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03,分127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儒书
谤书
受书
书题
持书
书辞
读书人
书及
檄书
嗜书
册书
投书
应书
隶书
书回
《漢語大詞典》:儒书(儒書)
儒家经籍。《左传·哀公二十一年》:“ 鲁 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唯其儒书,以为二国忧。” 杜预 注:“言 鲁 据 周 礼,不肯答稽首,令 齐 、 邾 远至。” 汉 王充 论衡·讲瑞:“儒书之文,难以实事。” 唐 白居易 《三教论衡》:“儒书奥义,既已讨论;释典微言,亦宜发问。”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二:“僧 慧暕 涉猎儒书,而有戒行。”
分類:儒家经籍
《國語辭典》:谤书(謗書)  拼音:bàng shū
1.毁谤攻讦他人的书信。《战国策。齐策二》:「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
2.司马迁所作的《史记》。《后汉书。卷六○下。蔡邕列传》:「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三国演义》第九回:「昔孝武不杀司马迁,后使作史,遂致谤书流于后世。」
《漢語大詞典》:受书(受書)
谓接受文化教育。 明 唐顺之 《户部郎中林君墓志铭》:“君讳 性之 ,字 帅吾 , 一川 其号,自少受书於主事君。”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七章:“我辈自束发受书,习知忠义二字。”
《國語辭典》:书题(書題)  拼音:shū tí
1.书籍或文章的标题。如:「读书报告应先写书题。」
2.题字、记述。《南史。卷七七。恩倖传。纪僧真传》:「以闲书题,令答远近书疏。」
3.书信。《南史。卷四六。周山图传》:「于书题甚拙,谨直少言,不尝说人短长。」
《漢語大詞典》:持书(持書)
官名。司理书簿。后汉书·杜林传:“ 隗嚣 素闻 林 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 刘攽 《〈东汉书〉刊误》:“案文多一‘平’字。盖旧作‘治书’,读者以‘平’音‘治’字, 章怀 已改,作‘持’,后人又妄留‘平’字也。”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诗:“执简寧循枉,持书每去邪。”集注引 孙汝听 曰:“ 汉 有治书侍御史,后曰持书。后汉书 蔡邕 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持书亦御史职也。”
《漢語大詞典》:书辞(書辭)
(1).亦作“ 书词 ”。书信。汉书·司马迁传:“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 唐 韩愈 《送石处士序》:“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彊委重焉,其何説之辞!於是譔书词,具马币,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2).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是以 淮南 有英才, 武帝 使 相如 视草; 陇右 多文士, 光武 加意於书辞。岂直取美当时,亦敬慎来叶矣。”
分類:文辞书信
《國語辭典》:读书人(讀書人)  拼音:dú shū rén
知识分子、士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只要是读书人,后生些的便好了,地方不论远近。」《文明小史》第三回:「如果打死了外国人,我拼著脑袋去陪他,金委员不该拿读书人如此糟蹋,到底不是斯文一脉!」
《韵府拾遗 缉韵》:书及(书及)
春秋隐公十一年秋七月壬午公及齐侯郑伯入许胡传书及则入许者公所欲也
分类:书及
《國語辭典》:檄书(檄書)  拼音:xí shū
军中文书的通称,用以声讨敌人、宣示罪状、徵召等。《后汉书。卷一六。寇恂传》:「檄书至,恂即勒军驰出,并移告属县,发兵会于温下。」宋。刘过 水龙吟。谪仙狂客何如词:「想见鸾飞,如椽健笔,檄书亲草。」也称为「檄文」。
分類:檄文
《漢語大詞典》:嗜书(嗜書)
(1).爱好读书;喜爱书籍。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 宣宗 嗜书,尝构一殿,每退朝,必独坐内观书,或至夜中烛灺委,禁中谓上为老儒生。” 宋 苏轼 《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 鄴侯 藏书手不触,嗟我嗜书终日读。”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一:“﹝ 李馥 ﹞歷官 浙江 巡抚,性嗜书,所藏多善本。”
(2).喜爱书法和书法作品。 清 王士禛 分甘馀话卷下:“乃作赞,手书之,留庙中,后为好事者取去。郡守梦神告之,追获而还之庙。然则 兴霸 亦嗜书也。”
《國語辭典》:册书(冊書)  拼音:cè shū
古帝王册封臣下的诏书。分祝册、玉册、立册、封册、哀册、赠册、谥册、赠谥册、祭册、赐册、免册十一种。《文选。班彪。王命论》:「全宗祀于无穷,垂册书于春秋,而况大夫之事乎。」《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授君印绶、册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五。」
《國語辭典》:投书(投書)  拼音:tóu shū
寄信至报社或有关单位表达对某件事的看法。如:「读者投书」。
《漢語大詞典》:应书(應書)
古时下级官府回复上级的公文。汉书·沟洫志:“下丞相 孔光 、大司空 何武 奏请部刺史、 三辅 、 三河 、 弘农 太守举吏民能者,莫有应书。”
《國語辭典》:隶书(隸書)  拼音:lì shū
书体名:(1)篆书的简化体,创始于秦,通行于汉、魏。早期隶书在字形结构上保留较多的篆书形迹,称为「古隶」、「秦隶」;后来笔画分出波磔,所形成的隶书称为「八分书」。典型隶书的特点是:横画起笔回锋,隆起如蚕头之形;收笔顿笔挑起,具雁尾之状。(2)楷书的别名。也作「今隶」。魏、晋至唐使用。
《骈字类编》:书回(书回)
唐 许浑 秋夕有怀 书回秋欲尽,酒醒夜初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