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03,分127页显示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书帕
书笼
书淋
书粮
书练
书呆子
书呆子
书场
书禀
绢书
匿名书
缪书
乡书手
蟹行书
圯桥书
《國語辭典》:书帕(書帕)  拼音:shū pà
书籍与手帕。明朝官场中习惯用书籍、手帕作礼物,后来改用金银珠宝,仍称为「书帕」。《明史。卷二五八。毛羽健传》:「臣两月来,辞却书帕五百金,臣寡交犹然,馀可推矣。」《金瓶梅》第三六回:「今日有东昌府下文书快手往京里,顺便稍了一封书帕来。」
《骈字类编》:书笼(书笼)
广博物志隋开皇初广都孝廉侯遁至剑门外忽见四黄石遹爱之收藏书笼负之以驴既歇鞍取看皆化为金
《韵府拾遗 侵韵》:书淋(书淋)
方回诗田登欣米贱屋老惧书淋
《漢語大詞典》:书粮(書糧)
指求学的费用。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 柳积 ,字 德封 。勤苦为学,夜燃木叶以代灯火。中夕,闻窗外有呼者, 积 出见之,有五六丈夫各负一囊,倾於屋下,如榆荚。语曰:‘与君为书粮,勿忧业不成。’”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自是未半载, 维 博览经籍,下笔成文,於是请下山求书粮。”
分類:求学费用
《韵府拾遗 霰韵》:书练(书练)
汪道会墨赋书练染素误驳点蝇非惟贵纸抑高令名
《國語辭典》:书呆子(書呆子)  拼音:shū dāi zi
沉溺于书籍而不通人情世故的人。《红楼梦》第七五回:「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功夫,反弄出书呆子来。」《文明小史》第四○回:「堂倌见他们杂七杂八,穿的衣服不中不西,就认定是学堂里出来的书呆子。」也称为「书痴」。
分類:书呆子
《漢語大詞典》:书呆子(書獃子)
同“ 书獃 ”。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笑柄·不准》:“为官者必用读书人,以其有体有用也。然断不可用书獃子,凡人一獃而万事隳矣。”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三:“﹝ 言侣白 ﹞归舟经 吴淞江 ,夜遇胠篋者,乃从容语之曰:‘财物儘尔取,有茄砚一枚,我自少习用,不忍舍也。’盗曰:‘真书獃子!’因笑而掷还之。”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唐冰溪先生:“初得中正榜,引见后,以口嘘气,以手拂尘,上以为书獃子。”
《國語辭典》:书场(書場)  拼音:shū cháng
旧时说书的场所。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九。小秦淮录》:「大东门书场在董子祠坡儿下厕房旁。四面团座,中设书台,门悬书招,上三字横写,为评话人姓名,下四字直写日开讲书词。」
《漢語大詞典》:书禀(書禀)
文书。 清 袁枚 新齐谐·汪二姑娘:“ 绍兴 吴某 ,行三,在 赵州 刺史署中主刑名,后又延一管书禀者,亦 吴 姓,行三, 苏州 人。”
分類:文书
《骈字类编》:绢书(绢书)
陆游 追忆征西幕中旧事诗 关转遗民意可伤,蜡丸三寸绢书黄。
《漢語大詞典》:匿名书(匿名書)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的书信。多为达到攻讦、恐吓等目的而写。周书·柳庆传:“ 庆 以贼徒既众,似是乌合,既非旧交,必相疑阻,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名书。”《唐律疏议·斗讼·投匿名书告人罪》:“诸投匿名书告人罪者,流二千里。”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二:“ 冯令 士仁 ,政不善,有投匿名书者,歷詆其疵。”
《漢語大詞典》:缪书(繆書)
即缪篆。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一:“楷法之变,行草生焉, 张伯英 、 王右军 之徒善之,此古今通行之书体也。篆法又有‘繆书’者……用以书符印,敢绸繆纠缠之象。”参见“ 繆篆 ”。
分類:缪篆
《國語辭典》:缪篆(繆篆)  拼音:móu zhuàn
摹刻印章用的篆书。因笔画屈曲缠绕,故称为「缪篆」。王莽时官定为六书之一,相当于秦八体书中的摹印。
《漢語大詞典》:乡书手(鄉書手)
宋 代乡中协助里正办理文书的人。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国初,里正、户长掌课输,乡书手隶里正。里正於第一,户长於第二,等差乡书手。”
《漢語大詞典》:蟹行书(蟹行書)
即蟹行文。 江亢虎 《〈新译英国政府刊布中国革命蓝皮书〉序》:“晚近以来,肄蟹行书者至伙颐矣,大率摭口语,供象鞮,其钻揅学术,蒐讨外情,已为上乘。”参见“ 蟹行文 ”。
《漢語大詞典》:蟹行文
旧称 欧 美 等国横写的拉丁语系的文字。 瞿秋白 《文艺杂著·鞘声二》:“像不识外国银行支票上的‘蟹行文’的 董康 ,自然只配挨打。”
《漢語大詞典》:圯桥书(圯橋書)
亦称“ 圯上书 ”。亦称“ 圯下兵法 ”。 指 秦 末一老父于圯上授予 张良 的《太公兵法》。事见《史记·留侯世家》。 唐 李白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诗:“身为 下邳 客,家有圯桥书。” 宋 曾巩 《孔教授张法曹以曾论荐特示长笺》:“緑髮朱颜两少年,出伦清誉每相先;壁中字为时人考,圯上书从老父传。” 宋 陈亮 《子房贾生孔明魏徵何以学异端》:“ 子房 为 高帝 谋臣,从容一发,动中机会,而尝超然於事物之外,此岂圯下兵法之所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