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朱明之,字昌叔,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王安石妹婿。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清嘉庆《扬州府志》卷三九)。官著作佐郎,进崇文院校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九)。曾知秀州,迁两浙监司(同上书卷二七八、三五五)。官至大理少卿。事见《王荆公诗注》卷三《寄朱昌叔》注。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一一一九
朱明之,字昌叔,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皇祐元年进士及第,王安石妹婿。初宰山阳,为著作佐郎。熙宁四年,诏充崇文院校书,除枢密院检详兵房文字。六年二月,擢馆阁校勘。七年七月,权判刑部,迁太常博士。九年十月,出知秀州。后官至集贤校理、大理少卿。元丰四年十月,落职勒停。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九、二三三、二四二、二五四、二七八、三一七,《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一二,《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苏州昆山人,字信民。龚宗元子。神宗熙宁六年进士。历官西安丞、桐庐令。少读书支硎山下,排异端之学,家不置释老像。博览群籍,记问精确,乡人号为有脚书橱。
全宋诗
龚程,字信民,昆山(今属江苏)人(《至正昆山郡志》卷三)。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历西安丞,桐庐令。幼读书南峰山,博通经史,乡人号为有脚书厨。事见《中吴纪闻》卷三、《吴郡志》卷二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4—1117 【介绍】: 宋处州龙泉人,字伯通。神宗熙宁间进士。历知海盐县。哲宗绍圣中任王府记室、侍讲。徽宗立,超拜宝文阁待制,迁中书舍人。请禁上书邪等人入京,凡元祐党人任在京职秩者亦请皆罢遣。崇宁中拜尚书右丞,进中书门下侍郎。大观三年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与蔡京并相,一意谨事京,无所建明,赞饰太平。政和初改太宰,封荣国公。六年以太傅致仕。
全宋诗
何执中(一○四四~一一一七),字伯通,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清乾隆《龙泉县志》卷九)。调知海盐县,入为太学博士。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选为诸王府记室参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九)。元符元年(一○九八),转侍讲(同上书卷四九三)。徽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兵部侍郎,进工部、吏部尚书兼侍读。崇宁四年(一一○五)为尚书左丞。大观元年(一一○七)迁中书、门下侍郎。三年,拜左仆射。政和七年卒(《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二一),年七十四。谥正献(《龙泉县志》卷一○)。《东都事略》卷一○二、《宋史》卷三五一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二六八
何执中(一○四四——一一一七),字伯通,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人。熙宁六年进士高第,调台、亳二州判官。移知海盐县,入为太学博士。绍圣四年,选为记室,元符元年,进侍讲。元符三年,超拜宝文阁待制,寻迁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工、吏部尚书兼侍读。崇宁四年,拜尚书右丞。大观元年诏为中书、门下侍郎,二年,进金紫光禄大夫。三年,为尚书左丞,加特进。为司空、尚书左仆射。政和二年,以提举国史《哲宗纪》恩加少保,寻转少傅,为太宰。三年,迁少师,封荣国公。六年四月,特授太傅致仕。七年十一月卒,年七十四。所著有《政和重修敕令格式》五百四十八册。见《宋史》卷三五一本传,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4—1094 【介绍】: 宋大名清平人,字彦霖。仁宗嘉祐六年,举明经科第一。调栾城主簿,累知安喜县。哲宗立,以刘挚荐为监察御史,请复差役法,劾罢蔡确、章惇。历侍御史、枢密都承旨、中书舍人等。元祐六年,拜枢密直学士、签书院事。刘挚罢相,岩叟连疏论救,被劾为挚党。七年,罢知郑州,徙河阳。卒谥恭简。有《大名集》等。
全宋诗
王岩叟(一○四三~一○九三),字彦霖,大名清平(今山东临清东南)人。仁宗嘉祐五年(一○六○)进士,调栾城簿、泾州推官,知定州安喜县。哲宗即位,擢监察御史,迁左司谏,侍御史。元祐二年(一○八七),改起居舍人(《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不拜,以直集贤院知齐州。四年,权中书舍人(同上书卷四二六)。进权吏部侍郎、天章阁待制、枢密都承旨。后知开封府。六年,拜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七年,罢知郑州(同上书卷四七三)。八年,徙河阳,数月卒。年五十一。《宋史》卷三四二有传。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二二一八
王岩叟(一○四三——一○九三),字彦霖,大名清平(今山东临清)人。年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调栾城簿。熙宁中,韩琦留守北京,辟为属。哲宗初,为监察御史,累上书言役钱、榷盐之弊,论蔡确罪状。迁左司谏兼权给事中,改侍御史,起居舍人,拜中书舍人,权知开封府。元祐六年任枢密直学士、签书院事。后为御史排击,出知郑州。八年,徙河阳,数月而卒,年五十一,谥恭简。绍圣中入党籍。著《》、《》、《春秋传》、《系年录》、《韩魏公别录》(存),有《大名集》四十卷。见《东都事略》卷九○,《宋史》卷三四二本传,《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5—1109 【介绍】: 宋处州龙泉人,字元善。神宗熙宁间进士。为广亲、睦亲宅教授。通制澧州,知建昌军,皆有善政。进右正言、左司谏,论苏轼、苏辙深毁熙宁之政,奏逐其门下士晁补之等。时滨、棣等州岁被水患,建议减免租赋,以绥流民。累迁工部侍郎,进刑部尚书。以枢密院直学士知扬州,徙定州,缮葺甲胄,加强边备。召为吏部尚书。仕至同知枢密院事,以病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郓州须城人,字才甫。梁彦昌子。哲宗绍圣中提举湖南常平。时新复免役法,子美先诸路成役书,擢提点刑狱。徽宗时累迁直龙阁阁、河北都转运使,倾漕计以奉上,至捐缗钱市契丹北珠以进,遂致位通显。后以疾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提举嵩山崇福宫。善属文,尤工诗。有《耆英集》。
全宋诗
梁子美(一○四六~一一二三),字才甫,东平(今属山东)人。适孙。由荫入官,哲宗绍圣初提举梓州路常平。三年(一○九六),由湖南提举常平除广西提点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一)。徽宗即位,为河北都转运使,召为枢密直学士,拜户部尚书,兼知开封府。大观元年(一一○七),拜尚书右丞,迁左丞,加中书侍郎。二年,出知郓州(《宋史·徽宗纪二》),移大名府。政和三年(一一一三),坐事责居单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三○),起知青州。六年,再知大名(同上书礼一三之七)。宣和五年卒,年七十八。《宋史》卷二八五、《东都事略》卷六六有传。
全宋文·卷二三五二
梁子美(一○四六——一一二三),字才甫,东平须城(今山东东平)人,梁适之孙。以荫入官,绍圣初,为右朝奉郎、提举梓州路常平,迁湖南路;三年,除广西提刑,改荆湖南路。徽宗立,为河北转运使,除枢密直学士,拜户部尚书,兼开封尹。累迁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以资政殿学士知定州,移大名府,进大学士,拜宁远军节度使。宣和二年,以疾乞罢,除开府仪同三司、提举嵩山崇福宫。宣和五年卒,年七十八,赠少保。著《耆英集》一百卷。见《东都事略》卷六六,《宋史》卷二八五《梁适传》,《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一、四九六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6—1117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德孺。范仲淹第四子。以荫入仕。性沉毅,有干略,论事剀切。神宗元丰中,为陕西转运判官,时五路出击西夏,皆无功,帝欲再举,纯粹奏言不可,遂止。哲宗立,以直龙图阁为京东转运使,改知庆州。后以元祐党夺职,知均州。徽宗时,以徽猷阁待制致仕。
全宋诗
范纯粹(一○四六~一一一七),字德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仲淹第四子。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权陕西路转运判官,进副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七、三三○)。八年,为京东路转运使,知庆州(同上书卷三五四、三六一)。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入为户部侍郎,出知延安府(同上书卷四五五、四五九)。绍圣初入元祐党籍。徽宗立,起知信州,旋以党禁复起,责常州别驾、鄂州安置。党禁解,复徽猷阁待制致仕。政和七年卒,年七十二(《吴郡志》卷二六)。有集,已佚。事见《范忠宣集补编》范能浚《德孺公传》,《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全宋文·卷二三四七
范纯粹(一○四六——一一一七),字德孺,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仲淹第四子。以荫入仕,元丰中,为陕西转运判官,进为副使,又为河东转运副使。哲宗立,以直龙图阁为京东转运使。元丰八年,代兄纯仁知庆州。请弃所取夏地,乞修明应援牵制之策,所言皆略施行。除宝文阁待制,再任。元祐六年,召为户部侍郎,寻又出知延州。绍圣中历知熙、邓等州,以元祐党人夺职。徽宗立,起知太原,加龙图阁直学士,再知延州,改永兴军。复以党禁贬,后以徽猷阁待制致仕。政和七年卒,年七十二。纯粹沈毅有干略,论事剀切,有奏议十七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又见《范忠宣公集补·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德孺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8—1125 【介绍】: 宋大名人,字器之,号元城。刘航子。神宗熙宁六年进士。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又以吕公著荐,为右正言,论事刚直,历劾章惇、蔡确、范纯仁。累迁左谏议大夫,进枢密都承旨。章惇用事,累贬英州安置,徙梅州,欲置之死,会徽宗立得赦,历知衡、鼎、郓州及镇定府。蔡京为相,连谪至峡州羁管。有《尽言集》等。
全宋诗
刘安世(一○四八~一一二五),字器之,号读易老人(《永乐大典》卷二三四二引《古藤志》),学者称元城先生,魏(今河北大名西北)人。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调洺州司法参军。哲宗元祐初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三年(一○八八),擢右正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五年,提举崇福宫(同上书卷四四七)。六年,召为中书舍人、枢密都承旨(同上书卷四五四)。八年,出知真定府(同上书卷四八四)。忤章惇,连贬新州别驾,安置英州。元符元年(一○九八),移梅州(同上书卷五○○),历衡及鼎。徽宗即位,知郓州、真定府。为曾布、蔡京所忌,连七谪至峡州羁管。后定居宋都。宣和七年卒,年七十八。有《语录》二卷、《文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有《元城尽言集》十三卷传世。《东都事略》卷九四、《宋史》卷三四五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五三四
刘安世(一○四八——一一二五),字器之,学者称元城先生,大名(今河北大名)人。登熙宁六年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元祐初,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三年,擢右正言,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六年,为宝文阁待制、枢密都承旨。绍圣初,章惇用事,忌恶之,累加贬黜,安置英、梅等州,凡投荒七年,甲令所载远恶地,无不历之。徽宗即位,起知郓州、真定府。蔡京既相,又七谪至峡州羁管。稍复承议郎,卜居宋城。宣和七年卒,年七十八,后谥忠定。著有《尽言集》及《元城语录》等。《宋史》卷三四五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伯虎,字炳之,福清(今属福建)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授建州司理参军(清乾隆《福清县志》卷一四)。神宗熙宁中为太常博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七)。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为校书郎(同上书卷四○七)。三年,知饶州(同上书卷四○八)。六年,为刑部员外郎、都官郎中(同上书卷四五七)。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陟臣,字希叔(《麈史》卷二),宋州虞城(今河南虞城北)人。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进士(《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九)。神宗元丰元年(一○七八),官检正中书吏房、刑房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八),权发遣两浙路提点刑狱(同上书卷二九二)。四年,为度支判官(同土书卷三一二)。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为右司郎中(同上书卷四○二)。
何洵直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八四七
何洵直,字邦彦,治平四年进士。元丰元年任御史台主簿、著作佐郎。十一月,除详定正旦御殿仪注所检讨官。二年十月,为秘阁校理。三年七月,兼详定官制所检讨文字,擢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改司勋员外郎。四年八月,除秘书郎,寻罢,以考功员外郎知楚州。所著有《礼说》一卷、《礼文》三十卷(与蔡确同著)。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一○、礼一之三二、职官五六之一、职官六六之三六、选举三三之一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七、二九四、三四八、四三一,《宋史》卷二○二、二○四,《吴兴备志》卷二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1 【介绍】: 宋濮州人,原籍赵郡,字奉世。李肃之弟。英宗时登进士第。官明州司法参军,郡守骫法,承之毅然力争。神宗熙宁初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又任检正中书刑房。受命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又察访陕西,裁正敛羡余之数。八年,任河东察访使,受诏参定蕃兵法。官至枢密直学士。后知青州,徙应天府,历阿阳、陈、郓、扬州而卒。有《礼房条例并目录》、《江湖淮浙盐敕令赏格》及文集、奏议等。
全宋诗
李承之,字奉世,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迪子。举进士,调明州司法参军。神宗熙宁初,为条例司检详文字。累官至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知州府,卒于扬州任。《宋史》卷三一○有传。
全宋文·卷一○二八
李承之(?——一○九一),字奉世,其先赵郡人,徙濮州(今河南濮阳)。迪从子。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改京官,检正中书刑房公事。四年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加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检三司使。元祐初官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徙应天府,历河阳、陈、郓、扬州,元祐六年十一月卒。著有文集三十卷、奏议二十卷。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八、二五二、四六八,《宋史》卷二○八《艺文志》七、卷三一○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满中行,字思复,金乡(今属山东)人。登进士第。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以国子监直讲、著作佐郎擢馆阁校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年,权监察御史里行(同上书卷三○二)。五年,知无为军(《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七之三七)。七年,知相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四)。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知明州(同上书卷三七六)。有《昌邑集》二十卷,已佚。事见清乾隆《金乡县志》卷一八。
全宋文·卷一八三○
满中行,字思复,昌邑(今山东昌邑)人。治平中举进士,元丰二年,以国子监直讲、著作佐郎为馆阁校勘,次年迁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又明年,直集贤院,兼侍御史知杂事。元丰五年,出知无为军,寻知相州。元丰八年,以司封郎中为起居郎。元祐元年四月,迁直龙图阁、知明州。著有《昌邑集》二十卷。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一四、三七六及《渑水燕谈录序》、《宋诗纪事补遗》卷二三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彦若,字元考,青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师民子。以荫入仕,为秘阁校勘,迁集贤校理,通判淄州。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除国史编修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修起居注。五年,召试中书舍人(同上书卷三二五)。六年,改右谏议大夫(同上书卷三四○)。七年,降秘书监(同上书卷三四二)。八年,出知亳州(同上书卷三五七),移陈州。召还,提举万寿观。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兵部侍郎(同上书卷三七○)。五年,权礼部尚书兼刑部侍郎(同上书卷四四五)。六年,拜翰林学士(同上书卷四五五)。绍圣初以元祐党人贬安远军节度副使、澧州安置。卒,年六十三。事见《东都事略》卷六○《趟师民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三
赵彦若,字元考,青州临淄(今山东益都西北)人。以荫入仕,历将作监主簿,通判淄州,被诬谪监酒税。嘉祐四年为秘阁校理,熙宁中迁知宗正丞。元丰二年除国史院编修官,撰《百官公卿表》、《宗室世系表》,四年迁修起居注,五年试中书舍人。元祐中累官至兵部侍郎、礼部尚书,七年拜翰林学士知制诰。绍圣初以预修《神宗实录》贬安远军节度副使、澧州安置,卒,年六十三。有文集五十卷。事详《东都事略》卷六○及《宋史翼》卷三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惠安人,字宾虞。神宗熙宁三年特奏名。官秘书郎。工诗,有《卧龙翁集》。
全宋诗
王献臣,字宾虞,惠安(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三年(一○七○)特奏名,官秘书郎。有《卧龙翁集》,郡守叶廷圭序之,已佚。事见明嘉靖《惠安县志》卷一二及一三。今录诗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