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03,分127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行秘书
贝叶书
书说
降书
中书堂
书课
闲书
十年书
蜡书
猎书
喜书
书蠹
储书
令书
隐书
《漢語大詞典》:行秘书(行祕書)
唐太宗 对 虞世南 的美称。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 太宗 尝出行,有司请载副书以从,上曰:‘不须。 虞世南 在此,行祕书也。’”后用以泛称博闻强记的人。 宋 赵蕃 《寄孙子进昆仲》诗:“大 孙 行祕书,今古靡不观。” 清 赵翼 《偶有遗忘问之稚存辄录示原委》诗:“快哉得此行祕书,读万卷如为我旧。”亦省称“ 行祕 ”。 清 钮琇 觚賸·自序:“入 燕 都而怀故国,记览梦华;登 梁 苑而晤名贤,书携行祕。”
《國語辭典》:贝叶书(貝葉書)  拼音:bèi yè shū
古印度人多用贝多树的叶子写佛经,故称佛经为「贝叶书」。唐。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诗:「閒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分類:佛经
《骈字类编》:书说(书说)
宋史艺文志吕祖谦书说三十五卷
又朱熹书说七卷
《國語辭典》:降书(降書)  拼音:xiáng shū
表示投降的书函。《三国演义》第四○回:「于是刘琮意决,便写降书,令宋忠潜地往曹操军前投献。」
分類:投降文书
《漢語大詞典》:中书堂(中書堂)
中书省的政事堂。 唐 杜甫 《莫相疑行》:“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 仇兆鳌 注:“ 李华 《中书政事堂记》: 武德 以来,於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 高宗 光宅 元年, 裴炎 自侍中除中书令,执宰相笔,乃迁政事堂於中书省。” 宋 陆游 《送襄阳郑帅唐老》诗:“武能防秋 北平 道,文合落笔中书堂。”
《漢語大詞典》:书课(書課)
(1).书载官吏考绩。 唐 包佶 《立春后休沐》诗:“定知书课日,优詔许辞归。”
(2).指修习的课业。 宋 陆游 《春雨》诗:“黯黯阴连月,萧萧滴到明。窗昏减书课,弦缓咽琴声。”
《國語辭典》:閒书(閒書)  拼音:xián shū
供消遣的书。唐。张籍 送许处士诗:「会到白云长取醉,不能窗下读閒书。」《文明小史》第一四回:「一天到夜,足足有两三个时辰用在报上,真比閒书看得还有滋味。」
《漢語大詞典》:十年书(十年書)
谓长期攻读所得的学问。 明 杨慎 丹铅总录·读书万卷:“ 宋 宣 政 间,文人称 翟汝文 、 叶梦得 、 汪藻 、 孙覿 四人。 孙 尝自评曰:‘吾之视 浮溪 , 浮溪 之视 石林 ,各少十年书。 石林 视 翟忠惠 亦然。’识者以为确论。今之学文者,果有十年书乎?”
《國語辭典》:蜡书(蠟書)  拼音:là shū
为防泄密而密封于蜡丸中的书信。《宋史。卷三六七。李显忠传》:「显忠至东京,刘麟喜之,授南路钤辖,乃密遣其客雷灿以蜡书赴行在。」《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唐主探问得二将交怨,却密地将蜡书招诱重进反叛,无非是谤毁反间的言语。」
分類:蜡丸文书
《漢語大詞典》:猎书(獵書)
犹读书。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二折:“猎书非我事,狗监是前生。俺是 郭 府中掌管牧养的,昨夜歌妓第三院的猛犬,不知何人打死了,也须报与老爷。”
分類:读书
《分类字锦》:喜书(喜书)
魏书甄后年九岁喜书视字辄识数用诸兄笔砚兄谓后言汝当习女工用书为学当作女博士耶后答言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诫不知书何由见之
《國語辭典》:书蠹(書蠹)  拼音:shū dù
1.蛀蚀书籍的虫子。清。陈曾寿〈南歌子。鸡唱催将息〉词:「半床书蠹共销沉,字里凄迷时遇少年心。」也称为「蠹书虫」。
2.比喻读死书而不知融会贯通的人。也称为「蠹书虫」、「书虫」。
分類:书籍
《漢語大詞典》:储书(儲書)
藏书。 清 伍崇曜 《〈焦氏笔乘〉跋》:“ 竹垞 又称其储书之富,几胜中簿。”
分類:藏书
《漢語大詞典》:令书(令書)
指太子所下的书面命令。与皇帝诏书相别。宋书·礼志二:“其时皇太子监国,有司奏仪注……若拜詔书除者,如旧文;其拜令书除者,‘令’代‘制詔’,餘如常仪。”南史·王规传:“﹝ 王规 ﹞侍东宫,太子赐以所服貂蝉,并降令书,悦是举也。”
《漢語大詞典》:隐书(隱書)
旨意隐秘的书。多指道家之书。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甄命授:“道有八素真经,太上之隐书也;道有九真中经,老君之祕言也。” 唐 陆龟蒙 《和怀华阳润卿博士》之一:“几降真官授隐书, 洛公 曾到梦中无。” 宋 陆游 《宿黄仙观兵火焚荡之馀唯一殿突兀犹在黄仙盖与许旌阳同时飞升者》诗:“残年安得长来此,一椀松肪读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