交  拼音:yī miàn zhī jiāo
只有见过一次面的交情。比喻相交不深。《三国演义》第二四回:「某与关公有一面之交,愿往说之。」《儒林外史》第五○回:「我同苗总兵系一面之交,又不曾有甚过赃犯法的事,量情不得不输。」也作「一面之识」、「一面之雅」、「一日之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