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03,分127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通书
诸书
临书
赦书
致书
书信
书帙
书绅
书幌
书册
书礼
书数
刑书
贤书
书字
《國語辭典》:通书(通書)  拼音:tōng shū
1.与人互通书信。《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
2.旧时民间通行的历书。《西游记》第二三回:「也不必看通书,今朝是个天恩上吉日,你来拜了师父,进去做了女婿罢!」
3.旧式婚礼,男家通知女方迎娶日期的书帖。
4.书名。北宋周敦颐撰,一卷,朱熹注。旨在阐发易经之理,与太极图说相表里,为宋代理学的重要著作。原名《易通》。或称为《周子通书》。
《漢語大詞典》:诸书(諸書)
诸子之书。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蚡 辩有口,学《槃盂》诸书, 王太后 贤之。” 裴駰 集解:“ 应劭 曰:‘诸书,诸子文书也。’ 孟康 曰:‘ 孔甲 《槃盂》二十六篇,杂家书,兼儒、墨、名、法。’”
分類:诸子裴骃
《國語辭典》:临书(臨書)  拼音:lín shū
学习书法的方法。面对名人的字帖,仿其笔画、结构而书写。此法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
《國語辭典》:赦书(赦書)  拼音:shè shū
免除刑罚的文书。唐。白居易 何处难忘酒诗七首之七:「赦书逢驿骑,贺客出都门。」《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达生辞了母亲,又到书堂中去了,吴氏只当接得九重天上赦书。」
分類:颁布文告
《国语辞典》:致书(致书)  拼音:zhì shū
致函、寄信。《晋书。卷七七。殷浩传》:「父羡,字洪乔,为豫章太守,都下人士因其致书者百馀函,行次石头,皆投之水中。」《红楼梦》第三回:「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
《國語辭典》:书信(書信)  拼音:shū xìn
往来通问的信件。《三国演义》第三○回:「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
《國語辭典》:书帙(書帙)  拼音:shū zhì
1.套在书籍外面的套子。有保护作用,多用硬纸或塑胶等制成。也称为「书套」、「书衣」。
2.书籍。唐。张谓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诗:「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國語辭典》:书绅(書紳)  拼音:shū shēn
语本《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宋。邢炳。疏:「绅,大带也。子张以孔子之言,书之绅带,意其佩服无忽忘也。」把重要的话或事,写在衣服的大带上以示不忘。《文选。江淹。杂体诗。嵇中散》:「写怀良未远,感赠以书绅。」
《漢語大詞典》:书幌(書幌)
书帷。亦指书房。 南朝 梁 刘孝绰 《〈昭明太子集〉序》:“犹临书幌而不休,对欹案而忘怠。” 唐 刘长卿 《过裴舍人故居》诗:“书幌无人长不捲,秋来芳草自为萤。” 宋 苏轼 《雪后书北台壁》诗之一:“五更晓色来书幌,半月寒声落画簷。”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岱 ,字 次岳 ……《清明》云:‘忽忽春光过半时,浴蚕天气雨如丝,无端柳色侵书幌,忆着河桥折处枝。’”
分類:书房
《國語辭典》:书册(書冊)  拼音:shū cè
装订成册的书本。宋。苏轼 赠仲勉子文诗:「闲看书册应多味,老傍人门想更慵。」
分類:书册书籍
《漢語大詞典》:书礼(書禮)
聘书和礼物。 唐 韩愈 《送石处士序》:“先生不告於妻子,不谋於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於门内。”
《漢語大詞典》:书数(書數)
六艺中的六书、九数之学。列子·仲尼:“有善治声乐者,有善治书数者。”后汉书·刘盆子传:“ 崇 虽起勇力而为众所宗,然不知书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历法·算学:“算学亦书数中要事,而於勾稽钱穀尤为吃紧。”
《國語辭典》:刑书(刑書)  拼音:xíng shū
1.泛指刑法。《左传。昭公六年》:「今吾子相郑国,作封洫,立谤政,制参辟,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南朝梁。任昉〈奏弹曹景宗〉:「宜正刑书,肃明典宪。」
2.刑部的官吏。《福惠全书。卷一三。刑名部。监禁》:「各犯口粮,宜刑书亲看。」
《漢語大詞典》:贤书(賢書)
语本《周礼·地官·乡大夫》:“乡老及乡大夫羣吏献贤能之书于王。”贤能之书,谓举荐贤能的名录,后因以“贤书”指考试中式的名榜。 宋 洪适 《回傅解元状》:“造牓外臺,占贤书而独步。” 明 沈德符 《敝帚轩剩语·汪徐相仇》:“ 汪 归应试,即以是年登贤书。” 清 赵翼 《外孙金皋京闱发解喜赋》:“喜听星邮报,贤书捷鹿鸣。”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一:“弱冠幸登贤书,南宫屡次报罢,幸而获售,已近中年。”
《漢語大詞典》:书字(書字)
文字。 清 顾炎武 《延平使至》诗:“万里干戈传御札,十行书字识天颜。”红楼梦第一○八回:“ 湘云 道:‘三姐姐走了,曾有书字回来么?’”
分類:书字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