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耳目 拼音:ěr mù
1.耳朵和眼睛。南朝宋。何承天〈答宗居士书〉:「耳目殊司,工艺异业。」亦泛指见闻。《老残游记》第六回:「弟等耳目有所隔阂,先生布衣游历,必可得其实在情形。」
2.审察。《晋书。卷八七。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耳目人间,知外患苦。」
3.听的人与看的人。泛指閒杂人。《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蒙先生赐顾,本该备个小酌,奉屈一谈;一来恐怕亵尊,二来小地方耳目众多,明日备个菲酌送到尊寓,万勿见却。」《文明小史》第五九回:「老兄不过三十上下,令正的年纪也不会大到那里去,耳目众多,声名攸碍,这是如何使得呢?」
4.代人刺探消息的人。《红楼梦》第七四回:「凤姐见王夫人盛怒之际,又因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耳目,常时调唆著邢夫人生事,纵有千百样言辞,此刻也不敢说。」
2.审察。《晋书。卷八七。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耳目人间,知外患苦。」
3.听的人与看的人。泛指閒杂人。《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蒙先生赐顾,本该备个小酌,奉屈一谈;一来恐怕亵尊,二来小地方耳目众多,明日备个菲酌送到尊寓,万勿见却。」《文明小史》第五九回:「老兄不过三十上下,令正的年纪也不会大到那里去,耳目众多,声名攸碍,这是如何使得呢?」
4.代人刺探消息的人。《红楼梦》第七四回:「凤姐见王夫人盛怒之际,又因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耳目,常时调唆著邢夫人生事,纵有千百样言辞,此刻也不敢说。」
《漢語大詞典》:知者
能了解的人;有见识的人。 唐 元稹 《琵琶歌》:“曲名《无限》知者鲜,《霓裳羽衣》偏宛转。” 宋 苏轼 《以双刀遣子由次其韵》:“作诗铭其背,以待知者看。”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故余尝谓 太白 诗,谨守古人绳墨,亦步亦趋,不敢相背。至 杜陵 乃真与古人为敌,而变化不可测矣……但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有智慧的人。《周礼·考工记序》:“知者创物,巧者述之。”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史记·商君列传》:“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 唐 杜甫 《贻华阳柳少府》诗:“鬱陶抱长策,义仗知者论。” 章炳麟 《文学说例》:“党同妬真,以破碎讥知者,人心浑浑,日益顽嚚,良有以也。”
有智慧的人。《周礼·考工记序》:“知者创物,巧者述之。”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史记·商君列传》:“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 唐 杜甫 《贻华阳柳少府》诗:“鬱陶抱长策,义仗知者论。” 章炳麟 《文学说例》:“党同妬真,以破碎讥知者,人心浑浑,日益顽嚚,良有以也。”
《國語辭典》:有数(有數) 拼音:yǒu shù
1.有等差、有节度。《左传。桓公二年》:「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礼记。檀弓下》:「礼有微情者。」唐。孔颖达。正义:「微,杀也。言若贤者丧亲,必致灭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踊有数,以杀其内情,使之俯就也。」
2.命中早有定数。唐。王勃 〈滕王阁序〉:「天高地回,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唐。白居易 〈村中留李三固言宿〉诗:「如我与君心,相知应有数。」
3.有方法、有原则。《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4.具体的事物。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
5.知道数目。比喻清楚状况,有把握。如:「这件事到底是不是你干的,你自己心里有数。」也作「有数儿」。
6.有限、数目不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员外老年之人,他也周庇得你有数。」《醒世姻缘传》第四二回:「那魏氏盗去的银子,留给了魏才一百多两,其馀带来的,也有数的光景。」也作「有数儿」。
2.命中早有定数。唐。王勃 〈滕王阁序〉:「天高地回,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唐。白居易 〈村中留李三固言宿〉诗:「如我与君心,相知应有数。」
3.有方法、有原则。《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4.具体的事物。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
5.知道数目。比喻清楚状况,有把握。如:「这件事到底是不是你干的,你自己心里有数。」也作「有数儿」。
6.有限、数目不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员外老年之人,他也周庇得你有数。」《醒世姻缘传》第四二回:「那魏氏盗去的银子,留给了魏才一百多两,其馀带来的,也有数的光景。」也作「有数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