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46,分64页显示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7  38  39  4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同乡会
题名乡会
学乡谈
衣锦还乡
县乡即赐
乡亲里道
乡曲之誉
乡权
乡人子
乡稍
乡试年
乡土文学
乡习
乡下老
乡下佬
《國語辭典》:同乡会(同鄉會)  拼音:tóng xiāng huì
同籍贯的人在外地所组织的团体。如:「福建同乡会」。
《漢語大詞典》:题名乡会
宋 代进士及第,各集同乡于佛寺,列书姓名,以资纪念,谓之题名乡会。 宋 赵昇 朝野类要·题名:“进士及第,各集乡人于佛寺,作题名乡会,此起于 唐 之 慈恩寺塔 也。若官司州县厅事,各立题碑者,盖备遗亡尔。”
《漢語大詞典》:学乡谈(學鄉談)
宋 元 时期杂艺的一种,以模仿各地方音俗语娱悦观众。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诸色伎艺人:“学乡谈: 方斋郎 。”参见“ 学像生 ”。
《漢語大詞典》:学像生(學像生)
宋 元 时期杂艺的一种,以模仿各种声音与动作娱悦观众。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趯弄、跳索……学像生、倬刀、装鬼、砑鼓、牌棒、道术之类,色色有之。”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闲人:“又有专以参随服事为生,旧有百事皆能者,如 纽元子 ,学像生、动乐器、杂手艺、唱叫白词、相席打令、传言送语,弄水使拳之类,并是本色。”
《國語辭典》:衣锦还乡(衣錦還鄉)  拼音:yì jǐn huán xiāng
身穿锦绣的衣服返回故乡。形容人功成名就后荣归故乡。《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那厅上坐的,却是李长者赘婿刘知远,受了北京留守,衣锦还乡也。」《儒林外史》第五○回:「儒生落魄,变成衣锦还乡。」也作「衣锦故乡」、「衣锦过乡」、「衣锦荣归」。
《分类字锦》:县乡即赐(县乡即赐)
汉书武帝纪元狩元年夏四月诏赐县三老孝者帛人五匹乡三老弟者力田帛人三匹年九十以上及鳏寡孤独帛人二匹絮三斤八十以上米人三石有冤失职使者以闻县乡即赐毋赘聚注师古曰即就也各遣就其所居而赐之勿会聚也
分类:养老
《漢語大詞典》:乡亲里道(鄉親里道)
同乡的人。 张金锡 《在红色摇篮里成长》:“咱们是乡亲里道的,有什么事不好商量?”
分類:同乡
《国语辞典》:乡曲之誉(乡曲之誉)  拼音:xiāng qū zhī yù
乡里的赞誉。《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少负不羁之行,长无乡曲之誉。」《晋书。卷八五。诸葛长民传》:「有文武干用,然不持行检,无乡曲之誉。」
分类:乡里赞誉
《漢語大詞典》:乡权(鄉權)
指地方权力。 梁启超 《论湖南应办之事》:“欲通上下之情,则必当復古意,采西法,重乡权矣。”
分類:权力
《漢語大詞典》:乡人子
同乡晚辈。例如:生以乡人子谒余。——·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分類:同乡晚辈
《漢語大詞典》:乡稍(鄉稍)
周 制,王城外百里郊内分乡,二百里至三百里为稍。后因以“乡稍”泛指都城以外的地区。隋书·礼仪志三:“ 后周 仲春教振旅,大司马建大麾於莱田之所。乡稍之官,以旂物鼓鐸鉦鐃,各帅其人而致。”
《漢語大詞典》:乡试年(鄉試年)
元 、 明 、 清 三代在各省城举行乡试,每三年一次, 明 清 一般逢子、卯、午、酉年开考,称为“乡试年”。儒林外史第三回:“因是乡试年,做了几个文会。”
《國語辭典》:乡土文学(鄉土文學)  拼音:xiāng tǔ wén xué
带有地方色彩的文学作品。如描写纯朴的乡土人物、乡土故事及具有浓厚乡土风味的作品皆是。
《韵府拾遗 缉韵》:乡习(乡习)
宋史选举志熙宁四年立诗赋科士多乡习而专经者十无二三
《漢語大詞典》:乡下老(鄉下老)
见“ 乡下佬 ”。
《漢語大詞典》:乡下佬(鄉下佬)
亦作“ 乡下老 ”。 乡下人。常有轻蔑意味。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邓九公 偶然得些传言,也是那乡下老谈国政。”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盖我久不惯于围巾手套等,万分臃肿,举动木然,故贼一望而知为乡下佬也。” 茅盾 《小巫》三:“还是到西北乡去的好,那里的乡下老还有点油水,多少我们也贴补贴补。”
《漢語大詞典》:乡下佬(鄉下佬)
亦作“ 乡下老 ”。 乡下人。常有轻蔑意味。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邓九公 偶然得些传言,也是那乡下老谈国政。”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盖我久不惯于围巾手套等,万分臃肿,举动木然,故贼一望而知为乡下佬也。” 茅盾 《小巫》三:“还是到西北乡去的好,那里的乡下老还有点油水,多少我们也贴补贴补。”