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书契(書契)  拼音:shū qì
1.文字。《易经。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资治通鉴。卷一一一。晋纪三十三。安帝隆安三年》:「圭曰:『书籍凡有几何,如何可集?』对曰:『自书契以来,世有滋益,以至于今,不可胜计。苟人主所好,何忧不集。』」
2.作为凭据之用的文字契约。《周礼。天官。小宰》:「六曰听取予以书契。」汉。郑玄。注:「书契,符书也。」
《国语辞典》:殷墟书契考释(殷墟书契考释)  拼音:yīn xū shū qì kǎo shì
书名。民国罗振玉撰,一卷。为研究甲骨文字的书,分都邑、帝王、人名、地名、文字、卜辞、礼制、卜法八篇。民国十六年重加修订,改正前说,增加人名、地名,删改约一千数百条。
《国语辞典》:殷墟书契(殷墟书契)  拼音:yīn xū shū qì
商代占卜后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参见「甲骨文」条。
《國語辭典》:殷契  拼音:yīn qì
商代占卜后,书或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纪录文字。参见「甲骨文」条。
《國語辭典》:金縢  拼音:jīn téng
1.古代用以放置公文档案的金匮。《淮南子。精神》:「故通许由之意,金縢豹韬废矣。」《文选。左思。魏都赋》:「窥玉策于金縢,案图箓于石室。」
2.《书经》篇名。周征商成功后二年,武王生病,周公祝祷于三王,愿以己身替代。祝祷文字被史官收于金匮中,故称为「金縢」。
《國語辭典》:文约(文約)  拼音:wén yuē
1.契约。《红楼梦》第六四回:「心中虽不愿意,无奈惧怕贾珍等势焰,不敢不依,只得写了一张退婚文约。」
2.文字简练。《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河间献王刘德传》:「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
《國語辭典》:文契  拼音:wén qì
买卖所立的契约。《后汉书。卷三二。樊宏传》:「其素所假贷人閒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有烦老客长做主,写个合同文契,好成交易。」
《國語辭典》:花押  拼音:huā yā
在文书、契约上所签的名字或记号。《西游记》第二九回:「国王见了,取本国玉宝,用了花押,递与三藏。」《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当下各人画个花押,兄弟二人,每人收了一纸,管待了李社长自别去了。」也称为「花书」、「花字」。
《漢語大詞典》:载辞(載辭)
亦作“ 载词 ”。 记载在盟书契约上的文辞。仪礼·觐礼“及祀方明” 汉 郑玄 注:“及盟时,又加於坛上,乃以载辞告焉。”太平广记卷二七三引 唐 高彦休 《高阙史·杜牧》:“ 牧 詰其母曰:‘曩既许我矣,何为反之?’母曰:‘向约十年,十年不来而后嫁。嫁已三年矣。’ 牧 因取其载词视之,俛首移晷曰:‘其词也直。’”
《國語辭典》:官契  拼音:guān qì
旧时在官署纳税注册的契据。
《漢語大詞典》:钤尾(鈐尾)
盖在文书契券末尾的印信。 清 陈维嵩 《南乡子·江南杂咏》词:“印响西风猩作记,如鬼,老券排家验鈐尾。”
《漢語大詞典》:逾绳越契(逾繩越契)
亦作“踰绳越契”。
(1).谓在结绳、书契之前没有文字。绳、契指结绳、书契。后汉书·班固传下:“踰绳越契,寂寥而亡詔者,《繫》不得而缀也。” 李贤 注:“易·繫辞曰:‘上古结绳而化,后代圣人易之以书契。’踰、越,并过也。詔,誥也。言过绳契以上既无文字,故寂寥而无文誥。”
(2).引申指不通文字。 清 黄宗羲 《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上以朝臣不足任使,所用文武,踰绳越契。”
《国语辞典》:红绿帖子(红绿帖子)  拼音:hóng lǜ tiě zi
旧时协议离婚时所写的书契。协议事项以红纸写,交给女方,从此可以再嫁。同意离婚用绿纸,由男方收执,表示不吉。如:「夫妻俩各将红绿帖子收起,从此男婚女嫁,各不相干。」
《漢語大詞典》:合钤(合鈐)
立文书契约等,钤印于骑缝处,谓之合钤。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荒政·赈济》:“合鈐图书一半,以防假票冒支。”
《國語辭典》:金匮石室(金匱石室)  拼音:jīn guì shí shì
古代国家秘藏重要文书的地方。《汉书。卷一。高帝纪下》:「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宋。陆游 会稽志序:「上参禹贡,下考太史公及历代史金匮石室之藏,旁及《尔雅》、《本草》、《道释》之书。」也作「石室金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