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44,分177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汲冢简书
震楹书
记书若张巡
学书学剑(又作:学剑学书 ...)
寄书杓直
尽信书(又作:尽信书不如无书)
晋尚书
柳毅传书(又作:泾河龙书)
买菜书
郢书燕说
绝交书(又作:索报书 嵇康懒寄书)
阚泽佣书
科斗书
空中书
典故(续上)
回书父老汲冢简书
震楹书
记书若张巡
学书学剑(又作:学剑学书 ...)
寄书杓直
尽信书(又作:尽信书不如无书)
晋尚书
柳毅传书(又作:泾河龙书)
买菜书
郢书燕说
绝交书(又作:索报书 嵇康懒寄书)
阚泽佣书
科斗书
空中书
典故
相关人物
回书父老
相关人物
司马相如
《史记》卷一一七《相马相如传》
相如使时,蜀长老多言通西南夷不为用,唯大臣亦以为然。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不敢,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相如使时,蜀长老多言通西南夷不为用,唯大臣亦以为然。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不敢,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例句
欲持画省郎官笔,回与临邛父老书。 王维 送崔五太守
典故
汲冢简书
《晋书》卷五十一〈束皙列传〉~432~
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其纪年十三篇,记夏以来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以事接之,三家分,仍述魏事至安釐王之二十年。盖魏国之史书,大略与春秋皆多相应。其中经传大异,则云夏年多殷;益干启位,启杀之;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幽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异。公孙段二篇,公孙段与邵陟论易。国语三篇,言楚晋事。名三篇,似礼记,又似尔雅、论语。师春一篇,书左传诸卜筮,「师春」似是造书者姓名也。琐语十一篇,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梁丘藏一篇,先叙魏之世数,次言丘藏金玉事。缴书二篇,论弋射法。生封一篇,帝王所封。大历二篇,邹子谈天类也。穆天子传五篇,言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帝台、西王母。图诗一篇,画赞之属也。又杂书十九篇:周食田法,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大凡七十五篇,七篇简书折坏,不识名题。冢中又得铜剑一枚,长二尺五寸。漆书皆科斗字。初发冢者烧策照取宝物,及官收之,多烬简断札,文既残缺,不复诠次。武帝以其书付秘书校缀次第,寻考指归,而以今文写之。皙在著作,得观竹书,随疑分释,皆有义證。迁尚书郎。
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其纪年十三篇,记夏以来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以事接之,三家分,仍述魏事至安釐王之二十年。盖魏国之史书,大略与春秋皆多相应。其中经传大异,则云夏年多殷;益干启位,启杀之;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幽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异。公孙段二篇,公孙段与邵陟论易。国语三篇,言楚晋事。名三篇,似礼记,又似尔雅、论语。师春一篇,书左传诸卜筮,「师春」似是造书者姓名也。琐语十一篇,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梁丘藏一篇,先叙魏之世数,次言丘藏金玉事。缴书二篇,论弋射法。生封一篇,帝王所封。大历二篇,邹子谈天类也。穆天子传五篇,言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帝台、西王母。图诗一篇,画赞之属也。又杂书十九篇:周食田法,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大凡七十五篇,七篇简书折坏,不识名题。冢中又得铜剑一枚,长二尺五寸。漆书皆科斗字。初发冢者烧策照取宝物,及官收之,多烬简断札,文既残缺,不复诠次。武帝以其书付秘书校缀次第,寻考指归,而以今文写之。皙在著作,得观竹书,随疑分释,皆有义證。迁尚书郎。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雅量〉~349~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南朝梁·刘孝标注引《语林》曰:「太初从魏帝拜陵,陪列于松柏下。时暴雨霹雳,正中所立之树。冠冕焦坏,左右睹之皆伏,太初颜色不改。」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南朝梁·刘孝标注引《语林》曰:「太初从魏帝拜陵,陪列于松柏下。时暴雨霹雳,正中所立之树。冠冕焦坏,左右睹之皆伏,太初颜色不改。」
《太平御览》卷十三〈天部十三·霹雳〉~95~2~
晋·曹嘉之《晋纪》曰:「诸葛诞以气迈称。常倚柱读书,霹雳震其柱,诞自若。」
晋·曹嘉之《晋纪》曰:「诸葛诞以气迈称。常倚柱读书,霹雳震其柱,诞自若。」
例句
未惊雷破柱,不报水齐檐。 李商隐 异俗二首之一
典故
相关人物
记书若张巡
相关人物
张巡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忠义列传中·张巡〉~5540~
巡长七尺,须髯每怒尽张。读书不过三复,终身不忘。为文章不立。守睢阳,士卒居人,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
巡长七尺,须髯每怒尽张。读书不过三复,终身不忘。为文章不立。守睢阳,士卒居人,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典故
寄书杓直
《全唐文》卷五百七十三〈柳宗元五·与李翰林建书〉~5794~2~
杓直足下:州传递至,得足下书,又于梦得处得足下前次一书,意皆勤厚。庄周言,逃蓬藋者,闻人足音,则跫然喜。仆在蛮夷中,比得足下二书,及致药饵,喜复何言!仆自去年八月来,痞疾稍已。往时间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用南人槟榔余甘,破决壅隔大过,阴邪虽败,已伤正气。行则膝颤,坐则髀痹。所欲者补气丰血,强筋骨,辅心力,有与此宜者,更致数物。忽得良方偕至,益喜。
杓直足下:州传递至,得足下书,又于梦得处得足下前次一书,意皆勤厚。庄周言,逃蓬藋者,闻人足音,则跫然喜。仆在蛮夷中,比得足下二书,及致药饵,喜复何言!仆自去年八月来,痞疾稍已。往时间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用南人槟榔余甘,破决壅隔大过,阴邪虽败,已伤正气。行则膝颤,坐则髀痹。所欲者补气丰血,强筋骨,辅心力,有与此宜者,更致数物。忽得良方偕至,益喜。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五〈李逊列传·(弟)李建〉~425~
建字杓直,家素清贫,无旧业。与兄造、逊于荆南躬耕致养,嗜学力文。举进士,选授秘书省校书郎。德宗闻其名,用为右拾遗、翰林学士。元和六年,坐事罢职,降詹事府司直。高郢为御史大夫,奏为殿中侍御史,迁兵部郎中、知制诰。自以草诏思迟,不愿司文翰,改京兆尹。与宰相韦贯之友善,贯之罢相,建亦出为澧州刺史。徵拜太常少卿,寻以本官知礼部贡举。建取舍非其人,又惑于请托,故其年选士不精,坐罚俸料。明年,除礼部侍郎,竟以人情不洽,改为刑部。
建字杓直,家素清贫,无旧业。与兄造、逊于荆南躬耕致养,嗜学力文。举进士,选授秘书省校书郎。德宗闻其名,用为右拾遗、翰林学士。元和六年,坐事罢职,降詹事府司直。高郢为御史大夫,奏为殿中侍御史,迁兵部郎中、知制诰。自以草诏思迟,不愿司文翰,改京兆尹。与宰相韦贯之友善,贯之罢相,建亦出为澧州刺史。徵拜太常少卿,寻以本官知礼部贡举。建取舍非其人,又惑于请托,故其年选士不精,坐罚俸料。明年,除礼部侍郎,竟以人情不洽,改为刑部。
典故
相关人物
晋尚书
相关人物
谢安
《晋书》卷七十九〈谢安列传〉~2073~
温当北征,会万病卒,安投笺求归。寻除吴兴太守。在官无当时誉,去后为人所思。顷之,徵拜侍中,迁吏部尚书、中护军。……寻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加后将军。……又于土山营墅,楼馆林竹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
温当北征,会万病卒,安投笺求归。寻除吴兴太守。在官无当时誉,去后为人所思。顷之,徵拜侍中,迁吏部尚书、中护军。……寻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加后将军。……又于土山营墅,楼馆林竹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
例句
非吏非隐晋尚书,一丘一壑降乘舆。 刘宪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
《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九〈龙二·柳毅〉~340~
唐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又六七里,乃止。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视之,乃殊色也。然而蛾脸不舒,中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毅诘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是?」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于长者。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妾洞庭龙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泾川次子。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禦。迨诉频切,又得罪舅姑。舅姑毁黜以至此。」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又曰:「洞庭于兹,相远不知其几多也。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断尽,无所知哀。闻君将还吴,密通洞庭,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毅曰:「吾义夫也。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乎?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子有何术,可导我邪?」女悲泣且谢曰:「负载珍重,不复言矣。脱获回耗,虽死必谢。君不许,何敢言?既许而问,则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也。」毅请闻之。女曰:「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乡人谓之社橘。君当解去兹带,束以他物,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因而随之,无有碍矣。幸君子书叙之外,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毅曰:「敬闻命矣。」女遂于襦间解书,再拜以进。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毅深为之戚,乃置书囊中。因复问曰:「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祗岂宰杀乎?」女曰:「非羊也,雨工也。」「何为雨工?」曰:「雷霆之类也。」数顾视之,则皆矫顾怒步,饮龁甚异,而大小毛角,则无别羊焉。毅又曰:「吾为使者,他日归洞庭,幸勿相避。」女曰:「宁止不避,当如亲戚耳。」语竟,引别东去。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其夕,至邑而别其友。月余(「月馀」原作「曰馀」。据明抄本、陈校本改)到乡还家,乃访于洞庭。洞庭之阴,果有橘社。遂易带向树,三击而止。俄有武夫出于波间,再拜请曰:「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毅不告其实,曰:「走谒大王耳。」武夫揭水指路,引毅以进。谓毅曰:「当闭目,数息可达矣。」毅如其言,遂至其宫。始见台阁相向,门户千万,奇草珍木,无所不有。夫乃止毅停于大室之隅。曰:「客当居此以伺焉。」毅曰:「此何所也?」夫曰:「此灵虚殿也。」谛视之,则人间珍宝,毕尽于此。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雕琉璃于翠楣,饰琥珀于虹栋。奇秀深杳,不可殚言。然而王久不至。毅谓夫曰:「洞庭君安在哉?」曰:「吾君方幸玄珠阁,与太阳道士讲大经。少选当毕。」毅曰:「何谓大经?」夫曰:「吾君龙也,龙以水为神,举一滴可包陵谷。道士乃人也,人以火为神圣,发一灯可燎阿房。然而灵用不同,玄化各异,太阳道士精于人理,吾君邀以听。言语毕,而宫门辟,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夫跃曰:「此吾君也。」乃至前以告之。君望毅而问曰:「岂非人间之人乎?」毅对曰:「然。」毅而设拜(明抄本「毅而设拜」作「既而对后拜」),君亦拜。命坐于灵虚之下。谓毅曰:「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毅曰:「毅,大王之乡人也。长于楚,游学于秦。昨下第,间驱泾水右涘,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环雨鬓,所不忍视。毅因诘之,谓毅曰,为夫婿所薄,舅姑不念,以至于此。悲泗淋漓,诚怛人心。遂托书于毅。毅许之。今以至此。因取书进之。洞庭君览毕,以袖掩面而泣曰:「老父之罪,不能鉴(「能鉴」原作「诊坚」,据明抄本、陈校本改)听,坐贻聋瞽,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齿发,何敢负德?」词毕,又哀吒良久。左右皆流涕。时有宦人密视君者,君以书授之,令达宫中。须臾,宫中皆恸哭。君惊谓左右曰:「疾告宫中,无使有声。恐钱塘所知。」毅曰:「钱塘何人也?」曰:「寡人之爱弟。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矣。」毅曰:「何故不使知?」曰:「以其勇过人耳。昔尧遭洪水九年者,乃此子一怒也。近与天将失意,塞其五山。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遂宽其同气之罪。然犹縻系于此。故钱塘之人,日日候焉。」语未毕,而大声忽发,天拆地裂,宫殿摆簸,云烟沸涌。俄有赤龙长千馀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金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雨雹,一时皆下。乃臂青天而飞去。毅恐蹶仆地。君亲起持之曰:「无惧,固无害。」毅良久稍安,乃获自定。因告辞曰:「愿得生归,以避复来。」君曰:「必不如此。其去则然,其来则不然。幸为少尽缱绻。」因命酌互举,以欸人事。俄而祥风庆云,融融怡怡,幢节玲珑,箫韶以随。红妆千万,笑语熙熙。后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珰满身,绡縠参差。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然若喜若悲,零泪如系。须臾红烟蔽其左,紫气舒其右,香气环旋,入于宫中。君笑谓毅曰:「泾水之囚人至矣。」君乃辞归宫中。须臾,又闻怒苦,久而不已。有顷,君复出,与毅饮食。又有一人披紫裳,执青玉,貌耸神溢,立于君左右。谓毅曰:「此钱塘也。」毅起,趋拜之。钱塘亦尽礼相接,谓毅曰:「女侄不幸,为顽童所辱。赖明君子信义昭彰,致达远冤。不然者,是为泾陵之土矣。飨德怀恩,词不悉心。」毅手为退辞谢,俯仰唯唯。然后回告兄曰:「向者辰发灵虚,已至泾阳,午战于彼,未还于此。中间驰至九天,以告上帝。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前所遣责,因而获免。然而刚肠激发,不遑辞候,惊扰宫中,复忤宾客。愧惕惭惧,不知所失。」因退而再拜。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伤稼乎?」曰:「八百里」。「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君抚然曰:「顽童之为是心也,诚不可忍。然汝亦太草草。赖上帝显圣,谅其至冤。不然者,吾何辞焉?从此已去,勿复如是。」钱塘复再拜。是夕,遂宿毅于凝光殿。明日,又宴毅于凝碧宫。会友戚,张广乐,具以醪醴,罗以甘洁。初笳角鼙鼓,旌旗剑戟,舞万夫于其右。中有一夫前曰:「此钱塘《破阵》乐。」旌鈚杰气,顾骤悍栗。坐客视之,毛发皆竖。复有金石丝竹,罗绮珠翠,舞千女于其左。中有一女前进曰:「此贵主《还宫》乐。」清音宛转,如诉如慕。坐客听之,不觉泪下。二舞既毕,龙君太悦,锡以裤绮,颁于舞人。然后密席贯坐,纵酒极娱。酒酣,洞庭君乃击席而歌曰:「大天苍苍兮,大地茫茫。人各有志兮,何可思量?狐神鼠圣兮,薄社依墙。雷霆一发兮,其孰敢当?荷真人兮信义长,令骨肉兮还故乡。齐言惭愧兮何时忘?」洞庭君歌罢,钱塘君再拜而歌曰:「上天配合兮,生死有途。此不当妇兮,彼不当夫。腹心辛苦兮,泾水之隅。风霜满鬓兮,雨雪罗襦。赖明公兮引素书,令骨肉兮家如初。永言珍重兮无时无。」钱塘君歌阕,洞庭君俱起奉觞于毅。毅踧踖而受爵。饮讫,复以二觞奉二君。乃歌曰:「碧云悠悠兮,泾水东流。伤美人兮,雨泣花愁。尺书远达兮,以解君忧。哀冤果雪兮,还处其休。荷和雅兮感甘羞,山家寂寞兮难久留。欲将辞去兮悲绸缪。」歌罢,皆呼万岁。洞庭君因出碧玉箱,贮以开水犀。钱塘君复出红珀盘,贮以照夜玑。皆起进毅。毅辞谢而受。然后宫中之人,咸以绡彩珠璧,投于毅侧,重叠焕赫。须臾,埋没前后。毅笑语四顾,愧揖不暇。泊酒阑欢极,毅辞起,复宿于凝光殿。翌日,又宴毅于清光阁。钱塘因酒作色,踞谓毅曰:「不闻猛石可裂不可卷,义士可杀不可羞耶?愚有衷曲,欲一陈于公。如可,则俱在云霄;如不可,则皆夷粪壤。足下以为何如哉?」毅曰:「请闻之。」钱塘曰:「泾阳之妻,则洞庭君之爱女也。淑性茂质,为九姻所重。不幸见辱于匪人,今则绝矣。将欲求托高义,世为亲戚,使受恩者知其所归,怀爱者知其所付。岂不为君子始终之道者?」毅肃然而作,欻然而笑曰:「诚不知钱塘君孱困如是。毅始闻跨九州,怀五岳,泄其愤怒。复见断锁金,掣玉柱,赴其急难。毅以为刚决明直,无如君者。盖犯之者不避其死,感之者不爱其生,此真丈夫之志。奈何箫管方洽,亲宾正和,不顾其道,以威加人?岂仆之素望哉?若遇公于洪波之中,玄山之间,鼓以鳞须,被以云雨,将迫毅以死,毅则以禽兽视之。亦何恨哉?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义,尽五常之志性,负百行之微旨。虽人世贤杰,有不如者,况江河灵类乎?而欲以蠢然之躯,悍然之性,乘酒假气,将迫于人。岂近直哉?且毅之质,不足以藏王一甲之间。然而敢以不伏之心,胜王不道之气。惟王筹之!」钱塘乃逡巡致谢曰:「寡人生长宫房,不闻正论。向者词述狂妄,搪(「搪」字原阙,据明抄本、陈校本补)突高明,退自循顾,戾不容责。幸君子不为此乖间可也。」其夕复欢宴,其乐如旧,毅与钱塘遂为知心友。明日,毅辞归。洞庭君夫人别宴毅于潜景殿,男女仆妾等悉出预会。夫人泣谓毅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得展愧戴,遂至暌别。」使前泾阳女当席拜毅以致谢。夫人又曰:「此别岂有复相遇之日乎?」毅其始虽不诺钱塘之请,然当此席,殊有叹恨之色。宴罢辞别,满宫凄然,赠遗珍宝,怪不可述。毅于是复循途出江岸。见从者十馀人,担囊以随,至其家而辞去。毅因适广陵宝肆,鬻其所得,百未发一,财以盈兆。故淮右富族咸以为莫如。遂娶于张氏,而又娶韩氏。数月,韩氏又亡。徙家金陵,常以鳏旷多感,或谋新匹。有媒氏告之曰:「有卢氏女,范阳人也。父名曰浩,尝为清流宰,晚岁好道,独游云泉。今则不知所在矣。母曰郑氏。前年适清河张氏,不幸而张夫早亡。母怜其少,惜其慧美,欲择德以配焉。不识何如?」毅乃卜日就礼。既而男女二姓,俱为豪族。法用礼物,尽其丰盛。金陵之士,莫不健仰。居月馀,毅因晚入户,视其妻,深觉类于龙女,而逸艳丰厚,则又过之。因与话昔事。妻谓毅曰:「人世岂有如是之理乎?」经岁馀(「经岁馀」原作「然君与馀」。据明抄本改)有一子。毅益重之。既产逾月,乃浓饰换服。召亲戚相会(明抄本、陈校本「亲戚相会」作「毅于帘室」)之间,笑谓毅曰:「君不忆余之于昔也?」毅曰:「夙为洞庭君女传书,至今(明抄本、陈校本「为洞庭君女传书至今」八字原作「非姻好何以」五字)为忆。」妻曰:「馀即洞庭君之女也。泾川之冤,君使得白。衔君之恩,誓心求报。洎钱塘季父论亲不从,遂至暌违,天各一方,不能相问。父母欲配嫁于濯锦小儿。某惟以心誓难移。亲命难背。既为君子弃绝,分无见期,而当初之冤,虽得以告诸父母,而誓报不得其志,复欲驰白于君子。值君子累娶,当娶于张,已而又娶于韩。迨张韩继卒,君卜居于兹。故余之父母,乃喜馀得遂报君之意。今日获奉君子,咸善终世,死无恨矣。」因呜咽泣涕交下,对毅曰:「始不言者,知君无重色之心;今乃言者,知君有感馀(明抄本、陈校本「感馀」作「爱子」)之意。妇人匪薄,不足以确厚永心。故因君爱子,以托相生(明抄本、陈校本「相生」作「贱质」)。未知君意如何,愁惧兼心,不能自解。君附书之日,笑谓妾曰:‘他日归洞庭,慎无相避。’诚不知当此之际,君岂有意于今日之事乎?其后季父请于君。君固不许。君乃诚将不可邪,抑忿然邪?君其话之。」毅曰:「似有命者。仆始见君子长泾之隅,枉抑憔悴,诚有不平之志。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馀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思哉?洎钱塘逼迫之际,唯理有不可直,乃激人之怒耳。夫始以义行为之志,宁有杀其婿而纳其妻者邪?一不可也。善素以操真为志尚,宁有屈于己而伏于心者乎?二不可也。且以率肆胸臆,酬酢纷纶,唯直是图,不遑避害。然而将别之日,见君有依然之容,心甚恨之。终以人事扼束,无由报谢。吁!今日君卢氏也,又家于人间。则吾始心未为惑矣。从此以往,永奉欢好,心无纤虑也。」妻因深感娇泣,良久不已。有顷,谓毅曰:「勿以他类,遂为无心。固当知报耳。夫龙寿万岁,今与君同之,水陆无往不适,君不以为妄也。」毅嘉之曰:「吾不知国客,乃复为神仙之饵。」乃相与觐洞庭。既至而宾主盛礼,不可具纪。后居南海,仅四十年。其邸第舆马,珍鲜服玩,虽侯伯之室,无以加也。毅之族咸遂濡泽。以其春秋积序,容状不衰,南海之人,靡不惊异。洎开元中,上方属意于神仙之事,精索道术,毅不得安,遂相与归洞庭。凡十余岁,莫知其迹。至开元末,毅之表弟薛嘏为京畿令,谪官东南,经洞庭,晴昼长望,俄见碧山出于远波。舟人皆侧立曰:「此本无山,恐水怪耳。」指顾之际,山与舟相逼。乃有彩船自山驰来,迎问于嘏。其中有一人呼之曰:「柳公来候耳。」嘏省然记之,乃促至山下,摄衣疾上。山有宫阙如人世,见毅立于宫室之中,前列丝竹,后罗珠翠,物玩之盛,殊倍人间。毅词理益玄,容颜益少。初迎嘏于砌,持嘏手曰:「别来瞬息,而发毛已黄。」嘏笑曰:「兄为神仙,弟为枯骨,命也。」毅因出药五十丸遗嘏曰:「此药一丸,可增一岁耳。岁满复来,无久居人世,以自苦也。」欢宴毕,嘏乃辞行。自是已后,遂绝影响。嘏常以是事告于人世。殆四纪,嘏亦不知所在。陇西李朝威叙而叹曰:「五虫之长,必以灵者,别斯见矣。人裸也,移信鳞虫。洞庭含纳大直,钱塘迅疾磊落,宜有承焉。嘏咏而不载,独可邻其境。愚义之,为斯文。」
唐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又六七里,乃止。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视之,乃殊色也。然而蛾脸不舒,中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毅诘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是?」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于长者。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妾洞庭龙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泾川次子。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禦。迨诉频切,又得罪舅姑。舅姑毁黜以至此。」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又曰:「洞庭于兹,相远不知其几多也。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断尽,无所知哀。闻君将还吴,密通洞庭,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毅曰:「吾义夫也。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乎?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子有何术,可导我邪?」女悲泣且谢曰:「负载珍重,不复言矣。脱获回耗,虽死必谢。君不许,何敢言?既许而问,则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也。」毅请闻之。女曰:「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乡人谓之社橘。君当解去兹带,束以他物,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因而随之,无有碍矣。幸君子书叙之外,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毅曰:「敬闻命矣。」女遂于襦间解书,再拜以进。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毅深为之戚,乃置书囊中。因复问曰:「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祗岂宰杀乎?」女曰:「非羊也,雨工也。」「何为雨工?」曰:「雷霆之类也。」数顾视之,则皆矫顾怒步,饮龁甚异,而大小毛角,则无别羊焉。毅又曰:「吾为使者,他日归洞庭,幸勿相避。」女曰:「宁止不避,当如亲戚耳。」语竟,引别东去。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其夕,至邑而别其友。月余(「月馀」原作「曰馀」。据明抄本、陈校本改)到乡还家,乃访于洞庭。洞庭之阴,果有橘社。遂易带向树,三击而止。俄有武夫出于波间,再拜请曰:「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毅不告其实,曰:「走谒大王耳。」武夫揭水指路,引毅以进。谓毅曰:「当闭目,数息可达矣。」毅如其言,遂至其宫。始见台阁相向,门户千万,奇草珍木,无所不有。夫乃止毅停于大室之隅。曰:「客当居此以伺焉。」毅曰:「此何所也?」夫曰:「此灵虚殿也。」谛视之,则人间珍宝,毕尽于此。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雕琉璃于翠楣,饰琥珀于虹栋。奇秀深杳,不可殚言。然而王久不至。毅谓夫曰:「洞庭君安在哉?」曰:「吾君方幸玄珠阁,与太阳道士讲大经。少选当毕。」毅曰:「何谓大经?」夫曰:「吾君龙也,龙以水为神,举一滴可包陵谷。道士乃人也,人以火为神圣,发一灯可燎阿房。然而灵用不同,玄化各异,太阳道士精于人理,吾君邀以听。言语毕,而宫门辟,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夫跃曰:「此吾君也。」乃至前以告之。君望毅而问曰:「岂非人间之人乎?」毅对曰:「然。」毅而设拜(明抄本「毅而设拜」作「既而对后拜」),君亦拜。命坐于灵虚之下。谓毅曰:「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毅曰:「毅,大王之乡人也。长于楚,游学于秦。昨下第,间驱泾水右涘,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环雨鬓,所不忍视。毅因诘之,谓毅曰,为夫婿所薄,舅姑不念,以至于此。悲泗淋漓,诚怛人心。遂托书于毅。毅许之。今以至此。因取书进之。洞庭君览毕,以袖掩面而泣曰:「老父之罪,不能鉴(「能鉴」原作「诊坚」,据明抄本、陈校本改)听,坐贻聋瞽,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齿发,何敢负德?」词毕,又哀吒良久。左右皆流涕。时有宦人密视君者,君以书授之,令达宫中。须臾,宫中皆恸哭。君惊谓左右曰:「疾告宫中,无使有声。恐钱塘所知。」毅曰:「钱塘何人也?」曰:「寡人之爱弟。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矣。」毅曰:「何故不使知?」曰:「以其勇过人耳。昔尧遭洪水九年者,乃此子一怒也。近与天将失意,塞其五山。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遂宽其同气之罪。然犹縻系于此。故钱塘之人,日日候焉。」语未毕,而大声忽发,天拆地裂,宫殿摆簸,云烟沸涌。俄有赤龙长千馀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金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雨雹,一时皆下。乃臂青天而飞去。毅恐蹶仆地。君亲起持之曰:「无惧,固无害。」毅良久稍安,乃获自定。因告辞曰:「愿得生归,以避复来。」君曰:「必不如此。其去则然,其来则不然。幸为少尽缱绻。」因命酌互举,以欸人事。俄而祥风庆云,融融怡怡,幢节玲珑,箫韶以随。红妆千万,笑语熙熙。后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珰满身,绡縠参差。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然若喜若悲,零泪如系。须臾红烟蔽其左,紫气舒其右,香气环旋,入于宫中。君笑谓毅曰:「泾水之囚人至矣。」君乃辞归宫中。须臾,又闻怒苦,久而不已。有顷,君复出,与毅饮食。又有一人披紫裳,执青玉,貌耸神溢,立于君左右。谓毅曰:「此钱塘也。」毅起,趋拜之。钱塘亦尽礼相接,谓毅曰:「女侄不幸,为顽童所辱。赖明君子信义昭彰,致达远冤。不然者,是为泾陵之土矣。飨德怀恩,词不悉心。」毅手为退辞谢,俯仰唯唯。然后回告兄曰:「向者辰发灵虚,已至泾阳,午战于彼,未还于此。中间驰至九天,以告上帝。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前所遣责,因而获免。然而刚肠激发,不遑辞候,惊扰宫中,复忤宾客。愧惕惭惧,不知所失。」因退而再拜。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伤稼乎?」曰:「八百里」。「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君抚然曰:「顽童之为是心也,诚不可忍。然汝亦太草草。赖上帝显圣,谅其至冤。不然者,吾何辞焉?从此已去,勿复如是。」钱塘复再拜。是夕,遂宿毅于凝光殿。明日,又宴毅于凝碧宫。会友戚,张广乐,具以醪醴,罗以甘洁。初笳角鼙鼓,旌旗剑戟,舞万夫于其右。中有一夫前曰:「此钱塘《破阵》乐。」旌鈚杰气,顾骤悍栗。坐客视之,毛发皆竖。复有金石丝竹,罗绮珠翠,舞千女于其左。中有一女前进曰:「此贵主《还宫》乐。」清音宛转,如诉如慕。坐客听之,不觉泪下。二舞既毕,龙君太悦,锡以裤绮,颁于舞人。然后密席贯坐,纵酒极娱。酒酣,洞庭君乃击席而歌曰:「大天苍苍兮,大地茫茫。人各有志兮,何可思量?狐神鼠圣兮,薄社依墙。雷霆一发兮,其孰敢当?荷真人兮信义长,令骨肉兮还故乡。齐言惭愧兮何时忘?」洞庭君歌罢,钱塘君再拜而歌曰:「上天配合兮,生死有途。此不当妇兮,彼不当夫。腹心辛苦兮,泾水之隅。风霜满鬓兮,雨雪罗襦。赖明公兮引素书,令骨肉兮家如初。永言珍重兮无时无。」钱塘君歌阕,洞庭君俱起奉觞于毅。毅踧踖而受爵。饮讫,复以二觞奉二君。乃歌曰:「碧云悠悠兮,泾水东流。伤美人兮,雨泣花愁。尺书远达兮,以解君忧。哀冤果雪兮,还处其休。荷和雅兮感甘羞,山家寂寞兮难久留。欲将辞去兮悲绸缪。」歌罢,皆呼万岁。洞庭君因出碧玉箱,贮以开水犀。钱塘君复出红珀盘,贮以照夜玑。皆起进毅。毅辞谢而受。然后宫中之人,咸以绡彩珠璧,投于毅侧,重叠焕赫。须臾,埋没前后。毅笑语四顾,愧揖不暇。泊酒阑欢极,毅辞起,复宿于凝光殿。翌日,又宴毅于清光阁。钱塘因酒作色,踞谓毅曰:「不闻猛石可裂不可卷,义士可杀不可羞耶?愚有衷曲,欲一陈于公。如可,则俱在云霄;如不可,则皆夷粪壤。足下以为何如哉?」毅曰:「请闻之。」钱塘曰:「泾阳之妻,则洞庭君之爱女也。淑性茂质,为九姻所重。不幸见辱于匪人,今则绝矣。将欲求托高义,世为亲戚,使受恩者知其所归,怀爱者知其所付。岂不为君子始终之道者?」毅肃然而作,欻然而笑曰:「诚不知钱塘君孱困如是。毅始闻跨九州,怀五岳,泄其愤怒。复见断锁金,掣玉柱,赴其急难。毅以为刚决明直,无如君者。盖犯之者不避其死,感之者不爱其生,此真丈夫之志。奈何箫管方洽,亲宾正和,不顾其道,以威加人?岂仆之素望哉?若遇公于洪波之中,玄山之间,鼓以鳞须,被以云雨,将迫毅以死,毅则以禽兽视之。亦何恨哉?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义,尽五常之志性,负百行之微旨。虽人世贤杰,有不如者,况江河灵类乎?而欲以蠢然之躯,悍然之性,乘酒假气,将迫于人。岂近直哉?且毅之质,不足以藏王一甲之间。然而敢以不伏之心,胜王不道之气。惟王筹之!」钱塘乃逡巡致谢曰:「寡人生长宫房,不闻正论。向者词述狂妄,搪(「搪」字原阙,据明抄本、陈校本补)突高明,退自循顾,戾不容责。幸君子不为此乖间可也。」其夕复欢宴,其乐如旧,毅与钱塘遂为知心友。明日,毅辞归。洞庭君夫人别宴毅于潜景殿,男女仆妾等悉出预会。夫人泣谓毅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得展愧戴,遂至暌别。」使前泾阳女当席拜毅以致谢。夫人又曰:「此别岂有复相遇之日乎?」毅其始虽不诺钱塘之请,然当此席,殊有叹恨之色。宴罢辞别,满宫凄然,赠遗珍宝,怪不可述。毅于是复循途出江岸。见从者十馀人,担囊以随,至其家而辞去。毅因适广陵宝肆,鬻其所得,百未发一,财以盈兆。故淮右富族咸以为莫如。遂娶于张氏,而又娶韩氏。数月,韩氏又亡。徙家金陵,常以鳏旷多感,或谋新匹。有媒氏告之曰:「有卢氏女,范阳人也。父名曰浩,尝为清流宰,晚岁好道,独游云泉。今则不知所在矣。母曰郑氏。前年适清河张氏,不幸而张夫早亡。母怜其少,惜其慧美,欲择德以配焉。不识何如?」毅乃卜日就礼。既而男女二姓,俱为豪族。法用礼物,尽其丰盛。金陵之士,莫不健仰。居月馀,毅因晚入户,视其妻,深觉类于龙女,而逸艳丰厚,则又过之。因与话昔事。妻谓毅曰:「人世岂有如是之理乎?」经岁馀(「经岁馀」原作「然君与馀」。据明抄本改)有一子。毅益重之。既产逾月,乃浓饰换服。召亲戚相会(明抄本、陈校本「亲戚相会」作「毅于帘室」)之间,笑谓毅曰:「君不忆余之于昔也?」毅曰:「夙为洞庭君女传书,至今(明抄本、陈校本「为洞庭君女传书至今」八字原作「非姻好何以」五字)为忆。」妻曰:「馀即洞庭君之女也。泾川之冤,君使得白。衔君之恩,誓心求报。洎钱塘季父论亲不从,遂至暌违,天各一方,不能相问。父母欲配嫁于濯锦小儿。某惟以心誓难移。亲命难背。既为君子弃绝,分无见期,而当初之冤,虽得以告诸父母,而誓报不得其志,复欲驰白于君子。值君子累娶,当娶于张,已而又娶于韩。迨张韩继卒,君卜居于兹。故余之父母,乃喜馀得遂报君之意。今日获奉君子,咸善终世,死无恨矣。」因呜咽泣涕交下,对毅曰:「始不言者,知君无重色之心;今乃言者,知君有感馀(明抄本、陈校本「感馀」作「爱子」)之意。妇人匪薄,不足以确厚永心。故因君爱子,以托相生(明抄本、陈校本「相生」作「贱质」)。未知君意如何,愁惧兼心,不能自解。君附书之日,笑谓妾曰:‘他日归洞庭,慎无相避。’诚不知当此之际,君岂有意于今日之事乎?其后季父请于君。君固不许。君乃诚将不可邪,抑忿然邪?君其话之。」毅曰:「似有命者。仆始见君子长泾之隅,枉抑憔悴,诚有不平之志。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馀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思哉?洎钱塘逼迫之际,唯理有不可直,乃激人之怒耳。夫始以义行为之志,宁有杀其婿而纳其妻者邪?一不可也。善素以操真为志尚,宁有屈于己而伏于心者乎?二不可也。且以率肆胸臆,酬酢纷纶,唯直是图,不遑避害。然而将别之日,见君有依然之容,心甚恨之。终以人事扼束,无由报谢。吁!今日君卢氏也,又家于人间。则吾始心未为惑矣。从此以往,永奉欢好,心无纤虑也。」妻因深感娇泣,良久不已。有顷,谓毅曰:「勿以他类,遂为无心。固当知报耳。夫龙寿万岁,今与君同之,水陆无往不适,君不以为妄也。」毅嘉之曰:「吾不知国客,乃复为神仙之饵。」乃相与觐洞庭。既至而宾主盛礼,不可具纪。后居南海,仅四十年。其邸第舆马,珍鲜服玩,虽侯伯之室,无以加也。毅之族咸遂濡泽。以其春秋积序,容状不衰,南海之人,靡不惊异。洎开元中,上方属意于神仙之事,精索道术,毅不得安,遂相与归洞庭。凡十余岁,莫知其迹。至开元末,毅之表弟薛嘏为京畿令,谪官东南,经洞庭,晴昼长望,俄见碧山出于远波。舟人皆侧立曰:「此本无山,恐水怪耳。」指顾之际,山与舟相逼。乃有彩船自山驰来,迎问于嘏。其中有一人呼之曰:「柳公来候耳。」嘏省然记之,乃促至山下,摄衣疾上。山有宫阙如人世,见毅立于宫室之中,前列丝竹,后罗珠翠,物玩之盛,殊倍人间。毅词理益玄,容颜益少。初迎嘏于砌,持嘏手曰:「别来瞬息,而发毛已黄。」嘏笑曰:「兄为神仙,弟为枯骨,命也。」毅因出药五十丸遗嘏曰:「此药一丸,可增一岁耳。岁满复来,无久居人世,以自苦也。」欢宴毕,嘏乃辞行。自是已后,遂绝影响。嘏常以是事告于人世。殆四纪,嘏亦不知所在。陇西李朝威叙而叹曰:「五虫之长,必以灵者,别斯见矣。人裸也,移信鳞虫。洞庭含纳大直,钱塘迅疾磊落,宜有承焉。嘏咏而不载,独可邻其境。愚义之,为斯文。」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严光〉~2763~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荅,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唐·李贤注引皇甫谧《高士传》曰:「霸使西曹属侯子道奉书,光不起,于床上箕踞抱膝发书读讫,问子道曰:『君房素痴,今为三公,宁小差否?』子道曰:『位已鼎足,不痴也。』光曰:『遣卿来何言?』子道传霸言。光曰:『卿言不痴,是非痴语也?天子徵我三乃来。人主尚不见,当见人臣乎?』子道求报。光曰:『我手不能书。』乃口授之。使者嫌少,可更足。光曰:『买菜乎?求益也?』」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荅,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唐·李贤注引皇甫谧《高士传》曰:「霸使西曹属侯子道奉书,光不起,于床上箕踞抱膝发书读讫,问子道曰:『君房素痴,今为三公,宁小差否?』子道曰:『位已鼎足,不痴也。』光曰:『遣卿来何言?』子道传霸言。光曰:『卿言不痴,是非痴语也?天子徵我三乃来。人主尚不见,当见人臣乎?』子道求报。光曰:『我手不能书。』乃口授之。使者嫌少,可更足。光曰:『买菜乎?求益也?』」
简释
狂奴:喻傲世之隐者。唐皮日休《钓矾》:“狂奴卧此多,所以踏帝腹。”
狂奴故态:指人行为狂傲。唐陆龟蒙《严光钓台》:“不是狂奴为故态,仲华争得黑头公。”
《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说三〉~65~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栖逸〉~652~
山公将去选曹,欲举嵇康;康与书告绝。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嵇康别传》曰:「山巨源为吏部郎,迁散骑常侍,举康,康辞之,并与山绝。岂不识山之不以一官遇己情邪?亦欲标不屈之节,以杜举者之口耳!乃荅涛书,自说不堪流俗,而非薄汤武。大将军闻而恶之。」
山公将去选曹,欲举嵇康;康与书告绝。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嵇康别传》曰:「山巨源为吏部郎,迁散骑常侍,举康,康辞之,并与山绝。岂不识山之不以一官遇己情邪?亦欲标不屈之节,以杜举者之口耳!乃荅涛书,自说不堪流俗,而非薄汤武。大将军闻而恶之。」
《晋书》卷四十九〈嵇康列传〉~370~
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曰:「闻足下欲以吾自代,虽事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也。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故为足下陈其可否。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为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知尧舜之居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涂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意气所托,亦不可夺也。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加少孤露,母兄骄恣,不涉经学,又读老庄,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逸之情转笃。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惟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吾以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物情,闇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闻道士遗言,饵朮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长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迫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自卜已审,若道尽涂殚则已耳,足下无事之令转于沟壑也。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悽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疾,顾此悢悢,如何可言。今但欲守陋巷,教养子孙,时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意毕矣,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涂,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自非重,不至此也。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曰:「闻足下欲以吾自代,虽事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也。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故为足下陈其可否。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为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知尧舜之居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涂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意气所托,亦不可夺也。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加少孤露,母兄骄恣,不涉经学,又读老庄,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逸之情转笃。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惟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吾以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物情,闇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闻道士遗言,饵朮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长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迫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自卜已审,若道尽涂殚则已耳,足下无事之令转于沟壑也。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悽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疾,顾此悢悢,如何可言。今但欲守陋巷,教养子孙,时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意毕矣,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涂,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自非重,不至此也。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昭明文选》卷四十三、三国魏·嵇叔夜(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
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
典故
相关人物
阚泽
阚泽佣书
相关人物
阚泽
《三国志》卷五十三《吴书·阚泽传》
阚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人也。家世农夫,至泽好学,居贫无资,常为人佣书,以供纸笔,所写既毕,诵读亦遍。追师论讲,究览群籍,兼通历数,由是显名。察孝廉,除钱唐长,迁郴令。孙权为骠骑将军,辟补西曹掾;及称尊号,以泽为尚书。嘉禾中,为中书令,加侍中。赤乌五年,拜太子太傅,领中书如故。泽以经传文多,难得尽用,乃斟酌诸家,刊约礼文及诸注说以授二宫,为制行出入及见宾仪,又著乾象历注以正时日。每朝廷大议,经典所疑,辄咨访之。以儒学勤劳,封都乡侯。
阚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人也。家世农夫,至泽好学,居贫无资,常为人佣书,以供纸笔,所写既毕,诵读亦遍。追师论讲,究览群籍,兼通历数,由是显名。察孝廉,除钱唐长,迁郴令。孙权为骠骑将军,辟补西曹掾;及称尊号,以泽为尚书。嘉禾中,为中书令,加侍中。赤乌五年,拜太子太傅,领中书如故。泽以经传文多,难得尽用,乃斟酌诸家,刊约礼文及诸注说以授二宫,为制行出入及见宾仪,又著乾象历注以正时日。每朝廷大议,经典所疑,辄咨访之。以儒学勤劳,封都乡侯。
《尚书》卷一〈尚书序〉~9~
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济南伏生,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传授,裁二十馀篇,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百篇之义,世莫得闻。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注疏》、《孝经》,皆科斗文字
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济南伏生,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传授,裁二十馀篇,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百篇之义,世莫得闻。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注疏》、《孝经》,皆科斗文字
《高僧传》卷十〈晋上虞龙山史宗〉
道人以书付小儿……小儿云:「道人令其捉杖,飘然而去,或闻足下波浪耳。」并说山中人寄书犹在小儿衣带,令开看都不解,乃写取封其本书,令人送此小儿至白土埭,送与史宗。宗开书大惊云:「汝那得蓬莱道人书耶?」……或云,有商人海行于孤洲上见一沙门,求寄书与史宗。置书于船中,同侣欲看书,书著船不脱,及至白土埭,书飞起就宗。宗接而将去。
道人以书付小儿……小儿云:「道人令其捉杖,飘然而去,或闻足下波浪耳。」并说山中人寄书犹在小儿衣带,令开看都不解,乃写取封其本书,令人送此小儿至白土埭,送与史宗。宗开书大惊云:「汝那得蓬莱道人书耶?」……或云,有商人海行于孤洲上见一沙门,求寄书与史宗。置书于船中,同侣欲看书,书著船不脱,及至白土埭,书飞起就宗。宗接而将去。
例句
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漢語大詞典》:破柱
见“ 破柱求姦 ”。
《漢語大詞典》:破柱求奸(破柱求姦)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时 张让 弟 朔 为 野王 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 膺 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 让 弟舍,藏於合柱中。 膺 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 朔 ,付 洛阳 狱。受辞毕,即杀之。”后以“破柱求姦”为不畏权贵,搜索坏人,以正国法的典故。 唐 元稹 《代李中丞谢官表》:“如或纶言既降,丹慊莫从,则当破柱求姦,碎首请事。死而后已,义不苟然。”《旧唐书·毕构传》:“ 睿宗 闻而善之,璽书劳曰:‘……览卿前后执奏,何异破柱求姦?’”亦省作“ 破柱 ”。 宋 司马光 《送聂之美摄尉韦城》:“官曹大儿戏,弓槊小军行。破柱飜偷窟,倾林索盗赃。”
《漢語大詞典》:狂奴
(1).狂放不羁的人。 南朝 梁武帝 《答萧琛》诗:“勿谈兴运初,且道狂奴异。” 明 宋濂 《王冕传》:“﹝ 王冕 ﹞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欢,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 清 孙枝蔚 《自题辛酉诗卷》诗:“豪士狂奴旧有名,飞扬跋扈竟何成。”
(2).为自嘲之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李尚书 雍熙 学道,散遣歌姬, 王西樵 责以诗云:‘谁为公画此策者,狂奴恨不鞭其背!’” 柳亚子 《秋夜不寐有怀佩宜内子红梨》诗:“诗成留待相逢日,端笑狂奴苦费才。”参见“ 狂奴故态 ”。
(3).凶暴之徒。《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数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护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气薰炽,毒手摧残。”
(2).为自嘲之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李尚书 雍熙 学道,散遣歌姬, 王西樵 责以诗云:‘谁为公画此策者,狂奴恨不鞭其背!’” 柳亚子 《秋夜不寐有怀佩宜内子红梨》诗:“诗成留待相逢日,端笑狂奴苦费才。”参见“ 狂奴故态 ”。
(3).凶暴之徒。《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数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护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气薰炽,毒手摧残。”
《漢語大詞典》:买菜书(買菜書)
典出 晋 皇甫谧 《高士传·严光》:“ 严光 ,字 子陵 , 会稽 餘姚 人也,少有高名……司徒 霸 与 光 素旧,欲屈 光 到 霸 所,使西曹属 侯子道 奉书, 光 不起。 子道 求报, 光 曰:‘我手不能书。’乃口授之。使者嫌少,可更足。 光 曰:‘买菜乎?求益也!’”后以“买菜书”指征聘之书。 清 钱谦益 《三月二十四日过钓台有感》诗:“老夫自有渔湾在,不用先生买菜书。”
分類:征聘
《國語辭典》:燕说(燕說) 拼音:yān shuō
1.穿凿附会之说。参见「郢书燕说」条。唐。黄庭坚 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以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谈经用燕说,束弃诸儒传。」
2.书名。清史官梦兰撰,一卷。列举北京一带方言,證以古训,其体裁略同恒言录。
2.书名。清史官梦兰撰,一卷。列举北京一带方言,證以古训,其体裁略同恒言录。
分類:穿凿附会
《漢語大詞典》:燕郢
犹穿凿。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三坟补逸引》:“三坟,太上之典也……其书竹简,其文科斗,其出丘墓,经而参之,史而伍之, 燕 郢 而説之,凡以强之於坟,亡弗协也。”参见“ 燕説 ”。
分類:穿凿
《國語辭典》:燕说(燕說) 拼音:yān shuō
1.穿凿附会之说。参见「郢书燕说」条。唐。黄庭坚 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以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谈经用燕说,束弃诸儒传。」
2.书名。清史官梦兰撰,一卷。列举北京一带方言,證以古训,其体裁略同恒言录。
2.书名。清史官梦兰撰,一卷。列举北京一带方言,證以古训,其体裁略同恒言录。
分類:穿凿附会
《漢語大詞典》:科斗
(1).蝌蚪。蛙或蟾蜍的幼体。《庄子·秋水》:“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陆德明 释文:“科斗,虾蟇子也。” 唐 韩愈 《峡石西泉》诗:“闻説旱时求得雨,秖疑科斗是蛟龙。” 宋 梅尧臣 《初闻蛙》诗:“何时科斗生,草根已吐牙。” 鲁迅 《呐喊·鸭的喜剧》:“科斗成群结队的在水里面游泳; 爱罗先珂君 也常常踱来访他们。”
(2).指科斗文字。 唐 韩愈 《科斗书后记》:“於 汴州 识 开封 令 服之 者, 阳冰 子,授余以其家科斗《孝经》, 卫宏 《官书》,两部合一卷。”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 固 步覘之,不识其字,既非虫篆八分科斗之势,又非梵书。” 宋 陈师道 《观兖文忠公家六一堂图书》诗:“庙器刻科斗,寳樽播华虫。”
(3).指古文经籍。 唐 刘言史 《放萤怨》诗:“架中科斗万餘卷,一字千回重照见。”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二十:“ 子由 尝跋 东坡 遗稿云……科斗藏壁间,见者空叹惊。废兴自有时,诗书付 西京 。”
(4).指科斗形营帐。 唐 崔湜 《大漠行》:“科斗连营 太原 道,鱼丽合阵 武威 川。”
(2).指科斗文字。 唐 韩愈 《科斗书后记》:“於 汴州 识 开封 令 服之 者, 阳冰 子,授余以其家科斗《孝经》, 卫宏 《官书》,两部合一卷。”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 固 步覘之,不识其字,既非虫篆八分科斗之势,又非梵书。” 宋 陈师道 《观兖文忠公家六一堂图书》诗:“庙器刻科斗,寳樽播华虫。”
(3).指古文经籍。 唐 刘言史 《放萤怨》诗:“架中科斗万餘卷,一字千回重照见。”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二十:“ 子由 尝跋 东坡 遗稿云……科斗藏壁间,见者空叹惊。废兴自有时,诗书付 西京 。”
(4).指科斗形营帐。 唐 崔湜 《大漠行》:“科斗连营 太原 道,鱼丽合阵 武威 川。”
《國語辭典》:科斗书(科斗書) 拼音:kē dǒu shū
周代的古文字。参见「蝌蚪文」条。汉。孔安国〈书经序〉唐。孔颖达。正义:「科斗书,古文也。所谓苍颉本体,周所用之。以今所不识,是为古人所为,故名。古文形多头粗尾细状,腹团圆似水虫之科斗,故曰科斗也。」
分類:科斗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