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铁门限笔(鐵門限筆)
指 南朝 陈 智永禅师 的书体。 明 王世贞 《题凌中丞书〈金刚经〉跋》:“中丞 凌公 ,书此经,全用铁门限笔。圆熟有结体,得临池三昧。”参见“ 铁门限 ”。
《國語辭典》:簪花 拼音:zān huā
《漢語大詞典》:月书(月書)
(1).指姻缘簿。 明 孙梅锡《琴心记·夜亡成都》:“止赖得一声瑶琴谱牒,便上了数行月书婚帖。” 明 谢谠《四喜记·大宋毕姻》:“幸 蓝桥 玉杵先投,信月书赤绳难换。”参见“ 月下老人 ”。
(2).书体名。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二引 南朝 梁 庾元威 《论书》:“日书、月书、风书、云书、星隶、填隶……楷书、小科隶,此五十种,皆纯墨。”
(3).每月考试登记簿。 宋 代太学每月私试,孟月经义,仲月论,季月策,按文理优劣,逐月书于簿籍,以决升降。 宋 陈亮 《变文法策》:“学校课试之法非不善,而月书、季考何为者哉!”《宋史·职官志五》:“ 崇寧 初,立月书、季考法。”《宋史·选举志三》:“中兴以来,建太学於行都,行贡举於诸郡,然奔竞之风胜,而忠信之俗微……视庠序如传舍,目师儒如路人,季考、月书,尽成文具。”参阅《续文献通考·学校一》。
(2).书体名。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二引 南朝 梁 庾元威 《论书》:“日书、月书、风书、云书、星隶、填隶……楷书、小科隶,此五十种,皆纯墨。”
(3).每月考试登记簿。 宋 代太学每月私试,孟月经义,仲月论,季月策,按文理优劣,逐月书于簿籍,以决升降。 宋 陈亮 《变文法策》:“学校课试之法非不善,而月书、季考何为者哉!”《宋史·职官志五》:“ 崇寧 初,立月书、季考法。”《宋史·选举志三》:“中兴以来,建太学於行都,行贡举於诸郡,然奔竞之风胜,而忠信之俗微……视庠序如传舍,目师儒如路人,季考、月书,尽成文具。”参阅《续文献通考·学校一》。
《漢語大詞典》:三古
(1).上古、中古、下古的合称。所指时限各别。《汉书·艺文志》:“《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歷三古。”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易·繫辞》曰:‘《易》之兴,其於中古乎?’然则 伏羲 为上古, 文王 为中古, 孔子 为下古。”《礼记·礼运》“始诸饮食” 唐 孔颖达 疏:“ 伏羲 为上古, 神农 为中古, 五帝 为下古。”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五:“前人论三古各别者,从所见者言之,故不同。然以吾身从今日观之,则洪荒太极也,不得以古今命名。大抵自 羲 、 农 至 尧 、 舜 ,为上古; 三代 之世,为中古;自 战国 至于今日以前,皆下古也。”
(2).泛指古代。《魏书·律历志上》:“三古所共行,百王不能易。” 明 杨慎 《评李杜韩柳》:“ 晏元献 公尝言……上传三古,下笼百世,横行阔视於缀述之塲者, 子厚 一人而已。”
(3).指书体演变过程中的古文、大篆、小篆。 唐 张怀瓘 《书断·神品》:“古文可为上古,大篆为中古,小篆为下古。三古谓实,草隶为华;妙极於华者 羲 、 献 ,精穷於实者 籀 、 斯 。”
(2).泛指古代。《魏书·律历志上》:“三古所共行,百王不能易。” 明 杨慎 《评李杜韩柳》:“ 晏元献 公尝言……上传三古,下笼百世,横行阔视於缀述之塲者, 子厚 一人而已。”
(3).指书体演变过程中的古文、大篆、小篆。 唐 张怀瓘 《书断·神品》:“古文可为上古,大篆为中古,小篆为下古。三古谓实,草隶为华;妙极於华者 羲 、 献 ,精穷於实者 籀 、 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