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拼音:níng wéi tài píng quǎn,mò zuò luàn lí rén
(谚语)情愿做太平岁月的狗,也不要在乱世里做个四处流浪的人。感伤乱世里人命的轻贱与无奈。《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担渴担饥担劳苦,此行谁是家乡?叫天叫地叫祖宗,惟愿不逢鞑虏。正是: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国语辞典》:人有失手,马有乱蹄(人有失手,马有乱蹄)  拼音:rén yǒu shī shǒu,mǎ yǒu luàn tí
(谚语)比喻办事免不了偶生差错。如:「人有失手,马有乱蹄,这件事难保不会出纰漏。」
《国语辞典》:事不关心,关心者乱(事不关心,关心者乱)  拼音:shì bù guān xīn,guān xīn zhě luàn
(谚语)比喻事情与自己有关则无法镇定、冷静。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二折:「事不关心,关心者乱。老夫钱大尹,昨日使张千干事,这早晚不见来回话。」《警世通言。卷一二。范鳅儿双镜重圆》:「徐信正在数钱,猛听得有妇女悲泣之声。事不关心,关心者乱,徐信且不数钱,急走出店来看,果见一妇人,单衣蓬首,露坐于地上。」
《国语辞典》:小乱避城,大乱避乡(小乱避城,大乱避乡)  拼音:xiǎo luàn bì chéng,dà luàn bì xiāng
小乱只需离开城市以避祸,大乱则需离开乡间去躲灾了。如:「俗语说:『小乱避城,大乱避乡』,在时局不靖的时候,还是住在乡下的好。」
《国语辞典》:酒乱性,色迷人(酒乱性,色迷人)  拼音:jiǔ luàn xìng,sè mí rén
(谚语)酒使人性情迷乱,不能自制;美色蛊惑神志,使人难以自拔。《水浒传》第四五回:「自古道:『酒乱性,色迷人』,那妇人三杯酒落肚,便觉有些朦朦胧胧上来。」
《国语辞典》:閒言乱语(閒言乱语)  拼音:xián yán luàn yǔ
漫无边际的胡扯。《醒世姻缘传》第二四回:「讲什么孙行者大闹天宫,李逵大闹师师府,又甚么唐王游地狱。閒言乱语,讲到转午的时候,走散回家。」
《国语辞典》:眼花瞭乱(眼花瞭乱)  拼音:yǎn huā liǎo luàn
形容眼睛昏花,心绪迷乱。《儒林外史》第二○回:「匡大被他这一番话说得眼花瞭乱,浑身都酥了,一总都依他说。」也作「眼花撩乱」、「眼花缭乱」。
《国语辞典》:听谗惑乱(听谗惑乱)  拼音:tīng chán huò luàn
因听信谗言,而迷惑为乱。《三国演义》第一八回:「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
《国语辞典》:徒乱人意(徒乱人意)  拼音:tú luàn rén yì
徒然扰乱思绪,于事无补。宋。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国语辞典》:天宝之乱(天宝之乱)  拼音:tiān bǎo zhī luàn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于范阳起兵反唐,攻陷洛阳,十五年又攻陷长安,玄宗逃往四川。至代宗广德元年,始被郭子仪、李光弼敉平。参见「安史之乱」条。
《国语辞典》:五色乱目(五色乱目)  拼音:wǔ sè luàn mù
色彩纷乱,使人眩惑难辨,以致失去正确的色觉。《庄子。天地》:「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
《国语辞典》:五胡乱华(五胡乱华)  拼音:wǔ hú luàn huá
汉武帝时曾在边地安置投降的匈奴人,此为塞外部族内徙的开始。东汉末年,天下纷扰,内徙的部族人数增多,由于生活习惯和汉人不同,故常有争端。晋武帝时的郭钦及惠帝初年的江统,曾先后建议将境内的胡人迁往塞外,但均未被采用。惠帝时八王相攻,政权混乱,导致匈奴刘渊首先发难,自立为汉王,此后诸胡纷建政权,晋室被迫南迁,北方尽成胡人天下,史称为「五胡乱华」。
《国语辞典》:歪谈乱讲(歪谈乱讲)  拼音:wāi tán luàn jiǎng
瞎扯、胡言乱语。元。郑光祖《㑳梅香》第三折:「哎,那里也歪谈乱讲。」
《国语辞典》:阵脚大乱(阵脚大乱)  拼音:zhèn jiǎo dà luàn
军队或团体原先的布置、安排失去秩序。如:「台风吹垮了晚会的舞台,使得筹备小组一时阵脚大乱,急忙设法恢复。」
《国语辞典》:治乱兴亡(治乱兴亡)  拼音:zhì luàn xīng wáng
国家安定、变乱、兴盛、灭亡等各种情况。《周书。卷二三。苏绰传》:「衰弊则祸乱交兴,淳和则天下自治。治乱兴亡,无不皆由所化也。」也作「治乱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