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裱褙铺(裱褙舖)
亦作“ 裱背舖 ”。 装裱书画的店铺。《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只听得桥下裱褙舖里一个人叫道:‘我儿出来看郡王!’” 明 阮大铖 《燕子笺·入闱》:“只为前日裱轴 观音 像,供奉供奉,不想裱背舖里,错发了一轴画来。”
《漢語大詞典》:裱法
装裱书画的格式。 明 文震亨 长物志·书画:“书画小者须穵嵌,用淡月白画绢,上嵌金黄綾条,阔半寸许,盖 宣和 裱法,用以题识。”
《漢語大詞典》:裱画匠(裱畫匠)
装裱书画的工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我也曾想过,只要叫裱画匠,把那几个字挖了去,还可以用得。”
《國語辭典》:颤笔(顫筆)  拼音:zhàn bǐ
一种书画家的用笔方式。运笔时,笔势呈现颤动弯曲而显得遒劲有力。也作「战笔」。
《漢語大詞典》:颤掣(顫掣)
中国 书画技法之一。笔势颤动飘移的技法。 元 汤垕 画鉴·唐画:“ 周文矩 画人物,宗 周昉 ,但多颤掣笔。是其学其主 李重光 画法如此。” 明 茅一相 《绘妙·唐希雅》:“学 江 南 李后主 金错刀,书有一笔三过之法,虽若甚瘦,而风神有餘,变而为画,故颤掣三过处,书法存焉。”参见“ 颤笔 ”。
《國語辭典》:颤笔(顫筆)  拼音:zhàn bǐ
一种书画家的用笔方式。运笔时,笔势呈现颤动弯曲而显得遒劲有力。也作「战笔」。
《國語辭典》:白鹿纸(白鹿紙)  拼音:bái lù zhǐ
江西省龙虎山道士用来写符箓的纸,有碧、黄、白三种,称为「箓纸」。白色者莹泽光净可爱,元赵孟頫常用以写字作画。后因箓字不雅,改称为「白鹿纸」。
分類:书画
《漢語大詞典》:百花龙锦(百花龍錦)
古代装裱书画用的一种丝织品。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御府临书 六朝 羲 献 、 唐 人法帖并杂诗赋等,用毡路锦、柿红龟背锦、紫百花龙锦……令依真本纸色及印记对样装造。”
《漢語大詞典》:笔墨横姿(筆墨横姿)
谓书画诗文美妙多姿。 清 伍崇曜 《〈陶庵梦忆〉跋》:“虽间涉游戏三昧,而奇情壮采,议论风生,笔墨横姿,几令读者心目俱眩,亦异才也。”
《國語辭典》:尺二冤家  拼音:chǐ èr yuān jiā
尺二,指长度为一尺二寸的画轴。尺二冤家为五代时后周画家杨凝式对众多求画者的戏称。宋。陶谷《清异录。卷下。文用》:「少师杨凝式,书画独步一时,求字者纸轴推叠若墙壁。少师见,则浩叹曰:『无誇许多债主,真尺二冤家也。』」
《漢語大詞典》:尺幅寸缣(尺幅寸縑)
指小幅书画。 清 徐沁 明画录卷三:“笔意苍劲,尺幅寸縑,便有林壑窅冥之势。”
分類:小幅书画
《國語辭典》:屏条(屏條)  拼音:píng tiáo
成组的书画条幅,以四幅或八幅一组为最常见。如:「这次拍卖会场上名家所书的屏条,引发买家注目。」
《漢語大詞典》:染潢
古时收藏文稿或装裱书画的一种处理方法。为防蠹先将纸放入黄檗汁中浸染,称染潢。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染潢及治书法。”原注:“凡打纸欲生,生则坚厚,特宜入潢。凡潢纸灭白便是,不宜太深,深则年久色闇也。”
《漢語大詞典》:染古
古书画破损过多,不能裱褙,先照原样临摹,再依原本染色;绢本古画,用纸照原色刷染衬托,皆称“染古”。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应搜访到古画,内有破碎不堪补背者,令书房依元样对本临摹。进呈讫,降付 庄宗古 依元本染古槌破用印装造。”参阅 明 周嘉胄 《装潢志·染古绢托纸》
《漢語大詞典》:沙笔(沙筆)
一种用墨少,笔势遒劲,笔画中有丝丝露白的书画笔法。亦称渴笔或飞白。 明 徐树丕 《识小录·飞白》:“飞白字之名,书家例知之。但不晓作何状。予按 王应 云,飞白,变楷制也。本是宫殿题署。势既遒劲,文字宜轻微不满,名为飞白。据此,则如今篆书之渴笔,俗所谓沙笔是也。”
《漢語大詞典》:绢地(絹地)
书画之绢底。 明 高濂 遵生八笺卷十五:“古画不可捲紧,恐伤绢地。”
分類: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