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73,分59页显示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59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自性乱
外散乱
内散乱
思惟散乱
自性散乱
相散乱
作意散乱
令众生心不散乱
斗乱彼此
道从定意非乱意得
离痴乱行
其心迷乱
狂乱所作业
散乱随烦恼
其它辞典
赵崇乱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崇乱,太宗九世孙(《宋诗纪事补遗》卷九三)。今录诗二首。
自性乱
【三藏法数】
自性散乱者,谓五识不守自性,随逐外境,念念变易也。(五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也。)
外散乱
【三藏法数】
外散乱者,谓意根驰动,随逐外尘,起种种分别也。
【三藏法数】
谓正修善时,于五欲境上,其心驰散,不能寂静,故名外散乱。(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内散乱
【三藏法数】
内散乱者,谓心生高下,念念迁流不定也。
【三藏法数】
谓修定时,发起沉掉,及于诸尘,而生味著,退失静定,故名内散乱。(沉掉者,沉即昏沉,掉即掉举。谓动散也。)
思惟散乱
【三藏法数】
思惟散乱者,谓弃舍大乘,忆念小乘,不得寂静也。
自性散乱
【三藏法数】
谓五识自性,驰逐外缘,乖于静定,故名自性散乱。(五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也。)
相散乱
【三藏法数】
谓欲令他人信己有德,诈见修善之相,由此因缘,所修善法,渐更退失,故名相散乱。
作意散乱
【三藏法数】
谓或依馀乘,或依馀定,作意修习,不能證悟,发起散乱,是名作意散乱。(馀乘者,谓人天乘也。馀定者,谓世间禅定也。)
令众生心不散乱
【三藏法数】
令众生心不散乱者,谓佛欲说法时,必先地动,令诸众生恭敬严谨,心不散乱,而能信受也。
斗乱彼此
【三藏法数】
谓法将灭时,出家之人,或居城郭村落,贪求利养,我慢贡高,悖理乱常,争长竞短,向彼说此,向此说彼,互相毁谤,争斗不已。惟知构造其非,不解弘持其教,是为法没时之秽行也。
道从定意非乱意得
【三藏法数】
谓比丘修道,当远离诸恶之法,凝心禅定,无有散乱,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定意,非乱意得。
离痴乱行
【三藏法数】
谓妙智了达一切法门,虽各不同,悉皆归于一理,而无差误。经云: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
其心迷乱
【三藏法数】
谓诸有情,心无所主,迷惑狂乱,纵身口意,作不善业。由此恶行,所以轮回诸趣也。
狂乱所作业
【三藏法数】
狂乱所作者,谓痴狂昏乱之人,于身口所作,本非故意,亦非知觉,是为不增长业也。
散乱随烦恼
【三藏法数】
心常放逸名曰散乱,谓著诸缘境,令心流逸,恒不寂静,因而恼乱,是名散乱随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