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12,分55页显示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5  36  37  3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心荒撩乱
心慌撩乱
心慌意乱
心乱如麻
心忙意乱
心烦意乱
心烦虑乱
七国之乱
欺世乱俗
乱棒胡敲
乱臣逆子
乱成一团
乱极则平
乱箭穿心
乱箭攒心
《高级汉语词典》:心荒撩乱
心荒意乱
《漢語大詞典》:心慌撩乱(心慌撩亂)
心里慌张忙乱,心绪混乱。《水浒传》第六九回:“却才上胡梯,踏了个空,争些儿跌了一交,因此心慌撩乱。”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那孺人出於不意,心慌撩乱,没个是处。”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他正心慌撩乱地寻思着过去和目下的事。”
《國語辭典》:心慌意乱(心慌意亂)  拼音:xīn huāng yì luàn
心中慌乱无主。《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原来卜良被咬断舌头,情知中计,心慌意乱,一时狂走,不知一个东西南北。」《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姑娘此时心慌意乱,如生芒刺,如坐针毡。」也作「心忙意急」、「意乱心慌」。
《國語辭典》:心乱如麻(心亂如麻)  拼音:xīn luàn rú má
心绪纷杂如乱麻般毫无头绪。《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九。金钏记。斗草拾钏》:「失金心恐,情兴更无些,寻宝钏,拔残花,只愁打草反惊蛇,那娇娥心乱如麻。」《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这红莲听得更鼓已是二更,心中想道:『如何事了?』心乱如麻,遂乃轻莲移步,走至长老房边。」也作「心绪如麻」。
《漢語大詞典》:心忙意乱(心忙意亂)
犹心慌意乱。《英烈传》第二一回:“ 徐达 传令众军,即刻拔寨退三十里屯紥,要有心忙意乱光景,倘或迟误,梟首示众。”《说唐》第五十回:“ 尉迟恭 闻言,吃了一惊,慌忙走上岸来,一时间,心忙意乱。” 欧阳山 《苦斗》六五:“如今要我自己出主意,我怎么能出主意呢?叫人怎么不心忙意乱呢?”
分類:心慌意乱
《國語辭典》:心烦意乱(心煩意亂)  拼音:xīn fán yì luàn
心里烦躁,思绪凌乱。《三国演义》第三一回:「袁绍回冀州,心烦意乱,不理政事。」也作「心烦虑乱」。
《國語辭典》:心烦虑乱(心煩慮亂)  拼音:xīn fán lǜ luàn
心里烦躁,思绪凌乱。《楚辞。屈原。卜居》:「竭智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汉。蔡邕 让高阳乡侯章:「臣是以宵寝晨兴,叩膺增叹,心烦虑乱,喘呼息吸。」也作「心烦意乱」。
《国语辞典》:七国之乱(七国之乱)  拼音:qī guó zhī luàn
汉景帝时,因削藩而引起的叛乱。参加者计有吴王濞、楚王戊、胶西王卬、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等七国,后为周亚夫所平。
《国语辞典》:欺世乱俗(欺世乱俗)  拼音:qī shì luàn sú
欺骗世人,惑乱风俗。宋。陈亮〈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给事中王时升似朴实诈,足以欺世乱俗。」也作「欺世惑俗」。
《国语辞典》:乱棒胡敲(乱棒胡敲)  拼音:luàn bàng hú qiāo
任意施加刑罚。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俺父亲尚兀是他亲兄弟,却教俺乱棒胡敲忍下的。」也作「乱棒胡枷」、「胡枷乱棒」。
《国语辞典》:乱臣逆子(乱臣逆子)  拼音:luàn chén nì zǐ
违叛国君与父命,不忠不孝的人。《三国志。卷二○。魏书。武文世王公传。乐陵王茂传》:「近汉氏淮南、阜陵,皆为乱臣逆子。」也作「乱臣贼子」。
《国语辞典》:乱成一团(乱成一团)  拼音:luàn chéng yī tuán
形容极为混乱。如:「老师进入教室,看到学生乱成一团。」
分类:混乱
《国语辞典》:乱极则平(乱极则平)  拼音:luàn jí zé píng
动乱既久而渴望安定。《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毛徐何刑鲍司马传。邢颙》:「今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请以身先。」
分类:动乱渴望
《国语辞典》:乱箭穿心(乱箭穿心)  拼音:luàn jiàn chuān xīn
遭众多箭矢射中心窝。如:「在《孙庞演义》中,庞涓后来被乱箭穿心而死。」
《国语辞典》:乱箭攒心(乱箭攒心)  拼音:luàn jiàn cuán xīn
比喻内心极端痛苦。《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二子一见,犹如乱箭攒心,放声号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